当前位置:资讯 > 房产 > 正文
未来5年北京纯商品房社区减少?更多三甲医院、中小学将迁到这
2021-12-31 12:57:10 来源: 搜狐焦点

又双叒叕下文件啦!28号北京发改委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

此前刚刚公布了到2035年的地铁规划,12月末又公布了未来5年北京的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涉及大家关注的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官方置业指南”逐渐清晰!还不赶紧了解一下莫?

老规矩,跟大家聊点关注度最高的.

“三级甲医院”向郊区“疏解”大家置业喜欢城区,除了产业聚集,上班通勤方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配套好,其中医疗资源配套尤其集中在城区!不过这样的局面已经在改变了,从安贞医院迁往通州开始,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和天坛医院外迁等,大家这两年可能陆续有感觉,医院也在疏解。

未来5年,北京将结合城市功能和人口分布,推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均衡布局。持续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城市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布局,实现每区都有三级医院。此外,还将加大儿童、 妇产、精神、传染等专科医院建设和布局优化,实现每区都有标准化妇幼保健院。深化区域医疗中心区办市管,进一步 盘活资源,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99%东西城仍是“教育高地”其实早在国庆节前夕,北京市教委就已经出台了《“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150 所左右,新增中小学学位约16 万个,推进教育均衡。

此外要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和人才聚集区规划建设17所左右优质中小学,提供约5万个学位。同时也提到了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在2025年要保持在99%以上。不过“就近”具体指的是几公里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明确。这次的发展规划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对之前的内容做了个总结↓↓↓

之前提到过的“合理保障核心区入学需求”,在这次的发展规划中也逐渐清晰。

东西城这两年“中小学学位”确实比较紧张,今年夏天严格实施的“多校划片”,其本质也是通过给学区F降温,来缓解“学位紧张”的现状。加上东西城本身就很“拥挤”,又不允许“大拆大建”,没有新增土地资源,新建学校不现实。所以“利用疏解腾退空间”来补全学位缺口是大势所趋。

帝都将供应100万套各类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比不低于40%这个比例应该说是史无前例的。其实早在今年1月,北京市在公布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就有明确:在未来五年,北京将新供应各类居住用地5000公顷,新增共有产权住房供地不低于供应总量的15%。如今,除了共有产权房,明年在住房供应这方面又增加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指标,且租房比例高达40%,也就是未来5年,保障性租赁住房要占至少40万套!对比看,共有产权房的比重并没有加大,依旧是15%,也就是不少于15万套。不过重点来了,在“十四五”民生领域主要发展指标里,共有产权房的供应属性那一栏写着“约束性”三个字,啥意思呢,很简单就是没商量,必须完成。所以,首付100万左右的刚需朋友们,还有希望!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截图

但是话说回来,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打底,再加上15万套共产房,那么留给纯商品房的“配额”也就45万套左右了。

商品房是不是减少了呀,以后会不会越来越值钱?而且未来供地情况看,此前文件也表述过,会按一定比例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纯商品房社区是不是越来越稀缺啦?

新建楼盘配建租赁住房,按照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混居”形式有“打架”的风险。

保障房和商品房邻居间可能会因为资源分配、自身利益等等问题battle,这也是为啥部分购房人更倾向纯商品房社区的原因。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购房人,是否介意自己的小区里,有公租房性质的房源?

优化资源布局大力建设“体育公园”和“文化设施”经济基础打好了,下一步就是搞搞文化建设了。规划中还定下了KPI。

先是要建设大量的“文化设施”,包括博物馆、戏曲中心、图书馆、体育馆、艺术中心等等。当然不同城区也有不同的建设方向,比如中心城区就是要突出文化功能,不再布局大型、聚集性活动设施。↓↓↓

副中心就是“背靠文化IP好乘凉”↓↓↓

与此同时提高文化设施的便民性

之后要完善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整个就是要建设“文体强北京”。哥们大力支持!最后再简单说下“养老”问题吧。很多内容与之前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一致,哥们就不多说了,错过的朋友们戳这里复习。但新增的一点还挺有意思的↓↓↓

这是要鼓励帝都的老年人去“环京”地区养老的节奏吗?

要真是这样,后续的医疗、轨道交通都得赶紧跟上啊!整个规划读下来,给哥们一个感觉:北京还在“大刀阔斧”的改变。未来咱们北京城,大量的学校、医院、公园、文化设施以及集租房和保障房将会挤占更多的建设用地资源至少北京未来几年的城市建设,都在朝着“公共服务配套”倾斜,当然,整个城市也会变得更加“宜居”。

此外,未来各个区的公共服务布局,ZF也在规划中亮明了它的态度。

中心城区:仍然是“重点教育区”和“文化中心区”,并且要坚持腾退空间和功能提升并重。

副中心:在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上全面发力,一年(步)一个节(脚)点(印)。

平原新城:推动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与中心城区的联动发展,推进人口、产业、居住、服务均衡发展。

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农民生活改善两手抓,通过共建、托管等方式与中心城区优质学校合作,补齐医疗短板,同时利用生态优势推进文化体育旅游发展以及京郊养老小镇的建设。背后的意义也很明了:核心区不会再盖新房,北京正在“外迁”。

那对咱们买房有啥启示?还是那句老话:看产业。产业在哪儿,人口就在哪儿,发展也就在哪儿。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平原新城和副中心了,未来各种产业园和产业基地都会集中在这些区域,各项配套的完善最终也只是时间问题。当然这些区也并非所有板块都有产业规划,一定得擦亮眼睛看仔细了!

最后希望大家2021未完成的置业计划2022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