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支持医废处置预算已下达45亿元 激励政策迭出加快补齐短板
2020-09-14 09:36:16 来源: 证券日报

继今年8月份宣布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后,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将再次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6.8亿元。年初至今,国家发改委就支持医疗废物处置应急备用能力建设、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补短板和提质扩能,以及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能力建设等项目已累计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45亿元。

“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医疗废物,尤其是固废的处理能力方面存在着短板。由国家层面牵头对医废处理领域增加几十亿元的投资将对头部企业,包括一大批专门从事这个领域的上市公司带来积极影响。”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同花顺统计显示,A股涉及医疗废物处理领域公司共23家。疫情发生后,A股上市公司中主要的危废企业都积极投入医疗废物治理工作中,竞相加快布局。

激励政策迭出加快补齐短板

今年3月份,生态环境部就医疗废物综合治理通报,全国22个市医疗废物处理超负荷运行,还有28个市是满负荷和接近满负荷运行,医废处理体系面临着考验,补齐医废处理能力的短板迫在眉睫。

面对医废处理行业压力,国家高度重视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短板”。

随后,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加强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目标在2020年底前实现每个地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成1个符合运行要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同时,到2022年6月底前,实现每个县(市)都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

2020年8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再出手,宣布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18.1亿元,用于支持大城市医疗废物处置应急备用能力建设、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补短板和提质扩能,以及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能力建设等项目。时隔一个多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6.8亿元,用于支持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

行业持续扩容企业抢滩布局

据天眼查APP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1800家医疗废弃物处理相关企业,截至2020年9月9日,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今年共新增265家相关企业。

目前,涉及医废处理领域的A股上市公司有23家。今年2月初,永清环保宣布出资1.23亿元收购昌明环保51%股权和债权,据悉,昌明环保是一家专业的环保投资平台,已开展医废处置业务的实际投资,昌明环保为株洲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起步于高端装备业务的润邦股份在医废处理产业的布局较早,公司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谢贵兴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旗下现有两家公司涉及医废处理业务,分别为中油环保和绿怡固废。

“我们分三步完成了对中油环保的100%控股,今年3月份中油环保正式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目前,中油环保医废处置能力近4万吨/年,业务范围主要覆盖湖北、江苏、山东、河北、辽宁、湖南、贵州等七个省份。同时,中油环保现有危废处置能力超23万吨/年,在建的危废项目的规划产能为4万吨/年。”谢贵兴告诉记者。

抢滩布局医废处理产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建议:“医废行业针对医疗系统,其整体需求是有定量的,市场上竞争对手多了,就会面临优胜劣汰。新进入者要考虑本地市场规模问题。尤其要关注,今年有新冠疫情,会导致医废需求井喷,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行业需求较为平稳。医废行业是一个专业废物处理的领域,是需要有一定专业处理能力的。”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固废的处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企业在进行布局时要从长远角度考虑,挑选自己比较合适,有优势的产业去布局。”采访中,张毅还建议,“医疗固废处理是一个造福人类的产业,企业在进行医废产业布局时,除考虑财务指标外,也可以在社会责任这块加大力度。”本报记者 曹卫新

责任编辑:zN_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