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家庭:给予空间和心理上的支持 建立两个孩子间的边界感
2019-08-02 08:57:4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为什么你们就对我这么冷酷?为什么弟弟的各种要求你们就能随便答应?”晚上10点钟,站在宿舍走廊尽头打电话的大二女生张洋洋,情绪越来越崩溃。这是一个月中她第三次和妈妈大吵大闹了。

手机那头,妈妈还在说着什么,张洋洋听不下去,狠狠地把手机丢到地上。室友们闻声冲出来,安慰哭得浑身颤抖的张洋洋。她们知道,争吵导火索一定又是因为比张洋洋小9岁的亲弟弟。

张洋洋本以为,远离家乡上大学,就能摆脱弟弟给她中学时代造成的阴影了。然而,并没有。

就如电影《快把我哥带走》所展现的矛盾,被血缘决定的手足,会因不成熟的成长阶段,而对彼此的存在、父母的态度感到抗拒、疏离。当二孩家庭遇上青春期,父母和子女该如何一起处理、化解诸多心理困惑?

去很远城市上大学,成了我熬过高中的最大动力

“看《快把我哥带走》时很有共鸣,我也幻想过很多次,要是家里没有弟弟的存在就好了。”

当张洋洋上初高中时,年幼的弟弟还处在幼儿园、小学阶段。“我们俩成天就是一个字:抢。会抢电视,我要看新闻,他要看动画片;会抢零食,对半分之后,通常我吃了四分之一,我弟已经全部吃光了,就来抢我的”。

每当和弟弟产生摩擦,妈妈一定会说的口头禅是:“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张洋洋很抵触:“我小时候谁也没让着我呀?”

再长大一些,张洋洋觉得弟弟争抢的不只是电视和零食,而是未来。“高一暑假学校组织去省会城市游学项目,爸爸不让我去,说浪费钱也浪费时间;高二我感觉学物理吃力,想上辅导班,妈妈也不答应”。

需求屡被父母拒绝,张洋洋对弟弟怨念加深:“虽然弟弟也不是要啥有啥,但我就认定爸妈不公平,重男轻女!”

怀着“眼不见心不烦”的念头,决定去很远的城市上大学,成了张洋洋熬过高中的最大动力。但结果证明,之前没解开的心结,继续成为大学时代绕不开的障碍。当父母拒绝自己暑期外出交流,而要在家看顾弟弟时,张洋洋彻底爆发了:“弟弟又不是我要你们生的,为什么牺牲的是我的前途?”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中学部心理教师尹红峰认为,二孩家庭里年长的孩子,在青春期最集中的困惑是“失宠”。这类孩子身上容易出现一对矛盾:既渴望独立,又充满依赖。“青春期的孩子慢慢从家庭中独立出来,走向自己的小世界。但突然来了一个更小的孩子,这时年长的孩子会感到从‘公主’一下子变成谁都不管的状态”。

尹红峰指出,产生“失宠”心理后,孩子会对“公平”格外敏感,即使一些外人看来父母的很寻常、公正的事,在孩子眼里,“不公平”的感觉会被持续放大。尹红峰认为,要处理这样的手足关系,父母应当先表明态度,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视同仁的,并让年长的孩子意识到,他之所以情绪激动,可能本质是因为对“公平”这件事过分在意。

尹红峰不认可父母总表示大孩子“必须让着弟弟妹妹”的说法。“父母应该给孩子合理的引导,提前做好铺垫,唤起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而不是等矛盾发生了以后,直接命令说你应该如何如何”。

爸妈没告诉我该怎么做姐姐,导致我和弟弟关系像陌生人

今年23岁的王晓琪,和弟弟相差8岁。在青春期,她也因为弟弟的存在陷入过困惑,怀疑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但父母对姐弟关系的淡漠处理,造成了和张洋洋截然不同的结果——她和弟弟的关系很疏离,各管各的,交集甚少。

王晓琪回忆,当初这个弟弟就和“空投”一般,毫无征兆,“哐当”一声砸在她平静的生活里。小学二年级寒假,她去姑姑家住了一个月,回家发现屋里多了小婴儿。“爸妈没有提前和我商量,甚至全家人都告诉我弟弟是在医院门口捡回来的,当时我真信了”。

“从天而降一个弟弟,对我影响还比较大,我在作文中还细致描写过这个事。爸妈不仅没说为何生弟弟,更没告诉我作为姐姐该如何对待弟弟。这导致我对弟弟不亲,虽然会一起玩,但不会彼此分享内心想法。”

王晓琪感慨,她即将上大学时,强烈感觉要是爸妈早点教她做姐姐的责任就好了。“因为真的只有小时候一起做一些事情,彼此关心,长大了才会比较亲。现在我俩过于独立,缺少某种更亲密的联系”。

青春期在父母那里一直缺失的“关系课”,只能自己补回。上大学后,当妈妈打电话抱怨弟弟时,王晓琪会帮弟弟解释;放假回家,主动过问弟弟的学业。“当我主动靠近后,弟弟也明显长大了,会主动和我聊学校和生活的事”。

在尹红峰看来,当父母决定生第二个孩子时,应和第一个孩子好好沟通,说清楚为何想生弟弟妹妹,以及大孩子可能会面临哪些改变,从而唤起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父母要给予足够心理建设,让孩子知道咱们家若只有你一个孩子,到父母老了以后,你的压力会很大。但有弟弟或妹妹一起来分担,压力会小很多。”尹红峰指出,父母需要倾听孩子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手足关系,“手足之情是其他感情无法替代的,手足关系越温暖越和谐,对于两个人的成长都好”。

给予空间和心理上的支持,建立两个孩子间的边界感

“问题并不是最早出现在青春期。”育有一双儿女的李榕感叹,当第二个小孩出生的时候,两个孩子之间的相处难题已经开启了。她的两个孩子相差8岁,姐姐读高中,弟弟读小学。

“两个孩子相差6~8岁,关系比较难处理,他们不在一个频道。现在老大出没于各个补习班中,老二还在傻玩,这个差距造成了他们之间建立情感连接的机会比较少。”

青春期的老大,时常表现出觉得父母偏心老二,李榕很无奈。“你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就是有不同的要求呀。小的孩子能吃好喝好,高高兴兴的就行;而老大的学业压力已经上来了,你对她自然会有很多方面的要求——在孩子眼里面那就是偏心”。

李榕发现,两个孩子还会互相模仿,互相刺激,“争夺”和自己亲近的机会,已经十几岁的老大表现得和弟弟一样“幼稚”,会忽然撒娇耍赖。

但李榕也看到,假如姐姐对弟弟有好脸色,弟弟就会“上赶着对姐姐特别好”,反之则也会怒目相对。“老二天生就有这种抢夺意识的,他觉得一切得跟人家抢过来。但凡姐姐愿意哄他一下,他就特别愿意跟着姐姐玩,比跟着妈妈都好,所以老大的示范效果对老二的影响力非常大”。

目前面对这双儿女的关系问题,李榕的做法是——“兄妹问题靠后,先让姐姐度过自己青春期的问题”。“我会让小的别打扰姐姐,或者把他们隔离开来。这种做法对他们的情感交流不见得是好事,但是青春期成长会有自己的磕绊和烦恼,很多时候我的办法是让他们不相处”。

尹红峰觉得,父母对于青春期中的大孩子,需要给予他在空间上和心理上的足够支持。“不去剥夺他为自己的未来和人生作决定的权利”。

另外必须注意,二孩家庭中较小的孩子,内心也是敏感的,“一出生,他就需要学会察言观色”。尹红峰建议,父母要让老二知道老大是罩着他的,但不能完全依赖老大。“父母可以告诉较小的孩子,你能跟姐姐一起玩,但她现在回来还有好多作业没有写,那就要等写完作业,你再找她玩——这是让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间相处是要有边界感的”。(记者 沈杰群)

责任编辑:zN_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