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掀起夏令营热潮:部分机构资质存疑 市场集中度不高
2021-08-10 08:51:01 来源: 华夏时报

“放假之后,小孩整天呆在家里,大人不可能整天都陪着,也不希望他们沉浸在ipad、手机当中,出去参加营地活动,增长见识是个不错的选择。”日,余女士给孩子报名参加了夏令营活动。

提起夏令营,余女士一脸满意,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已经不是孩子第一次参加夏令营了,“孩子上次参加军事夏令营回来后,感觉他更加独立、有主见了。独自一人参加夏令营,能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家长来说,也可以放松一段时间。”

眼下正值暑期,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研学、夏令营活动,国内营地教育蓬勃发展。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调研显示,今年暑假,各类儿童夏令营预定量相较于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夏令营的主题也更为丰富,军事训练、考古体验、人工智能体验等夏令营产品受到家长们的热烈追捧。

中华教育改进社副理事长蒋永红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暑期夏令营活动的市场需求得到提升。这些活动能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团队协作,收获知识和技能。“但家长同时也要注意到,不少夏令营机构存在经营资质欠缺、安全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暑期夏令营市场火爆 广东相关企业数量最多

今年暑期,各类夏令营、研学活动迎来了新一波的高潮。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调研显示,今年暑假各类儿童夏令营预定量相较于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夏令营的主题也更为丰富,军事训练、考古体验、人工智能体验等夏令营产品受到家长们的热烈追捧。

深圳一家夏令营机构的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今年暑期前来该机构报名的人数较往年增长了不少,8月因疫情形势取消了所有的省外活动,市内的部分项目还可以报名,并且名额紧张。另一家军事夏令营机构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8月项目的名额已满。

今年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暑期夏令营活动的市场需求得到了提升。蒋永红向本报记者表示,随着“双减”政策的发布,校外培训机构以及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相关企业受到了冲击。如今在不允许周末、寒暑假期以及节假日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背景下,夏令营成为了家长安排孩子暑期生活的“备选项”。

年来,各类夏令营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4.8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夏令营、亲子拓展、户外拓展”,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相关企业。其中,超8成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尤其在2018年、2019年,相关企业年度注册数量分别约为1.2万家和1.5万家,2020年注册数量仍有7600余家。

值得一提的是,从地域分布上看,广东省的夏令营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过6400家,占全国总比约13.5%;排名第二、三位的是安徽省和江苏省,两省现有的相关企业数量均在4300家左右,占比均约为9%。

与此同时,夏令营的种类也逐渐偏向于结合游戏娱乐和教育学的形式。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暑期夏令营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从各地夏令营的行程来看,旅行及生活体验成了各地夏令营的主要课题,单纯上课的夏令营非常少见,约占整个市场份额的2%左右,从最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各类科普类、拓展类的夏令营的发展势头较好,市场份额在逐渐上升。

蒋永红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随着家长群体对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呼声逐渐高涨,“寓教于乐”的夏令营活动越来越受家长青睐。就今年暑假期间的暑假游、夏令营市场来看,潜在的消费趋势和商机很大。

余女士也向本报记者反映,未来会继续让孩子参加夏令营,并且还会继续选择旅行及生活体验类的主题项目,“应该适当地给孩子放松一下,毕竟是暑假了。”

部分机构资质存疑 市场集中度不高

虽然暑期夏令营市场火爆,但各类机构的资质问题一直备受质疑。上述《报告》指出,目前暑期夏令营的承办主体多数为旅行社,部分中小学校、培训机构、社会团体等利用自身行业或资源优势也在竞相参与暑期夏令营市场。现有经营暑期夏令营的机构多达上千家,整个行业并没有出现所谓的龙头企业。市场集中度相当低,行业内前十企业市场份额不超过5%。

其中,旅行社和培训机构只有承办旅游业务资质和培训资质,主管单位分别为旅游部门和教育部门。而其余众多专门从事夏令营的机构除了没有旅游资质,也没有培训资质,监管主体不明确。

另外,一些夏令营的带营教师资质也令人担忧。尽管上述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介绍,营地老师均接受严格系统的培训筛选,最后持证上岗,但当记者询问起具体证件时,该人员表示是该营地发的“辅导员证”。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进行夏令营活动时,还有可能遇到安全、食宿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机构将如何承担起保护和引导青少年的社会责任?这也是家长们所担心的问题。

除了资质问题,各类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也并不统一。本报记者从深圳多家夏令营机构发布的信息了解到,目前7-10天的中长期夏令营研学产品较多,日均价多在500元-1500元不等,差价较大。此外,几乎所有夏令营机构都采取“先付款再签合同”的报名流程,这种方式也容易给消费者带来维权难题。

蒋永红表示,目前夏令营产业处于野蛮生长期,存在资质缺失、收费不清晰等问题,亟需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各类夏令营机构的质、地位和管理规范,健全夏令营行业监管制度。此外,还应该加强行业自律,支持夏令营行业建立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内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如果成立一个全国夏令营协会,或许更有利于这个行业的良发展。”

他同时建议,家长为孩子挑选夏令营时,首先要看该机构有无权威机构认证;其次,要检查带队教官老师的资质;然后看口碑,口碑比较好的机构说明其市场反馈也不错。“重要的是选择适合孩子的项目,父母应该根据孩子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来选择相应的夏令营。实际上,让孩子自己来选择喜欢的项目或许会更好,了解孩子的需求,也会让他更加积极。”记者 葛爱峰 见记者 郭浩仪 深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