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阿塔卡马地区一夜间突然出现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巨洞
2022-08-08 15:57:55 来源: 东方资讯

近日,在智利阿塔卡马地区蒂拉阿马里拉镇外的一个农业区内,发生了一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在一条笔直的道路和周围的土地上面,在一夜间突然出现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巨洞,洞口的直径在30米左右,从上空看,这个洞口的形状非常规整,呈现出不可思议的圆形,而洞里面漆黑一片,似乎深不见底。

目击者在经过该路段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由于事发突然,而且不知道有多深,洞会通向哪里,目击者随后就拨打了当地相关部门的报警电话。

随后,智利国家地质和矿业局赶紧派出相关地质工作人员,前往事发地实地调查。经查,这个大洞的深度在200米以上,而且内部除了有一些积水外,并没有其他可探测出来的异样,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也无法确定这个洞是如何形成的。现在,智利的相关管理部门正在进行联合调查,试图查出事件发生背后的真正原因。

这个消息一经发出,立即引发了当地民众的极大好奇心,有人表示,这些洞是外星人留下的,也有人说是地心人要出来“刷存在感”了,还有一些人说,这个坑将会成为智利新的旅游景点。

虽然现在智利的官方,目前为止还没有给出确切的结论,但是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个大洞来源的可能性。

所谓“天坑”,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从广义上看,当地下支撑地表重量的岩层、土壤层或者地下含水层发生剧烈变动后,原来能够支撑地表重量的区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不足以支撑地表土层的重量,那么就会发生地表一定区域内发生坍陷的情况,于是就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天坑”。

从狭义上看,“天坑”在地质学领域主要指发育在喀斯特地貌区的一种地质现象,在久而久之的地下水流与岩石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巨大空腔的“喀斯特负地形”,坑的底部往往与地下河相连。这样的天坑,在我国的贵州等喀斯特地貌区比较常见,“天坑”的四周具有陡峭的岩壁、深度和洞口直径有的高达数百米。

如果排除喀斯特地貌区出现的“喀斯特天坑”之外,在世界上其他地区出现的很多天坑,基本上都属于广义天坑的范畴,比如伯利兹城“蓝洞”天坑、危地马拉天坑、美国佛罗里达州马尔伯里天坑、俄罗斯西伯利亚巨型天坑等等。这些天坑从形成原因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种是火山运动的结果。当活火山的岩浆喷发活动停止以后,岩浆管道中的熔岩温度逐渐下降,逐渐凝固收缩,形成凹陷的火山口。而假如火山再次喷发以后,大量岩浆再次喷发,原本支撑火山口的岩浆体对上部的支撑力消失,地表就会发生明显的塌陷,从而形成“破火山口”这种天坑。

第二种是陨石撞击的结果。在地球的周围,存在着大量的地外小天体,其中有一部分会在地球引力以及小行星彼此撞击的作用,最终坠落在地球上。那些质量较大、运行速度较快、结构非常紧致的小行星,会在穿越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残留一部分而砸向地面,从而形成撞击坑。有一部分撞击坑的规模很大,在撞击的中心位置也有几率形成天坑。

第三种是气候变化的结果。在西伯利亚、格陵兰岛等这些纬度很高的陆地区域,历史上这些地区的气候非常温暖,分布着大量森林和草原,随着地球板块的移动,这些区域逐渐变冷,原来的大量森林、灌木和草都枯萎死亡,被埋在了地下,有一部分形成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还有一部分形成了泥炭,存在于距离地表较近的地方。

在长期的地质和生化作用下,很多有机物逐渐被分解从而释放出甲烷等气体,在地表以下慢慢聚集。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和加剧,这些高纬度地区在夏季的温度越来越高,永久冻土发生融化,那些聚集的气体在某些区域会出现集中释放甚至引发爆炸,引发地表剧烈塌陷,从而形成较大的天坑。

第四种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当人类持续进行地下水、石油、煤炭、金属矿等资源的开发时,由于过度开采和不科学开采,使得地层以下的某些区域发生松动甚至空洞的现象,从而地质结构变得不稳定,在某些区域会造成失去有效支撑,最终会出现持续性或者突发性的地表塌陷,于是形成了人为的“天坑”。

从智利此次出现的“天坑”位置和情况看,肯定不是由全球变暖引发冻土消融引发的,当然也应该不是由火山喷发、陨石撞击所形成,因此人类活动引发的可能性较大。

一方面,在天坑出现地点附近,有一家名为阿尔卡帕罗萨的铜矿,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开采不当、持续性的爆破等原因,或许会引发这种地表的塌陷。

另一方面,天坑所处的区域是一个农业区,而这里属于气候非常干旱的阿塔卡马地区,为了维持农业生产,当地农民不得不依靠高强度的抽取地下水来进行灌溉,从而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严重透支的情况,也有可能引发天坑的出现。

责任编辑:zN_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