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金融 > 正文
数据中心100%无机械制冷,观众可360度沉浸式观赛……阿里云助力云上冬奥精彩绽放
2022-01-17 16:49:11 来源: 封面新闻

初雪过后,张北迎来难得的晴天,但最低气温已达零下20℃。这里不仅建有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云顶滑雪公园和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四个比赛场馆,北京冬奥云数据中心也设在这里。自然赐予这里得天独厚的雪上项目比赛条件,也点亮了“绿色奥运”、“云上奥运”的科技之光。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是史上首个核心系统100%上云的奥运会,

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抵离、医疗、食宿、交通等信息系统迁移至阿里云上,这是百年奥运史上的一次历史性工程。北京冬奥云数据中心从丰富观赛体验能和降低能源消耗两方面入手,视觉智能、自然风冷、AI调温等前沿科技的运用,展现了绿色办奥、开放办奥的决心。

赛事用接入转播云

可多维度观看运动员比赛

2022北京冬奥的云上之旅,起始于2017年。目前,北京冬奥会应用系统实现了统一门户、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为北京冬奥会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准备好了坚实的云基础设施。这将是奥运史上首次由云计算替代传统IT,承载奥运的组织和运营。

上云是突出冬奥科技特色的重要举措之一。观赛体验方面,往届奥运会各国转播机构都需要前往现场筹备演播室、部署远程转播技术设施。这一过程手续繁琐、耗时颇长、斥资不菲。转播云的出现,根本性地改变了这一传统采编方式。

借助云计算优势,OBS Cloud使许多现场的采编工作可以转移到云上,实现远程操作,极大降低了奥运现场的转播负载。对于一些中小型转播媒体来说,甚至不需要到奥运现场,在本国就可以远程接收、转播赛事内容。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也能感受到此次冬奥会“黑科技”的存在。即便在家也可以直接“坐”进数千公里之外的主场馆,体验赛场上风驰电掣的速度与激情。

据介绍,云网端各类技术的全面进步,为观众带来了多种的观看方式与全新的观看体验。视觉智能、算法、AR等技术在赛场的应用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获得更好的观赛体验。例如,通过多角度智能合成技术,对运动员很多动作的瞬间进行360度的自由观看视角的捕捉,将多阵列视频组合成全景动态画面,由此带来短道速滑、冰壶等比赛更多维度的观看视角。这项技术将运用在今年冬奥会的多个赛事上,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沉浸式视觉感受。

服务器散热用上黑科技

全年300余天“免费”自然冷却

早在2018年,北京冬奥组委与奥运会全球指定云服务商阿里云联合揭牌北京冬奥云数据中心,主打大规模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阿里云方面介绍,之所以选择张北,是因为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年均气温仅为2.6℃,最低气温达-40℃,工程师将室外温度适宜、空气质量良好的新风通过风墙技术输送至机房,直接为IT设备降温,实现全年300余天“免费”自然冷却,大大降低了空调系统的电力消耗。

除了“风冷”,还有“液冷”。液冷就是将服务器浸泡在液体里,在张北数据中心的机房里,一排排服务器被浸泡在绝缘冷却液里,它们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被冷却液吸收进入外循环冷却,全程用于散热的能耗几乎为零,这种形式的热传导效率比传统的风冷要高百倍,实现了数据中心100%无机械制冷。

同时,数据中心还应用了一系列节能技术,如将部分机房热风回收至柴发配电室及部分设备间用于采暖;通过废水回收系统降低生产污水的硬度、电导率等指标,回收并重新利用至生产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这些节能工程交出的绿色成绩单则非常亮眼:加上模块化设计、AI调温等技术,北京冬奥云数据中心的年能耗比低于1.2,最低可以达到1.09,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每年可节约标煤8万吨,相当于种了400万棵树木。

此外,冬奥上云还大大节约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过去,每届奥运都需要重复建设传统IT机房,并在赛事短暂使用后拆除。上云之后,IT基础设施的成本大幅下降,并且缩短了应用开发和部署流程。

北京冬奥云数据中心机房服务器散热用上黑科技,全年300余天“免费”自然冷却

北京冬奥云数据中心

关键词: 阿里 助力 数据中心
责任编辑:zN_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