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新华解读】稳定增长和偏低估值——国际投资者缘何看好中国2022年市场前景
2021-12-23 07:49:59 来源: 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伦敦12月22日电(记者 孙晓玲)在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仍然较大的背景之下,中国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政策、疫情有效防控、稳定经济增长前景以及偏低资本市场估值等多重因素,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的目光,中国的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以及各种投资机会受到海外资金青睐。

英国媒体《金融时报》日前一篇名为《全球投资者向中国股票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注入资金》的文章称,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具有吸引力的”股票估值正在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报道援引伦敦咨询公司ETFGI的数据称,今年11月份全球净流入资金最多的15只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中,有3只专注于中国市场。

文章援引交易所买卖基金安硕(iShares)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投资策略负责人卡里姆•谢迪德的观点称,中国股票在全球指数中的权重将会继续上升,“从长远看,现在可能是布局的好时机。”另据基金评级机构晨星(Morningstar)公司研究部门负责人约瑟•萨拉特的话说,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比发达经济体反弹更快、增长更强,这也是投资者逢低买入的一大原因。

报道称,除中国股票受外资青睐外,中国债券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也同样很受欢迎。安硕中国人民币债券UCITS ETF推出仅两年,就成为欧洲第二大固定收益交易所买卖基金(ETF)。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受到国际买家青睐的原因,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毛旭新对新华财经记者表示,作为2020年全球疫情冲击下唯一保持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在2021年依然维持相对稳健增长,这势必会增强外资进入中国的信心。另外,中国政府“针对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开放举措,更是为外资投资中国ETF市场提供有利政策条件和良好投资环境。”

毛旭新说,科创板与沪深港通股联系加深、沪伦通稳定推进和QFII新规落地等,都有效扩大了外资参与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渠道。“而在扩大外资投资范围、全面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和多方面赋予外资国民待遇方面,中国为外资提供了更好的行业准入基础。外资可投资的产品,特别是相关ETF产品,品种和范围不断扩展,更为外资投资中国资本市场、购买相关ETF产品提供直接动力。”

毛旭新认为,未来中国对外资吸引力还会进一步提升,相关ETF市场规模会继续扩大。“商品期货、期权国际化品种范围不断拓展并为境外投资者开放,沪深港ETF互通、中日ETF互通顺利推进,这些都在不断提升开放、包容、多样化的中国市场。因此,未来中国对外资吸引力会进一步提升,相关ETF市场规模会继续扩大。”

除了资本市场不断吸引国外投资者目光外,中国绿色产业、数字化经济等不断升级发展,也为海外投资者带来各类机会。

中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策略主管傅晓对新华财经记者表示,中国2022年绿色产业升级、基建投资增速、5G等数字信息发展预计都将为制造业投资提供一定支撑。“中国煤炭的清洁化开发利用,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都是国际投资者关注的方向。”

傅晓表示,由于黄金与美国十年实际利率的负相关关系,预计2022年黄金会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而在基本金属方面,持续低库存为价格提供强劲支撑。另外,中国基建投资增速或将在2022年上半年有所回升,房地产行业逐步趋稳,有利于支持基本金属价格。“中长期来看,中国能源转型将继续拉动电动汽车和新能源行业对铜、镍、钴、锂等金属的需求。”

中国强韧的经济增长和政府管理能力,也令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前景充满信心。

业内人士预计,虽然美联储预计将加快缩表步伐进行加息,为美元上涨带来一定支撑,但中国宏观经济更具韧性,中国政府政策调控工具充足,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区间内波动。

路透社网站近日援引马来亚银行观点称,中国出口的韧性表现、政府对气候变化转型的推动以及高科技制造业等因素会支撑人民币前景。此外,中国对于疫情的动态清零政策也会“赋予人民币一些避险品质。”

花旗银行则认为,人民币将继续受到贸易顺差、外国直接投资(FDI)净流入和可观投资现金流的支持。英国智库牛津经济研究院分析称,鉴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的十分重要角色,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可保持稳健,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持续净流入将支撑人民币。

荷兰国际集团报告称,尽管美元有可能上涨,但人民币将是亚洲区域的“引力源”,中国货币的稳定表现“正在为该地区其他货币带来一定稳定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元影响力”。

DHL快运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约翰·皮尔逊对新华财经记者表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增长强劲,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中国将继续在促进全球贸易流动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国自身也在继续稳步恢复。中国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正在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热词: 中国市场 2022 英国
责任编辑:zN_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