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市场三位“经营大王”的奋斗和期待 倾听他们的心声
2020-06-30 09:10:52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当北京最大“菜篮子”突然摁下“暂停键”……

疫情来袭,新发地市场三位“经营大王”的奋斗和期待

在新发地批发市场临时交易区,经营户正在搬运葡萄。(受访者供图)

自北京6月11日再度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以来,已有超过300人被确诊。由于确诊病例绝大多数与新发地批发市场有关,此次疫情也被定性为新发地聚集性疫情。

新发地批发市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它成立于1988年,占地面积1680亩,相当于15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定点客户4000多家。市场培养出的100名单品“经营大王”,不仅是这个市场最早的一批开拓者,更在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然而,随着疫情来袭,新发地市场被迫于6月13日3时暂时休市。当北京市最大的“菜篮子”突然摁下“暂停键”,那些“经营大王”境遇如何?他们做着哪些努力?对未来又有哪些期待?记者“走近”这些“大王”,倾听他们的心声。

“蔬菜大王”:我们要做的就是咬牙坚持住,什么都不能摧垮我们

在新发地批发市场打拼20年,“蔬菜大王”马勇第一次经历市场休市。在与记者的远程交流中,正处在医学观察期的马勇,不时接到各种催货电话。

“货源短缺、交通不畅……这些年还没遇到过这么大的麻烦。”电话那头,马勇声音显得有些沙哑。

年近40岁的马勇,2000年和爱人从河南老家来到北京从事蔬菜批发生意,两口子一干就是20年。

“新发地批发市场给了我们改变命运的机会。”马勇说,“我们都是农村来的,在市场白手起家,生意越做越好。现在很多亲戚都跟着干,以前的外债都还清了。”

“我和蔬菜打了很多年交道,业务铺满了半个北京城。没想到会被疫情打乱阵脚。”交流中,“蔬菜大王”几度哽咽。

“休市让我们措手不及。货压在市场里运不出来,冷库里有货,路上也有货。想到客户催着要货,员工都在隔离,当时感觉太难了。”马勇说。

好在休市之后,有关部门在市场附近紧急设立蔬菜临时交易区,给了马勇一些周转的空间。

现在,虽然在医学观察,她每天都要打数十个乃至上百个电话,联系各地货源,随时调度补货。

巨大的经营压力之下,很多商户坚持不住了,他们找马勇“哭鼻子”,但是马勇一直给他们加油打气。

“有关部门一直想办法帮市场的货源找出路,协调各个供货商,不让我们的供应链断了。郊区设立了三个周转站,新发地市场周边还设置了临时周转区,免收进场费用。”马勇说。

“我们要做的就是咬牙坚持住,什么都不能摧垮我们。不能把客户丢了,也不能让货源断了。”马勇说,“刚开始感觉很难,但这几天临时交易区的人气儿上来了。”

如今,马勇的微信朋友圈,变成了货物交易的展示平台:有装卸蔬果的短视频,还有不断滚动的“今天晚上继续到车,请拨打订货电话”的文字……

即使全力应对,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还是让运输成为最为跛脚的环节。

“各地大货司机现在进京都很困难,因为回去还要医学观察。如果客户、供应商有损失,我们两头都要赔偿,压力实在太大了!”马勇说,“希望有关方面能想办法解决农产品进京问题,让外地车主、货主安安全全进京、平平安安回家。”

疫情发生前,马勇每天批发70吨到80吨蔬菜,最近几天恢复到30吨。马勇还联系到大量水果产品,它们正“坐”着货车朝北京方向加速前进。

孩子再过一段时间就要高考,这是马勇现在最牵挂的事。“孩子总是打电话问我生意的情况,但我不想说太多,希望他能够安心考试。今年对我们全家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

“水果大王”:很多人都在帮我们渡过难关,我对这次战“疫”充满信心

记者联系“水果大王”王东的时候,他正在焦急地协调货物运输,指挥南方运输水果的车辆改道河北高碑店等集散地,尽量避免来京,同时为供应北京的水果找销路。

“60后”王东是河南人,从1985年入行至今,已经做了30多年水果生意。最近这些年,他主要把海南等地的水果运往北京市场销售。虽然休市了,但货源不是问题,王东的生意没有停。

新发地疫情发生时,王东正在老家探亲。“在市场和周边的小区里,我有十几个员工正在进行医学观察,所以他们只能尽可能地配合做些远程调度工作,目前运转压力还是很大。”他说。

“考虑到市场是人员密集场所,大家都很小心,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没想到还是出问题了。我现在有40多车的货物压在市场里面,接下来还不知道怎么补这个窟窿。”王东说。

疫情之前,“水果大王”每天要消纳四五十车的货物,如今严重缩水。熟悉的车主、货主不敢来新发地,王东只能把货物往高碑店、郑州等地调拨,尽量减少司机到京的频率。

“货物是有的,就是没人愿意运输。现在外地客户不敢来北京上货,北京客户不敢来新发地进货,各地都出台了防控措施,大家都怕被隔离。”王东说。

虽然自身经营遇到很大困难,但谈到这次新发地批发市场疫情防控,王东还是很有信心。

年初疫情刚发生时,王东提前结束休假,赶回市场组织货源保障供应,同时力所能及地给湖北捐款、捐菜。王东说,自己第一次就捐了几百箱蔬菜。

“很多人都在帮我们渡过难关。我们积累了近半年的抗‘疫’经验,我对这次战‘疫’充满信心。”王东说,“我相信‘谈新发地色变’的局面很快就会过去。”

休市让王东承受了不小的损失,但他觉得这些举措是必要的、及时的,他打心眼儿里支持。

新发地批发市场仍处在休市状态,王东的员工都已经做了核酸检测。市场频繁进行消杀工作,力求做到不留死角。

“这些措施非常及时地阻断了疫情传播,避免了更大范围的影响和损失。这也是为了市场能有更好的未来。”王东说,“市场里上万人做核酸检测,这么多小区封闭管理,政府也在想方设法保证全北京的老百姓吃上放心菜,这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啊!”

6月13日,新发地批发市场的临时交易区启动。随着交易量的增加和流通情况的好转,王东正逐渐加大北京的供应量。

“虽然量不大,但政府正努力给商户们创造更好的流通环境,一切慢慢都会好起来的,我对新发地批发市场有信心!”王东说,虽然现在面临短时间挫折,相信经过严格的消杀流程和核酸检测后,这个市场还会恢复往日的生机。“只是我们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小心小心再小心。”

“主粮大王”:这次你们老板说了不算,得听国家的

在新发地批发市场干了19年,今年47岁的“主粮大王”李国庆和员工相处的时间比家人还长。

现在疫情突然把大家分散开。做完核酸检测后,李国庆按要求在酒店进行医学观察。老员工心里没底,几天前给他发短信:“老板,您啥时候回来啊?”李国庆回:“这次你们老板说了不算,咱们得听国家的。”

“干农产品批发是‘勤行’,像把人绑在动车上,每天只有快速跑才不会被淘汰。现在疫情突然踩了脚急刹车,让很多市场商户感到不适,但也有了难得的喘歇时间。”静下心的李国庆,不免开始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

谈到新发地,李国庆首先想到的,是感恩。

1996年,李国庆一家从黑龙江跑到北京“倒菜”。当时,新发地批发市场允许全国农民到首都批发蔬菜,这给了普通农民难得的发展机遇。

2001年,李国庆偶然发现,南方种植的一些主粮比北方上市要早,运到北京后,成了首都人民眼中的反季节食品,很受欢迎。“比如产地价每斤2毛的玉米,到了新发地可以卖上个好价钱。我们一家从此有地方落脚,也有了正事儿可做,这是最大的幸福。”李国庆说。

李国庆感觉新发地不是一般的菜市场,这里面向全国,站位更高,视野更广。19年来,靠着自己的打拼和努力,他成为市场的主粮大王,每年和团队的销量达到9000万斤、销售额近2亿元,与全国300多家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员工们跟着他过上了好日子,家家都在县城里买了房子。

钱挣到了,责任也更大了。在评估市场休市带来的影响时,李国庆首先想到是那些位于产业链下游的农民。“新发地市场休市,商户、商超自然会受到一些损失,但农民也是损失较大的一个群体。”

去年,李国庆来到河北涞源,发现那里山多、水少、地少,很多老乡以种植传统粮食品种为生,一年到头,每亩地只能挣几百元钱。他把北京的新品种引进来,种了200亩,农民收入翻了好几番,今年种植规模扩大到600亩,眼下产品正值上市期,但销售市场因疫情变得前景不容乐观。

他的10个条柜、近200吨商品被封在市场里,20多名员工,以及他的家人都在隔离观察中。在隔离酒店里,他最大限度让正在进京的货车绕开新发地市场直供商超,或者转运到天津市场销售。

李国庆说,新发地疫情刚发生那几天,他彻夜无眠,害怕商超终止合作,担心老乡的农产品没了销路,惦记进京物流配送是否顺畅……

他开始思考,在北京搞农产品批发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随着各方逐步反馈来一些好消息,他想到行业里那句话:十年做人,十年做生意。人要在市场里站稳脚跟,最终还是看品质、服务。“积累了几十年的信任,是疫情冲不垮的。”李国庆说。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李国庆没有再提到损失,他说未来是最重要的。他开始反思商业模式:在遇到不可抗力时,怎么进一步增加供货渠道,提升周转能力?

“疫情猝不及防,谁的损失都不会比国家大,武汉为了阻断疫情传播作出那么大的牺牲和贡献。事实证明,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严格有效的,把眼下的难关挺过去最重要。”李国庆说。

“新发地市场创建以来,还从未陷入如此大的舆论漩涡。疫情发生后,网上各种各样的声音此起彼伏。”作为市场的“老人”,李国庆说,要用实际行动去回应。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都要做好自己的事,让首都百姓吃上质优价廉的新鲜菜,就是我们新发地人最大的追求!”李国庆说。

经过这次疫情,李国庆也在反思: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卫生环境已经大有改观,但距离大家的期待还有距离,健全供应链追溯体系建设,将绿色经营、智慧运营的理念引入市场升级改造过程依然任重道远。

“我希望市场浴火重生,在反思中继续前行。”李国庆说。(记者孔祥鑫、吉宁、张骁)

责任编辑:zN_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