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遭遇流感,如何更准确地“抓住”新冠病毒?
2020-03-04 10:24:00 来源: 健康报

2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湖北荆州医疗队进行远程会诊时指出,美国现在流感大流行,中国也有流感与新冠肺炎混合感染的情况,鉴别流感和新冠肺炎是当务之急。

如何更准确地“抓住”新冠病毒?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医学检验中心主任王成彬教授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荐对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同时进行核酸检测。就新冠病毒检测而言,抗体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同时应加强抗体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评估,且不断提高核酸检测准确率。

多种病毒核酸检测可同时做

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相似之处。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明确提出,新冠病毒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

王成彬指出:“甲流、乙流患者和新冠肺炎患者一样,都有白细胞不升高或下降等情况,且不易通过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鉴别。新冠肺炎患者往往抵抗力较弱,如果合并感染甲、乙流病毒,会增加治疗难度。”因此,他建议,对甲流、乙流、新冠病毒同时进行核酸检测,给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虽说是3种病毒检测,但可用同一个送检标本,一次提取核酸后,再分别用3种试剂进行扩增检测”。

“需要强调的是,针对病毒,我们还是推荐核酸检测方法。”王成彬介绍,核酸检测要在对核酸分子进行扩增和指数倍数放大后进行,而抗原检测是用相应的抗体去捕获病毒,没有扩增和放大的步骤,且病毒量比较少,因此检测结果阳性率不高。同时,有些患者不止一次感染过甲流、乙流病毒,体内已存在较多抗体,即使检测到甲流、乙流抗体,也很难区分是新近感染病毒产生的,还是以前留存下来的。

抗体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

针对新冠病毒的检测分两类,一类是对病毒的直接检测,也就是现在实验室广泛应用的病毒核酸检测,检测目标是新冠病毒基因中某些特定的核酸序列。这是目前公认的新冠病毒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

另一类是间接检测,包括病毒抗体检测和病毒抗原检测。

所谓病毒抗原检测,是通过病毒表面特定蛋白质对应抗体与目标蛋白质形成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来进行检测。抗原检测有阳性率低的问题,在某些条件下,用于测定抗原的抗体还可能与其他病毒表面的蛋白质产生反应,所以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也不能肯定有新冠病毒存在。

而病毒抗体检测,目标是患者血清中的IgM抗体或IgG抗体。这两种抗体都是在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的。区别在于,IgM抗体出现较早,IgG抗体出现较晚。对此,王成彬打了个比方:机体防范病毒就相当于国家保卫领土,会先派边防部队抵抗,再调集邻近部队支援,最后再从全国范围组织调动更多部队反击。当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是防御细胞抵抗,然后产生IgM抗体对病毒进行识别和清除,接着再产生更大量的IgG抗体对病毒进行反击。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IgM抗体一般需要一周左右,两周左右到达高峰,然后慢慢消失。IgG抗体一般在两周左右出现,一个月左右到达高峰,但会留存较长时间。

“所以说,核酸是‘一抓到’就能确认,而抗体检测有滞后性。在当前陆续复工的情况下,如果要用抗体检测做筛查,风险很大。”王成彬强调,“遇到疑似患者,抗体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比如患者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抗体检测阳性,可以提示疑似患者为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可能性更高,要对疑似患者进行持续核酸检测,以保证不出现漏诊。”

不断提高核酸检测准确率

“对于新冠病毒抗体检测的灵敏度,急需组织试剂研发机构、生产厂家、相关医疗机构联合进行评估,特别要关注对早期感染者检测的灵敏度。”王成彬强调。

有研发机构、厂家宣称新冠病毒抗体检测灵敏度高达90%以上。王成彬指出:“还是要看这些数据的具体来源。如果主要来自住院患者检测结果,由于这些人群接触病毒已有1周~2周,或更长时间,其符合率肯定比较高。如果把抗体检测用在比较早的时期,目前还没见到相关的统计数据。所以说,这些空白一定要尽快补上,完善患者的全病程检测肯定更有价值。”

对于核酸检测,患者疾病发展过程、标本采集、标本保存与运输、核酸提取、扩增体系、人员操作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最后检测结果的假阴性或假阳性。“这些环节都需要不断完善,才能不断提高检测准确率。”王成彬说。

王成彬指出,对临床高度疑似患者,应该连续采集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其实,任何病原学检测,都不能只根据1次阴性结果而做出排除性诊断,尤其在高发地区和大面积流行期间。”

“在标本采集环节,鼻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高于口咽拭子,下呼吸道采集的痰、肺泡灌洗液标本阳性率高于上呼吸道的口、鼻咽拭子采集的标本。但下呼吸道的痰、肺泡灌洗液标本采集难度太大,采集操作者感染风险大,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王成彬介绍。(记者王潇雨)

责任编辑:zN_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