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体系的开始衰落,不一定是另一种货币走强替代的趋势
2022-04-09 05:56:10 来源: T生
T生

距离回归古典经济学的常识已经不远了。

各国货币的信用基础是国力。在古典经济学中,国力由两部分构成:全员劳动生产效率与资源禀赋。

兜兜转转,美国的金融理论迟早回到这个常识起点。这也是近二十年,对那些看点美国时髦就以为自己懂金融的所谓国内圈内人士的一次深刻教训。不踏踏实实学透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与发展历史,别想学通什么金融。

说点容易懂的吧。

作者试图表达,全球经济系统稳定条件下的交易与时间要素。这又分为经济与金融两方面。

理论分析不是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表面事物加以罗列,而是对事物发展现象的归纳总结。

容易懂的内容:

国家资源禀赋,并不直接等于大宗商品供给。石油在地下,人不去开采运输不会跑到世界各地,人不炼化也无法分类使用;土地能长粮食,人不播种打理只会长草,所以,资源禀赋加上人类劳动,才等于大宗商品。

社会化生产的本质是社会分工(《国富论》开始就在论述社会分工)。由于社会分工,导致人的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并且不断提升。劳动效率是什么意思呢?效率=效果/时间。竞争的根本是比效率。

社会分工的实现形式是市场交换。产业链靠市场交换实现上下游的社会分工;人靠市场交换实现各种产品消费的社会分工(个人生存不靠自己生产一切)。古典经济学的标准说法就是市场交换,现在翻译成交易,这很美国化。

理论上说,任何一个国家作为地球上社会分工的单元,其货币都有全球流通的价值,除非其不参与全球交换。只是根据国家的全员劳动生产效率(竞争力)与资源禀赋,其货币的全球流通份额或大或小而已。

把古典经济学里真正归纳的东西写出来(时间与交易),可以与作者表象罗列对比一下。

说来说去,大宗商品的基础重要性,这次被所谓金融明星无比隆重地提出来。可这是200年前人类已经归纳总结清楚的理论成果,当时各国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是粮食与棉花。建议再看一眼第一段黑体字,也许后人会对前人的智慧多一点敬意,少一点轻狂。

责任编辑:zN_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