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耗材进口替代机会显现 持续加大研发多领域布局
2020-09-01 08:36:43 来源: 证券日报

在全球疫情蔓延影响下,医疗耗材行业企业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而随着国内疫情在第二季度得到有效控制,一些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给出了超预期的表现。

近日,大博医疗发布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73亿元,同比增长23.8%;实现归属净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27.38%。

8月31日,大博医疗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二季度以来,公司业务恢复较快,目前公司在全国30多个省市建立了销售办事机构,建立了多个区域性营销配送网点,可以更快的响应临床需求。

疫情下的国产替代机会

近年来,国产骨科植入耗材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与进口品牌企业间的差距逐步缩小。有报道指出在疫情影响下,今年上半年骨科高耗材的进口头部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而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国内耗材企业的进口替代和产业集中度都将继续提高。

公开信息显示,大博医疗是国内骨科植入耗材细分龙头之一,公司主要产品主要包括创伤类骨科植入耗材、脊柱类骨科植入耗材、微创外科类产品及神经外科类植入耗材等。

数据显示,公司自2017年以来,营收和净利润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42%,净利润同比增长25.57%。

尽管今年一季度业绩受到疫情影响,但随着二季度业绩增长恢复,公司实现了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从细分产品看,公司骨科业务增长较快,微创外科业务略有下滑。今年上半年创伤类产品收入4.54亿元,同比增长31.36%;脊柱类产品收入1.31亿,同比增长15.63%,微创外科类产品收入3735万元,同比下降5.31%。神经外科类产品收入1521万元,同比下降4.82%;手术器械收入1238万元,同比下降9.86%。

医药行业营销专家史立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短期看,疫情给国产高耗材生产企业提高进口替代带来了一定契机。对比进口品牌,国内企业起步较晚,但受益于国家政策驱动下,近年来获得较快发展,随着资本的进入和企业持续研发投入,进口替代和集中度将持续提高成为趋势。

持续加大研发多领域布局

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大博医疗已经位于国产骨科创伤“第一位”,同时又是脊柱的国内第一梯队公司,此外,公司在关节、运动医学、牙科等大骨科领域也有布局,公司在骨科细分领域产品组合丰富,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据悉,大博医疗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丰富和完善骨科产品线。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5544.24万元,较上年增长30.71%。

据介绍,公司立足骨科,积极布局高值耗材领域,对现有产品研发升级并持续研发新产品。截至目前,公司共有39个批次的注册证在申请中,涵盖了创伤、脊柱等领域。报告期新增取得二类及三类注册证共5个。

截至目前,公司已取得专利证书的专利252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公司持有国内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70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2个,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271个。

华西医药分析认为,随着老龄化加速以及政策驱动,国内骨科产业将进一步集中,而中国大骨科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期,龙头企业有望在未来竞争中受益。本报记者 李婷

责任编辑:zN_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