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多措施加强防控债券违约风险 中低评级仍是“高发区”
2021-03-22 09:41:31 来源: 中国基金报

自去年11月永煤、华晨、紫光先后“爆雷”引发违约潮以来,债市风险事件频发。虽然市场信用风险整体可控,但债券基金经理风险偏好仍整体下降。

多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债券违约常态化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虽然今年个券利差走势分化将有所加大,但短久期、高等级信用债依旧具备配置价值。在投资中要辨别债券主体资质,不宜盲目使用信用下沉策略。

债券违约频发

中低评级仍是“高发区”

尽管整体违约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但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今年年内仍有38只债券发生实质违约,涉及华夏幸福(600340)、鸿达兴业(002002)、康得新、中融新大等22家公司,违约金额合计达459.81亿元。其中,海南航空是唯一一家发行时主体评级为AAA的企业。

对此,德邦基金固收研究部业务董事孙思齐表示,从过往违约案例整体来看,涉及到的主体大多是产能过剩的弱资质民企或国企。“今年来看,由于货政策基调偏中,整体信用环境不如去年宽松,企业融资条件进一步分化,弱资质国企和民企仍有潜在违约风险。因此,当下环境中应更多关注债券主体本身资质的强弱,规避自身盈利较弱、过度依赖信仰的主体。”

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指出,中低评级发行主体面临较大的债务接续压力。从信用债到期量来看,假设年内发行且到期的超短融与2020年持,2021年信用债到期量约为9万亿,到期量较2020年增长11.8%;进入回售期规模为1.6万亿,较2020年增长24.6%。特别是今年3、4月,AA及以下级别债券的到期量均在1000亿附,回售规模在400亿以上,需关注因到期压力可能引起的信用风险问题。

但基于违约债券多将集中于中低评级个券的预判,多位受访基金经理依然表示我国信用市场风险总体可控,市场无需恐慌。

泰达宏利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宋加旺表示,“目前信用市场中信用风险总体可控,打破刚兑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路径。在此背景下,债券市场打破刚兑,有利于信用市场定价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但打破刚兑的底线是不能允许市场出现系统信用风险。”

鹏扬基金固定收益总监王华表示,尽管今年信用风险是债券市场的主要风险,但发生“爆雷”的发行人仍是少部分,中国超100万亿的债券市场以及超50万亿的信用债市场整体依旧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公司类信用债券也仍是企业重要直接融资渠道。同时,政策部门也在加大沟通协调和相关培训力度,督促中介机构尽职履责,修复部分违约发生地区的信用环境。

展望后市,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信用债市场基本面未出现明显恶化,依然具有结构投资机会,中高评级债券值得关注。

国寿安保基金研究部认为,在本轮信用债调整中,部分中高评级主体遭到一定错杀,建议关注利差走阔后中短久期高评级主体的配置机会。

孙思齐也认为,目前1年期、3年期和5年期AA+的信用利差分位数在20-30%之间,位于历史较低水,仍有配置价值。

加强风险防控

慎用信用下沉策略

债券型基金的持有人风险偏好往往偏低。面对日益频发的债券违约事件,公募纷纷采取措施,在加强信用研究、提高鉴别信用风险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客户的风险偏好,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策略为投资者博得更为持续稳的投资收益。

王华介绍,鹏扬基金以三大标准评价企业信用资质:一是仔细分析企业和行业的基本面,不单纯以所有制来评价企业信用资质;二是全面看待影响企业信用资质的宏观因素;三是对于市场估值定价和外部评级要全面综合,尽可能规避风险。此外,鉴于信用风险有一定的“行为”因素,王华表示研究公司治理也是防范信用风险的重要措施。

宋加旺表示,对于当前的信用市场投资基金经理应时刻保持警惕,不要等到风险暴露到很高的程度才开始采取避险措施。他特别强调,“使用信用下沉策略时要注意信用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如果难以识别信用风险,基金经理应该尽量谨慎,避免使用该策略。有些信用下沉操作短期盈利可观,但长期来讲赚钱的概率很低。”

王华也表示,风险和收益永远是正相关的,尤其是在信用偏紧的环境中不宜盲目做信用下沉。他认为,对于大类资产配置来说,在信用风险有所上升的环境下,单靠利率债难以为投资者提供满意的回报,所以资产配置成为收益的主要来源。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阶段选择最适合的资产配置,以提升组合整体收益。

北京一大型公募固收收益部负责人表示,“期行业内爆雷的多个信用主体其实早就是行业内公认的风险较大的债券了,很多基金经理早已把这类债券拉进了黑名单。信用风险并非无法识别,只不过部分投资者想通过下沉策略赢取更多收益,因而铤而走险。我并不认可这种策略,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基金经理对下沉策略的使用应该慎之又慎。”中国基金报记者李迪续高

责任编辑:zN_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