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岛少数民族风味之旅 黎乡风味醇
2021-10-29 16:18:06 来源: 海南日报

味觉是一个城市的底色,了解一个地方往往是从当地的美食开始。当我们想要破译一个民族的“文化密码”时,饮食同样是最好的切入点。

从渔猎、刀耕火种发展至精耕细作,千百年来,一代代琼岛黎族苗族同胞不断向现代文明靠拢之余,也将自己对本民族文化的朴素坚守不着痕迹地投射在一日三餐上,形成独特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隐于海南中部山区,一株株娇嫩欲滴的鲜蕨蜷曲如小儿握拳,从山林深处一路摸爬翻滚至郊野溪畔。每年春风一吹,三三两两的黎族阿哥、苗族阿嫂便拎篮提筐,往大概寸许长的位置轻轻一掐,伴着一声脆响,当天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清鲜水灵的时令小菜。

当地山民惯叫它“曲毛菜”,说是芽尖嫩叶形如整烫过的卷发,倒也颇为形象。新鲜的曲毛菜清炒最佳,择去根部较老的一截,用滚热的水焯掉涩味和黏液,再放油热炒,加上些许调料便可出锅。

不只是曲毛菜,在长期与大山相处的过程中,琼岛黎族苗族同胞早已深谙各种野菜的采摘、储存和食用,各种处理、烹饪方法烂熟于心。

产自五指山腹地的树仔菜,取其嫩梢为菜,无论炒食、煮食或凉拌,皆有一番风味;味辛温的蒌叶(假蒟),常用于煎蛋、熬汤、干煸肉类,尤其煎蛋堪称一绝;有长寿药之称的雷公根,又叫连钱草、马蹄草,将它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头同煮,只看着便令人口齿生津。

这些时鲜大多取自植物的芽叶,从山野间到舌尖分秒必争,晚一点,这味道也就差了一点。只是“鲜”味稍纵即逝,当黎族、苗族同胞从山涧溪流中打捞上一兜渔获,易腐的河鲜便不得不在腌制、发酵中得以“续命”,却也阴差阳错地创造出别样的风味美食:鱼茶。

鱼茶的制作并不难,只需将新鲜的鱼清理干净并晒干,加入煮熟的米饭和盐巴,搅拌均匀后装进密封的坛子中即可。等待10天至15天后,揭开封藏鱼茶肉茶的瓶盖,一股酸怪味道扑面而来,细嚼慢咽间顿感味酸且微咸,但食物甘香可口,再多嚼几口咽下时,味蕾已是大开。

若是面对鱼茶实在难以突破心理防线,也定有其他菜肴能将你俘获——无论是会飞的山鸡、不回家的小黄牛,还是会冲浪的河溪鱼虾,这些源自山野的新鲜食材,都能在黎族苗族同胞的手艺下如同风助火势,呈现出各种风味。

只是菜过五味,必须得再让几杯浓醇的山兰酒慷慨入肠,一趟琼岛少数民族风味之旅,才算是不枉此行。(海南日报记者李梦瑶)

责任编辑:zN_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