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当前消息!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协同效应凸显
2022-08-19 09:23:38 来源: 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8月19日电(记者胡洁菲)生物医药新产品、新服务、CRO……近年来,随着行业各类新业态加快涌现,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在日前举行的“长三角生物医药协同创新发展论坛2022”上,多位专家表示,近年来,长三角在中国乃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但还需进一步强化区域竞合,同时加快产学研结合、资本赋能。

创新药占全国“半壁江山”,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实力“出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产业基础雄厚、科教人才优势领先、行业资本活跃……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入新阶段,长三角的生物产业在全国生物医药版图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

根据《医学界》的数据,2022中国医学院校综合实力排行榜50强中,长三角有17所,十强中占有三席;根据工信部研究数据,前10位的生物医药园区中,长三角各省市都有,总占比达60%。

此外,2021年创新药企20强间,长三角占比超半数;长三角60%的生物医药企业已经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这也是企业从bio-tech向bio-pharma转变的重要表现;2021年,全国30个一类新药中间,长三角占了46.7%,其中江苏8个、上海5个、浙江1个。

其中,上海的表现尤其亮眼。上海市科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朱启高介绍,创新是上海生物医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2021年上海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有8个,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在过往五年当中,上海在抗肿瘤、细胞治疗、医学影像等领域涌现了多个全国第一的首创产品。

“十几年前的新药研发平台主要依赖于大学、研究院所建立的公共技术平台,现在主体则更加多元,比如CRO、CDMO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日本京都大学药学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沈竞康看来,市场经济对新药研发的推动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长三角有着巨大优势。

沈竞康还指出,国内率先获批的两款CAR-T产品均诞生于长三角,此外,首个美国上市的国产CAR-T产品也发源于长三角,这说明长三角在推动中国创新药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不断缩短和国际社会的距离。

“生物医药产业本质是一个全球创新型产业额,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竞技场上,长三角的生物医药要想快速崛起,首先得‘抱团’,即各扬所长,形成良性竞合关系。”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阮青说,长三角一体化不是打造小水桶,要打造大木桶,因此不仅需要各地通力合作,也需要善于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善于借力。在这一进程中,生物医药产业有责任和能力率先作出探索。

“低垂的果实”越来越少,多方建议进一步强化地区竞合

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如何在这一进程中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多位专家认为,区域竞合十分关键。

沈竞康指出,生命科学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如今越来越多“低垂的果实”已被摘掉,需要更深层次的创新合作。以长三角医药产业为例,尽管市场很大、但长三角创新药的工业化程度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一方面,创新药企普遍面临新药研发的风险与投入问题。从当前情况看,国内创新药企投入较过去有了很大增长,但目前还未迎来大规模的“出成果期”,新药研发的风险如何进一步降低是需要加强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内卷”也是行业普遍关注的现象,无论是PD-1还是CAR-T产品,都或多或少面临相关的质疑,如何寻求到差异化优势,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沈竞康建议,一方面要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让技术、条件、成果、人才通过平台实现更有效的信息沟通;同时优化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成果转化,让资本在创新药研发中发挥更大价值。

天汇资本创始人董事长袁安根认为,除了要推动产学研合作,更为重要的是让头部企业发挥引领效应,更多发现他们遇到的问题,促进政策创新,带动行业更早期的创新药成果转化。同时,加快资本对于早期的创新药的投资和孵化转化,让市场的力量更多参与行业发展。

复旦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张晖明认为,行业要想快速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理顺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药物的发现不同于传统的汽车等制造业,两者在体系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强调地区竞合时不能仅仅关注物理空间的园区分布,还要关注地方特色和行业遇到的实际问题。”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zN_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