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阳性母女跑到杭州喝咖啡:流调曝光,太可疑了
2022-04-07 17:31:17 来源: 正解局

上海堵住漏洞,既关系到全国防疫大局,也关乎上海自身。

正解局原创

前天(4月5日),一对母女从上海坐火车到杭州,后一人核酸检测阳性,引发网络热议。

我平时不相信阴谋论,但看了流调信息后,很怀疑这对母女是不是带着某种目的来杭州的。

流调信息

上海的疫情非常严峻。

按照上海的防疫政策,大部分人都处于静态管理的状态。

非必要不离沪。

此时离开上海,无外乎几个“必要的原因”:

一是探亲,必须要去外地看望亲朋好友,此为人之常情。

二是出差,工作所迫,不得不到外地。

三是逃避,上海是疫区,跑到其他城市。虽然会被隔离,但有些人觉得,这样可能会比待在上海好很多。

第三种原因,肯定不鼓励不支持。但也勉强算是“情有可原”。

从流调信息上看,这对母女到杭州,既不是探亲、出差,也不是逃避,更像是来游玩。

然而,她们的很多举动,又不像游玩那么简单。

比如,她们乘坐地铁从城站到江锦路站,用了一个多小时。实际上,两个站点之间,只有4站,即使换乘,20分钟即可,用不了那么长时间。

两站正常用时

又比如,她们先去了万象城,又跑到了来福士。在两个大商场,除了吃肯德基、喝咖啡,就是到盒马购物,也没买多少东西。

两个人,从上午11点到晚上9点,在商场待了整整10个小时。

在此之前,恐怕还没有游客来杭州游玩,不去景点赏景,而是整天待在商场的。

所以说,这对母女的行为,实在可疑。

如果真是想来杭州游玩,那应该去必打卡的景点——西湖,或者是其他景点,至少不应该长时间待在商场。

如果是单纯来杭州逛街购物吃东西,她们买的盒马的东西、吃的肯德基、喝的咖啡,上海都有,又何必跑到杭州?

更奇怪的是,监控显示,她们其中的一个人,在地铁、商场里,虽然戴着口罩,却露出口鼻。

监控画面

新冠疫情两年有余,在公共场合戴口罩已经成了我们的生活习惯。

她们不应该不知道。

她们是从上海来的被感染者,不戴口罩可能会造成病毒传播。

她们不应该不知道。

还有一个细节,是从上海南站出发以及抵达杭州后,她们隐瞒行程,谎称手机停机,绕过查验“健康码”、“行程码”的环节,蒙混过关,躲避检查。

可见,她们也知道,自己跑到杭州是违反防疫政策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对母女,从上海跑到杭州,一路蒙混过关,长时间待在人流量大的地铁、商场,还故意露出口鼻,到底想干什么?

因为手机关系,大数据无法识别。

防疫人员追踪到咖啡馆,才找到二人。

其中一人,不仅不戴口罩,面对防疫人员的质问,竟然还面带微笑,泰然自若。

防疫人员找到两人

实在是让人觉得有点毛骨悚然。

这两人来杭州,到底想干什么?

目前,杭州上城区公安分局已对二人立案调查。

新闻报道

真相,有待官方查实。

这里,想再说两点:

第一,当前疫情形势下,我们每个人都要遵纪守法,遵守防疫政策。

在《别信“病毒共存”那一套,小心被带沟里》一文中,我解释了“共存论”在当下中国为什么行不通。

后台留言很多,争论也很激烈。

我知道,防疫两年有余,很多人都疲惫了。大家对防疫政策各有看法,很多人在有意或无意之间,松懈了。

但我想说的是,既然中央定下了“动态清零”的总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千万不要为一己私利,破坏防疫政策,殃及其他城市。

届时,不仅给他人带来麻烦,给社会带来损失,自己也将受到刑法的处罚。

科普一下:

《刑法》第三百三十条相关规定,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确诊病人、病原携带者,隐瞒病情、瞒报行程信息,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可能涉嫌《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二,上海真的要守好自己的“大门”。

不管承认与否,上海的病例已经外溢到很多城市,给这些城市疫情防控带来很大的麻烦。

比如,3月29日,一男子从上海乘航班到昆明,在昆明城内吃喝玩乐,足迹遍布了官渡区、盘龙区、西山区、五华区,后被检测出阳性。

流调信息

这种行为被网友称为“千里投毒”。

现在的上海,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封城状态。

虽然不能完全阻止人离开上海,但也要堵住可能存在的漏洞,把好关口。

让别有用心者蒙混过关,是对主动居家、配合防疫的2000多万上海人的不尊重,也是对防疫共识的大破坏。

更何况,上海堵住漏洞,既关系到全国防疫大局,也关乎上海自身。

因为这对母女,杭州来福士中心2000余名滞留人员被赋黄码,从4月6日起实施7天居家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

有多少人被感染,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杭州的防疫形势,一下子又变得严峻起来。

杭州来福士里的人员做核酸

如果上海不守好大门,那么很可能导致更多病例外溢,让这波疫情变得无休无止。

届时,上海自己“清零”了,周边城市却严重了。

上海,能独善其身吗?

责任编辑:zN_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