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微旅游”正当时 “建筑可阅读”融入市民生活
2021-10-09 16:16:33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国家统计局日公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显示,我国有超大城市7座、特大城市14座,这些城市都具有较大的人口基数和巨大的城市市区以及辐射面积,在这种背景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带来的不方便远行的情况下,主打本地客源深度游的“微旅游”就成为了旅游业的新增量。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既符合适当控制人员流动的疫情防控规定,又能拉动旅游和服务业消费的“微旅游”,为国内旅游业着实“添了一把火”。本报特地择取上海、北京、天津三个在“微旅游”上做出积极探索的城市,以供读者和业内人士参考。

上海:“建筑可阅读”融入市民生活

10月3日上午9点,在上海五卅广场门口,两辆醒目的蓝色双层巴士停在路边,车身上的“建筑可阅读 城市微旅行”字样十分显眼。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市民游客自觉佩戴口罩、保持间隔排队、依次等候上车。如今,坐着观光巴士,一路打卡、“阅读”建筑正成为上海游最新潮的方式。

跟随建筑大使微游松江、“阅读”建筑;穿上曼妙旗袍,探寻国潮文化;欣赏各大展览;参加游园活动;品尝当季地道美食……9月17日至10月6日,“秋季寻根 根深叶茂”2021年上海之根文化旅游节推出城市微旅行线路、建筑可阅读直播、旅游惠民福利、寻找城市空间潮玩地、夜游好去处等特色文旅产品,让游客在轻快的节奏中,用别样方式了解上海的城市魅力。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告诉记者,今年国庆期间,春秋旅游推出两条微游专线车,即“中共一大纪念馆·二大会址纪念馆·四大纪念馆专线车”和“建筑可阅读专线车”,这“一红一蓝”两款专线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微游线路,在国庆7天假期中,成为来沪游客和上海市民进行都市旅游的绝佳方式。

周卫红说:“‘红色专线车’让游客在进入3个重要的红色纪念馆参观的同时,通过乘车体验,聆听、了解沿线、站点附的红色纪念地,从而更为深刻、全面地熟悉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蓝色专线车’则通过‘乘车聆听+站点讲解’的特殊微游方式,让游客既能浏览城市建筑风光,又能收获与建筑有关的艺术、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对上海的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在建筑上的综合体现,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该专线车自9月17日开通之后,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

另外,围绕“今天是您的生日”这一国庆主题,春秋旅游还推出了多条微游线路,带领游客打卡黑石公寓、杨树浦水厂木栈道、幸福里、上生·新所等地,感受历史变迁,体验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发展理念。

周卫红告诉记者,国庆期间“建筑可阅读”微游产品班班爆满,部分班期是全家总动员,如10月5日就由多组家庭组成的65名游客通过“红色专线车”包车探访中共一大纪念馆、二大会址纪念馆、四大纪念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感受上海的红色基因、红色命脉和红色传承。

记者了解到,这种将“观光车+微旅游”相结合的“上海建筑可阅读专线车”全程约80分钟,共设五卅运动纪念碑站、外白渡桥站、城隍庙站、金陵东路码头站、东方明珠站5个站点,覆盖及途经30处优秀建筑。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将车上语音讲解、导游车下讲解和手机讲解三者完美衔接,让游客不费吹灰之力读懂建筑里的故事。

哪条“阅读”建筑线路最受市民、游客喜爱?在周卫红眼中,“上海邮政博物馆—苏州河—乍浦路桥—圆明园路—北京东路(外滩)—陆家嘴”这条线路代表了上海的往昔和今日同框,值得推荐。

疫情常态化下的“熔断机制”对于跨省游的约束力一直存在,因此相对比较灵活的方式是大力发展本地旅游业务,包括本地人游本地的旅游产品研发、旅游活动的组织等。周卫红认为,城市“微旅游”改变了以往旅游产品偏重于景区的惯思维,把全域旅游从一个有限范围扩展到更大的城市范围,这不仅大大延伸了旅游资源的内涵,还因为与市民的生活紧密结合,从而增加了好感与亲切感,也为各地挖掘城市精神,讲好城市故事,做了接地气、可亲的衔接。

北京:追随《觉醒年代》的“脚步”

10月6日这天,尽管北京下着雨,张玉还是带着孩子来到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参观游览。她们不仅参观了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的办公室、毛泽东工作过的阅览室等,还在放映厅观看了《五四运动》专题片,她们边参观边不时谈论着电视剧《觉醒年代》之外的新发现和新感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又因为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特别想来一次《觉醒年代》打卡线路‘微旅游’。”张玉说,“除了北大红楼,我们还打算去陈独秀在北京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蔡元培故居等地打卡,和孩子一起了解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兴起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过程。”

记者注意到,互联网上关于《觉醒年代》打卡线路有许多推荐,比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的北大红楼,落成于1918年,这里是中国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院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暨陈独秀旧居,1917年,陈独秀受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多次邀请,由上海赴北京大学任教,并将《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北京;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教育街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清学部遗存,这里是剧中周树人与蔡元培首次见面的地方,当时的周树人任职于教育部,因不愿被当做张勋一党,便拿着写有“不干了”的木棍立于此处静站“表态”。

除此之外,仅在北京市东城区就坐落着蔡元培故居、老舍纪念馆、茅盾故居以及“三·一八”惨案发生地等多个名人故居和历史遗存。这些都是被网友们列入打卡寻访、感悟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微旅游”路线图。

继去年北京发布10条微旅行都市游新线路后,今年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大北京 新场景 微旅行——只为找到你2021北京微旅行线路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中。不论是旅行社还是游客、市民、旅游达人,只要有想法,均可通过登录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等方式参与活动。

这次微旅行线路征集评选的重点包括“环球主题公园度假区+周边线路”、北京建筑主题线路、北京水上游线路、红色旅游线路、北京网红打卡地线路、北京电影艺术之旅线路、北京精彩夜游线路、北京非遗文化与匠人之旅线路、北京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纪念馆)之旅线路、“书香北京”慢生活休闲线路、广场看升旗红色精品定制游线路,以及中轴线、胡同、四合院、名人故居等主题文化探访线路,如袋斜街、护国寺街、琉璃厂街、簋街、马连道等特色街区。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处长张靖表示,微旅行不同于传统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景点,期待广大游客、市民、旅游达人共同发掘北京新的文旅资源,特别是在城市发展、城市更新中新涌现出的一些文化类场馆、阅读好空间、消费新场景、网红打卡地等,从而整合成一批能够便捷到达、深度体验、消费时尚、场景新颖的微旅行线路,集中向社会发布和推广,让大家发现城市之美、身边之美、生活之美,在熟悉的北京城感受别样的精致和美好,也让人民群众在城市变化中不断增强获得感。

天津:在“微旅游”中发现身边美好感受城市魅力

国庆假期,天津杨柳青古镇风情街的游客络绎不绝。汪女士带着孩子在精美的砖雕和关帝庙附拍了不少照片,母子俩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汪女士是河北人,因为孩子在天津读书,她就过来“陪读”。“国庆假期我们没有回老家,特意来逛一逛古镇。古镇上的建筑都保存得十分完好,每一处都透着浓浓的文化感,孩子很喜欢这里。”汪女士告诉记者。

相比千里迢迢去遥远之地看风景,年来像汪女士这样通过“微旅游”发现身边美好的游客越来越多。在天津市旅游协会副会长、天津方正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张文胜看来,“微旅游”最主要的特点是说走就走,自由地安排行程,注重沉浸式体验,类似于国外的背包客。游客与旅行社的合作主要表现在代订房、代订导游等单项服务上。

据张文胜介绍,随着疫情进入防控常态化,旅游的形式和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很多天津市民选择就游览身边的风景。以距离、时间短、慢体验、轻松游为特点的“微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蓟州区到滨海新区,天津有山景也有海景,有人间火也有雄奇自然之美,这些造就了国庆假期“微旅游”的热潮。

位于西青区的杨柳青古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将运河文化、大院文化、民俗文化等融为一体,受到了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的欢迎。国庆期间,不少天津市民到石家大院、安家大院、民俗文化馆、杨柳青年画馆等众多景点感受文化气息。

被誉为“华北第一宅”“天津第一家”的石家大院是一座已有140多年历史的大型清代民宅,整个建筑群包含18个院落278间房屋,大院中的戏楼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封闭式民宅戏楼。

“如今人们热衷传统文化,而古镇最能彰显传统文化底蕴,游客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人精神、心灵上的滋养。”石家大院讲解组负责人赵丽娜告诉记者,“赶上‘十一’小长假,本地游客自驾去太远的地方可能会堵车,而来杨柳青古镇的交通十分便利。很多游客都被石家大院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所吸引,在这里流连忘返。”

国庆期间,天津市蓟州区美丽的秋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踏秋、赏景、采摘、爬山,其中很多都是本地的游客。一位游览盘山的游客告诉记者:“游玩不一定要去远方,很多美景就在身边。盘山空气清新,风景如画,处处皆景,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随着游客的增多,蓟州区的农家院和民宿也是火爆异常。张文胜说:“蓟州区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像盘山、独乐寺、黄崖关长城、梨木台景区等各有千秋,山野游、休闲游格外受到本地市民的青睐。”

张文胜认为,“微旅游”不是单独新兴的一个行业或新的旅游品种,只是旅游行业内的一个旅游现象,是旅游形式的进一步演化。相对来说,“微旅游”更适合年轻人,因此对旅游质量的要求会更高一些。“我认为‘微旅游’发展会呈现更加自由的发展形式,未来如何通过各种载体多维度地把一个城市的魅力展现出来是发展的关键。”张文胜说。

专家观点

“微旅游”经济效应并不“微”

年来,“微旅游”“微度假”等新兴旅游形态开始出现。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受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以本地游、周边游为底色的微旅行快速发展,并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微旅游”的快速发展,是疫情常态化时期市场主体快速适应疫情防控要求而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结果,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游客对高品质、本地化、深度游产品持续追求的结果,也是各地政府通过消费券、免费游等多措施刺激本地旅游市场繁荣和发展的结果。从微游上海旅游品牌、旅游线路,到各地的城市漫游系列,微游产品快速发展。

“微旅游”的出现,具有距离、短行程、高频率、慢休闲、高品质五大特征。

距离体现为“微旅游”的发生以车程2小时至3小时为特点,主要发生于本地及周边,空间上具有易抵达的特征。短行程体现为“微旅游”的出行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为1日至3日小短程旅游。高频率体现为“微旅游”是经常的出游行为,是城市居民的常态化、反复消费的旅游产品。慢休闲体现为“微旅游”更注重慢生活、深体验,不在意多点参观游览,更注重深入某一主题、某一项目、某一度假村等沉浸其中的深度、休闲游。高品质体现为“微旅游”产品更注重精细化、精品化、精致化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更能契合游客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微旅游”的出现,对于深度激发受疫情影响尚未充分发展的国内旅游以及弥补各地时有“缺席”的跨省游,释放各地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复苏发展,将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微旅游”所代表的高频游,有助于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常态化旅游需求,以短时重复消费最大限度带动地方旅游的发展。相较于远距离跨省游,距离出游已成常态。专项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49.1%的游客选择省内跨市游,比去年提升4.1个百分点。

“微旅游”所代表的慢旅游,有助于带动本地及周边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的发展,以高质高价产品充分释放旅游消费活力。“微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度假酒店、度假小镇、主题公园、文化休闲、娱乐休闲等“微度假”产品的发展。

“微旅游”所代表的品质游,有助于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高品质旅游需求,深挖本地资源,带动关联产业发展,进而提升城市旅游发展质量,推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海市推出的漫游城市精品线路,涉及美食、艺术、影视等八大主题,深度展示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微旅游”所伴随的“旅游+美食”“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艺术”等多业态融合旅游产品,也成为以“微”促“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抓手。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

(中国文化报记者 连晓芳 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zN_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