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将全面升级 相关债券获追捧
2021-03-25 14:14: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将全面升级 相关债券获追捧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期,中央多个会议密集释放强烈信号,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支持政策将全面升级。目前,金融监管部门已敲定绿色金融发展“路线图”,将通过货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等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绿色创新项目倾斜。与此同时,绿色债券、绿色信贷也迎来风口。作为绿色债券的创新品种,首批碳中和债券自2月初发行以来,规模已达459亿元。

下一步,针对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仍不完善、相关标准尚未统一等问题,金融监管部门将补齐短板。据悉,新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方案》、绿色金融统计制度等均在修改或制定中。

央行行长易纲日前表示,央行已经把绿色金融确定为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也表示,将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我国首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已于3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表示,央行已初步确立“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通过货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强制披露、绿色评价、行业自律、产品创新等,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创新项目倾斜。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将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需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也需要进一步向低碳产业倾斜,提供金融支持帮助高碳排产业改进技术、提高效能。

事实上,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已取得显著成效。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12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为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从2月首批碳中和债券发行至3月23日,已有24只碳中和债券发行,规模合计达459亿元,涉及电力、热力、交通运输、金融、采矿等行业。

3月18日国家开发银行面向全球投资人发行的“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规模达200亿元,是我国首单获得国际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贴标认证的碳中和债券,也是目前全市场发行金额最大的专项用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风电、光伏等碳减排绿色项目,将有效推动电力系统脱碳,实现能源系统跃迁。

碳中和债券属于绿色债券的子品种。相较于普通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的资金用途更为聚焦。太洋证券债券市场分析师周静表示,目前,碳中和债券的发行主体资质普遍较好,因此其票面利率大多低于同日中债估值。此外,这些企业均为行业的头部企业,对资本市场具有“领头羊”和“鲶鱼效应”。

商业银行也在积极落实绿色发展政策,加大绿色信贷投入。安银行《202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已将绿色金融提升至战略层面,截至2020年末,安银行绿色信贷授信总额为702.32亿元,同比增长22.78%。兴业银行制定了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全行绿色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

服务绿色金融的工具也在不断创新。中信银行加快绿色信贷业务结构调整,积极探索绿色业务模式创新,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的支持。浦发银行多个分行积极创新绿色信贷模式,如制定专门的绿色金融政策制度,根据企业环保风险信息优选客户和项目,将企业环保信息纳入授信评审环节,将环境风险信息作为贷后检查重要内容,全面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更多金融资源还将继续涌入绿色金融领域。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2020年推出的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在今年会部分转向绿色金融领域。监管部门将研究绿色资产和棕色资产差异化设置风险权重的可行,完善对绿色金融领域信贷支持的激励机制。此外,信贷业务将进一步加大对低碳产业、绿色产业的支持,气候投融资将日益成为银行绿色金融重要领域,今年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力度将加大。

金融机构成排头兵 加大绿色信贷额度倾斜

另据第一财经报道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后,绿色金融再次吸引市场目光。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1万亿元,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项目的贷款余额及增幅规模位居前列。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良好,不良率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不良水。绿色信贷环境效益逐步显现,按照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6亿吨。

“未来三十年,中国实现碳中和所需绿色低碳投资的规模应该是数百万亿元规模。政府财政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因此,绿色金融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让金融更好支持碳达峰、碳中和,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是要制定完善的金融政策体系、构建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发现适宜的绿色低碳技术,找到有价值的投资承载主体。只有这两方面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引导资金向绿色低碳发展产业倾斜。”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执行主任孙蕊认为。

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让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绿色低碳领域,金融机构成为了实践绿色金融的排头兵。

据悉,在绿色信贷方面,一些银行提出了绿色信贷规模与占比提升目标,甚至提出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广州市对获得绿色贷款的企业给予贷款额1%的补贴,并对银行的绿色贷款损失给予20%的补偿。

为了强化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引导银行机构加大绿色信贷额度等内部资源倾斜,此前人民银行已经将主体信用评级不低于AA级的绿色债券纳入货政策工具的合格抵质押品范围,并把符合条件的绿色贷款也纳入了合格抵质押品范围。

易纲表示,接下来将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推动在已有试点的基础上,分步建立强制的信息披露制度,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统一披露标准。

而随着气候变化对金融和经济的影响逐渐加深,气候变化对货政策立场、金融稳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前,对于气候变化相关影响能否纳入货政策框架存在争议。

其中,有观点认为,将气候等相关目标纳入,会使货政策独立受到损害。但也有观点认为,将气候变化纳入货政策框架也绝非不可能。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日前撰文指出,当前部分国家央行已开始将气候变化纳入货政策框架实践。他举例称,欧洲央行在量化宽松政策购买标的中纳入了绿色资产、部分央行已开始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了审慎监管框架、部分央行通过资本与流动管理、绿色债券补贴和窗口指导等方式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开展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等。

而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将在政策框架中全面纳入气候变化因素,在金融稳定方面,正在研究在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系统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货政策方面,正在研究通过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外汇储备投资方面,将继续增加对绿色债券的配置,控制投资高碳资产,在投资风险管理框架中纳入气候风险因素。

责任编辑:zN_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