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电子称将在中国扩大投资 产业结构升级
2020-09-09 09:03:33 来源: 证券日报

近日,有消息称,三星电子(以下简称三星)计划将关闭位于中国天津的电视工厂,以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据了解,该工厂是三星在中国唯一一座电视工厂。

对此,三星电子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称不便回答,但该人士又表示:“这与公司内部规划有关,三星将在中国市场持续扩大投资,但在投资结构上将有所变化。”

在不断关停制造工厂的同时,三星在中国兴建存储芯片工厂,大力布局能源市场。不仅是三星,众多外资巨头都在中国市场不断调整战略。此前停止在中国生产手机、关闭了北京工厂的索尼也逐步进入老龄产业、冷链物流技术等领域。欧姆龙关闭苏州工厂的同时,在大规模扩建控制机器工厂,并增设工业机器人生产线。

以三星为代表的部分外资企业近年来关停工厂转移低端制造,看似突然,却也是中国产业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

关闭却不撤离

在华投资变迁

伴随着这家电视工厂的关闭,三星电子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将主要集中在家电、半导体领域。

“三星连续在中国关厂,受多方因素影响。目前其电子产品市场销售占比不理想,而电视行业平均利润率又较低,拉低了整体业绩,所以三星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同时在疫情之下,全球电子市场疲软,中国品牌的崛起对外资电子企业产生很强的竞争力。”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剑锋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虽然近一年三星在中国陆续关停工厂,但在上述三星人士看来,三星并没有彻底离开中国,反而一直在持续进行投资。三星此举与其整体战略调整有关。近年来,三星的低端制造业务逐渐搬离中国市场,转而加码存储芯片等高科技业务。三星在中国的投资方向也逐渐从手机、电视、液晶屏等产品,转而向燃料电池、能源储存、存储芯片等过渡。

据了解,三星自2012年累计投资超过170亿美元在西安建立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存储芯片基地,实现了从手机制造向高端芯片生产、研发的转型。近期,三星还在持续增资西安NAND闪存二期和新建天津车用电池工厂,此举也表明三星在做相应的产业链结构调整。

“中国5G、芯片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三星等企业开始向高精尖上游产业转型。三星一方面收缩低端制造规模,转向东南亚,另一方面增加能源、芯片等环保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规模。”中国本土化管理资深管理专家、中国家族企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周锡冰对《证券日报》表示。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部长王连升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以三星为代表的外资企业正在或已完成低端制造业务的淘汰,也早已进入中国朝阳产业和高精尖科技领域的投资,投资规模不亚于最初来中国时的规模。如三星已建立了芯片全产业链,索尼已布局了老龄产业、冷链物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

他认为,“关闭工厂,不仅仅是重塑其供应链,也是其经营模式和理念的调整,以三星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也逐步由封闭式的供应链管理模式逐步向开放式供应链的苹果模式转变。面对中国巨头在全球市场的崛起,它们也都在努力依托优势资源强化核心技术输出进行自救。”

产业结构升级

新巨大空间吸引产业集聚

在市场竞争激烈以及份额下降的情况下,众多企业选择将工厂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进行转移。

部分外资企业调整布局的背后,是中国产业重心的转移。

“人工费用不断上涨,让一些代工厂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外资企业关厂,一方面是企业自身某些业务确实在国际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从而进行自身战略调整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有关。”创道投资咨询执行董事、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特聘导师步日欣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一些对利润空间敏感的低端制造企业,有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的动力,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制造业体系,并形成了稳定的劳动力供给和管理体系,这是别的国家和地区所不能比拟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过程。目前受经济水平、政策、国外产业转移、技术升级等因素影响,我国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制造业也在新技术促进下,展现出强大研发能力和智能色彩的新特性,正在向中高端的产业升级挺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依赖劳动密集的外资工厂在经营成本走高的情况下,逐渐撤退也不难理解,但在《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中,大部分的在华外资企业并不打算放弃或者改变在华投资。除了三星,惠而浦和松下等企业方面也表示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此次中国在疫情防控上,优于其他国家。在产业链上,中国产业链的快速重启,带动全球产业链的复苏,在体制优势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高端科技上,芯片、操作系统、材料研究等方面,中国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吸引更多产业聚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国在芯片制造、智能化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周锡冰表示。本报记者 贾丽

责任编辑:zN_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