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植山: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的源头
2022-06-27 13:12:13 来源: 壹点网

《黄帝内经》植根于炎黄文化,是炎黄文化的活化石。《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代表了炎黄文明天人相应的思想之魂。中医药学之所以能成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与其中的五运六气学说有很大关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

五运六气的来源既不神秘也不复杂

那么什么是六气?为什么要讲六气?有人讲六气是指风、⽕、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事实上气候只是六气联系的⼀个方面,六气是太阳寒⽔、少阳相⽕、阳明燥⾦、太阴湿⼟、少阴君⽕和厥阴风木,来源于太极阴阳的动态变化,代表了阴阳气化运动的六种状态。

《黄帝内经》的“阴阳离合论”,描述了太极的阴阳开阖运动,而这一运动产生了三阴三阳,六气就是在三阴三阳这个时空方位的开阖枢产生的。古人认为六气化生万物,跟“三生万物”是一个概念,开阖枢三生万物,一分阴阳就变成三阴三阳六气。

运气学说地支化六气,十二地支是十二个天象的象形文字,是十二律吕的代表符号,六气就有了明确的时空定位。

有了六气化生万物,为什么又有五运的概念?五运即五行,运和行都是运动变化的意思。六气化生万物以后,万物不可胜数,古人执简驭繁,通过运动的象态来把握万物规律。因为每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都经历了生、长、化、收、藏这五个基本时态,可以用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为代表,就形成了五行说。

《汉书·艺文志》讲:“五行者,五常之形气也。”这个“五常形气”互相更迭,所以叫五运。五运是五种时态的动态变化。至于五运六气是先人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对自然与生命动态变化规律的总结,既不神秘也不复杂。

五运六气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我们知道,伏羲比炎黄要早,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说自己是伏羲子孙,而是炎黄子孙?这就要了解炎黄文明与伏羲文化的差别。

伏羲时代从观察天象找到二十八宿,把二十八宿分为青龙、白虎、朱鸟、玄武四天象来表达一年四季,故称为“天皇”;神农多从地面观察自然动态变化,故称“地皇”。神农时代最后一位领袖是炎帝,神农炎帝时代产生了五运六气的“六”;黄帝时代完成了五行模型的构建,通过五和十二地支的组合,由“大挠作甲子”,“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曆(黄曆)’”。调历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故黄帝称“人皇”。炎黄合起来就有了“五运六气”。故五运六气是炎黄文明的标志性成果。

有人把五运六气学说定义为“古代的医学⽓象学”。尽管⽓候对健康和疾病有重要影响,但在运气学说中,气象、物象、脉象、病象均受五运六气规律的影响,气象和疾病是平行相关的两个方面,不完全是因果关系,病象、脉象可以单独或在气象之前出现,故五运六气并不源于“古⼈对气象变化规律的总结”。

学习中医不能脱离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全面传承了炎黄文明的文化模式,学习中医不能不学《黄帝内经》,不了解五运六气,就读不懂《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开卷第一篇叫做“上古天真论”,论述的是天人相应的基本思想。“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讲的是人的生理功能是由所处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表达的观点是要寻求和把握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中医强调“天人相应”,认为要把握和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就离不开五运六气了。

五运六气学说,是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门学问。这里讲的周期性规律,是基于自然界六气六律和五气更立的六、五节律,即五运六气节律。运气学说认为,天⼈合⼀是天⼈间动态节律的同步和谐,这是⼈体健康的基础,而天人合⼀的失调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

五运六气理论深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是解读《黄帝内经》的重要内容,是五脏六腑、三阴三阳六经、十二经络等中医学概念形成的基础。所以无论是学习中医理论,还是临床诊治,都应以五运六气的视角和思维作指导。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