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绩优私募最新研判:A股大幅上涨空间有限 新能源等成长板块仍有机会
2022-01-10 08:57:30 来源: 中国基金报

2022年开年以来,A股惨遭四连跌,延续了一年热度的新能源等赛道出现集体大幅回撤。A股后续何去何从?投资者该如何布局2022年?为此,记者采访了多家去年业绩表现突出的私募,这些私募认为A股大幅上涨的空间有限,成长板块仍具备投资价值。

A股大幅上涨空间有限

谈及目前市场,睿扬投资表示,近三年市场已经走出三年阳线,因此,2022年市场进一步大幅上涨的空间有限,可能还是结构性行情。从市场风格看,A股近两年创业板的相对估值已经逼近历史高点,2022年大小盘风格的进一步分化还是分化开始收敛的不确定较高,同时,港股市场经历了相对深度的调整,2022年美国有流动性进一步收紧的压力且两个大国的博弈仍在继续,所以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此外,从基本面和资金面看,2022年A股盈利将继续探底,甚至有可能负增长,不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会强力托底稳经济,意味着流动性又不会太差,经济下行、流动性向好的背景下市场应该不至于太差。

进化论研究部认为,今年A股市场在美国加息的影响下,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对于港股市场,会重点关注外资回流冲击结束后带来防守反击的机会。

三希资本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张亮认为,2022年的市场整体要比过去三年难一些:首先,国内经济基本面整体偏弱,稳增长压力偏大;其次,结合国内外政策情况,资本市场面临的流动性环境与前两年不可同日而语;最后,高景气度的板块在去年被充分挖掘后,整体估值相对较高,性价比一般。

新能源、半导体等热门赛道 中长期景气度仍高

从行业角度看,对于开年以来跌幅较大的新能源、半导体板块,私募认为依旧会维持长期景气度。

睿扬投资认为,新能源板块依旧维持长期高景气度,但短期细分赛道较为拥挤,医药、CXO板块也有同样的问题,因此短期资金分流入中药,TMT、元宇宙和汽车智能化可能是2022年较为确定的产业性机会。

进化论研究部表示,2022年主要看好周期、医疗、高端制造和消费升级这四个方向的投资机会。周期板块,主要关注工业金属估值范式转移以及煤炭企业价值重估的可能性,如工业金属中的铜,应用在电网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相关领域的发展可能给铜带来潜在机会;另外,现金流非常好的传统煤炭企业,2022年有可能投入到光伏或者风电相关的绿电投资上,转型为绿电的运营商,进化论研究部认为这也可能存在价值重估的机会。医疗板块,持续关注医药上游国产化的机会,以及下游外资占比高的细分领域,如内窥镜;此外,还有低估值医药企业或医疗器械服务商。消费行业自疫情以来受到压制较大,但细分领域仍然存在机会,如啤酒板块就出现了明显的消费结构升级。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年轻人开始倾向于高端啤酒和精酿啤酒,叠加包装成本下降,可能带来双击的红利。

张亮指出,无论是新能源,还是消费医药,都需要进一步消化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从元旦以来相关板块的表现看,风险已经部分释放。未来,一些进口替代的制造业是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

钦沐资产总经理柳士威认为,有显著机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碳中和、国产替代,投资将主要集中在科技、大消费、高端制造领域,同时,会持续加强低位科技股、消费股的挖掘力度,如传媒、计算机、通信、消费等低位且有边际向好迹象的细分板块。对于稀缺的高增长,市场会给与较高的复合收益回报,接下来的一年,高增长将会尤其稀缺,需要耐心和专心。

市场波动或加大

柳士威表示,2022年指数大级别回调的可能性不大,但内部结构可能有较大的分化,且波动率可能比2021年大,因此,2022年会适当提升换手率。产品配置将聚焦在军工、传感器、新能源等高端制造领域,半导体、消费电子、元宇宙、云计算等科技领域,以及包含医药在内的大消费领域,同时,会逐渐重新审视H股互联网的投资机会。

睿扬投资表示,从板块轮动角度看,年初价值消费股的表现可能优于成长股,3~4月份以后成长股的表现可能更强一些,因为从一季报开始,很多成长股尤其是新能源板块的一些公司还是可以维持较高增速。从行业配置角度来看,TMT里看好元宇宙和汽车智能化这两个细分行业,因为估值不算太贵且预期不够充分。依旧长期看好新能源、CXO、军工这些高景气赛道,会自下而上寻找PEG相对合理且利润增速较快的公司。

进化论研究部表示,整体的投资策略还是着眼于五个核心维度,一是基于进化论双轮驱动的模式,借助计算机选股去发现更多的机会,通过量化弥补主观广度覆盖上的劣势;二是跨市场布局,通过海内外的产业比较优势,获取不同市场的机会;三是通过宏观风险的把控,自上而下选择优质资产,同时,自下而上通过企业景气度变化察觉市场风险;四是基本面和技术面相结合,在做好基本面研究的前提下,通过技术面寻找和市场共振的行业与公司,让认知更好的变现;五是更加灵活地运用金融衍生品,防范潜在风险。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