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房产 > 正文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 是学区房这一特殊品类畸形发展的根本原因
2021-05-08 15:57:16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难不能难教育”。房子、孩子与教育的叠加,使得学区房作为楼市的硬通货,一直是顶流般的存在。最一段时期,各地炒作学区房的现象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并引发了多重监管举措。

笔者认为,“一房难求”的背后,暴露出来的是扭曲的置业观和教育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学区房这一特殊品类畸形发展的根本原因。加快推进教育优质资源均衡,让教育的归教育,房子的归房子,才能从根本上给学区房降温。

两年大城市的住房问题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学区房过热。克而瑞监测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55994元/方米,同比涨幅为2.5%。而从去年学区房炒作较多的“大三林”板块来看,其2020年全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99359元/方米,同比涨幅为17.7%。

有媒体曾报道,北京一处热门学区房在 “房主来签合同的路上堵车”的时间里,价格就涨了20万元,总价从580万元涨到600万元;上海一处37方米的学区房标价750万元,价格直逼2公里外的顶级豪宅汤臣一品。

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学区房涨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很多家长送孩子出国读书的计划,这部分孩子回归国内教育体系,增加了学区房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经营贷流入楼市,加大了购房杠杆,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房价的上涨。此外,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2014年新生儿数量达到了年来的峰值,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之间出生的儿童,正好在今年到了上小学的年龄,这也加剧了学区房市场的供需不衡。

即便如此,学区房价格的跳涨,其根本原因还是优质教育资源太少。从学区房的价格来看,一部分体现的是房子本身的地段以及品质,另一部分则是学区这一附加资源带来的溢价空间。不打破学区房的附加价值,哄抬学区房价格的问题就很难解决。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义务教育阶段推行免试就入学,自今年起,更是全国范围内实施多校划片、公民同招、指标分配、教师轮岗等措施,以给择校热降温。

不过,学位政策调整也好,加强市场秩序整顿也好,都是让蛋糕分配得更公,并未改变蛋糕的大小。当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在各地均明显存在,而且有升级和加强的趋势。所以,只要A校比B校优质,哪怕优质程度并不十分突出,不管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家长们都会想尽办法、尽己所能,将孩子送到该校读书。不增加优质学位供给,不提高整体教育水,不促进各校均衡发展,就很难改变人们对名校的追逐。

当然,不管教育资源如何供应,总有好中差的区别,总有发展快慢、管理水高低的区别。给学区房降温并非一日之功,教育均等化要做的是享受教育的权利均衡、起点均衡,而不是绝对均衡。我们要做的是,任何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教育队伍、管理模式都应该是同一个标准,争取形成了“生源-投入-教育质量”的良循环,绝不能出现后发展的区域投入不足,为经济发展而牺牲公共服务的现象。(楼兰)

责任编辑:zN_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