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哆嗦”就是“僵”,脑起搏器手术助力11年帕友回归正常生活!
2023-03-23 17:01:29 来源: 今报在线

手脚不“听话”,不是“哆嗦”就是“僵”。广东汕尾人的郑阿姨(化名)是一位11年“帕友”。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神经外科,顺利完成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肢体震颤、身体僵硬、服药后异常扭动的现象基本消失。

抖动、僵直,这个运动障碍疾病严重影响生活!

郑阿姨是广东汕尾人,今年63岁,11年前被确诊为帕金森病,肢体活动越来越不灵活,身体也出现了抖动和僵硬的症状,行动明显变迟缓。刚开始,在当地接受药物治疗,效果也不错。但到了2018年,药物效果减退,郑阿姨的症状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行动迟缓,主要表现为穿衣、刷牙、行走时动作迟缓,偶有慌张步态,感觉到明显的不适感,带来巨大的痛苦。

“没效果,没效果,吃药了也没效果。”郑阿姨明显不愿意讲话。这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大的痛苦,身体的折磨让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脑起搏器手术是帕友的第二个“蜜月期”

 

 

为了寻求进一步治疗,郑阿姨的儿子通过多方打听,最后选择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神经外科。入院后完善了相关评估,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特聘专家张勇认为,郑阿姨可以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术。

张勇主任介绍:“脑深部电刺激术俗称脑起搏器,脑起搏器手术是一项比较新兴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它通过精准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以达到减轻和控制帕金森病症状的目的。脑起搏器手术作为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一般来说,病程4-5年以上,出现明显药效减退和明显异动症时,是进行脑起搏器手术的最佳时机。

脑深部电刺激术

 

 

脑起搏器是一种可逆性、可调性的治疗方法,相对于脑的细胞刀手术即脑深部核团的毁损术,该手术方法会把两根电极放在脑子里面,但对脑子的组织没有任何伤害,对脑本身不会有任何伤害。脑起搏器手术的好处还在于其可调节性,脑起搏器手术是通过一定脉宽、频率、电压值来达到控制核团放电的目的。通过病情进展,病人症状会慢慢加重,这时可以通过体外的刺激器的调节达到治疗目的。所以该手术方法可以根据病情进展再调节刺激参数,对疾病的持续治疗非常有帮助。

颅内精准植入电极,脑起搏器手术圆满成功!

 

 

3月15日,郑阿姨终于等来了手术的日子。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有效避免患者手术中的紧张、焦虑与恐慌。术中,张勇主任通过机器人辅助,精准植入电极。术中实时电生理监测,验证左侧核团放电在靶下3.0mm,右侧在靶下1.0mm,这与术前影响计划评估相一致,手术圆满成功!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张勇主任表示,帕金森病作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早期症状不典型,使得帕金森病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常常需要半年到1年的时间,经过2-3次就诊才能明确诊断。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十分关键。

张勇主任提醒,为了及早发现帕金森病,当出现身体发出以下3个信号时,就需要格外重视。

①运动迟缓。开始可能会感觉单个肢体动作欠灵活,动作的速率和幅度变小。

②静止性震颤。安静状态下肢体可以出现不自主的抖动。

③肌强直。在生活中会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僵硬,正常的活动都会变得很别扭。

除了三个典型的运动症状外,早期的帕金森病人还可能出现很多非运动症状,甚至以下这些症状更早出现,例如嗅觉减退、情绪低落、多梦易醒、便秘等等。

张勇主任强调:“了解帕金森病的早期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有助于我们及早的发现帕金森病的危险信号,及时做出预防与治疗。”

专家介绍

 

 

张勇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特聘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及南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世界颅神经疾病医师联盟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首批认证神经外科专科医师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外科管理分会主委

广东省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擅长复杂的脑动静脉畸形切除、复杂的脑动脉瘤夹闭、颅底巨大复杂的肿瘤切除、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切除、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听神经瘤及三叉神经鞘瘤手术、岩斜及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颅颈交界区畸形矫正、高颈段脊髓肿瘤切除、脊柱退行性病变及内固定术等。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