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怀念郭敬明和《小时代》
2022-04-10 06:42:36 来源: 首席人物观

作者|知潮 小葵

编辑|江岳

2009年,在长江文艺出版集团的帮助下,郭敬明终于取得了上海户口。

来自四川自贡的他,一直渴望融入上海这座都市。考入上海大学后,他像学英语一样,用三个月通过磁带学会了上海话。

也并非所有上海人都能接纳他,比如上海本地人韩寒曾评价郭敬明的作品:“我觉得他就是写给那些地级市、县级市或者城乡结合部的人看的,作为大上海的繁华和奢侈品的一个教程吧。”

十几年后,峰回路转。当上海在这个春天暂时停摆,郭敬明的作品意外翻红。居家隔离的人们转发着《小时代》仿写段子,在无奈中自我揶揄。而出现在核酸检测队伍里的精致人士,也活似电影《小时代》里的场景。

被怀念的其实不是郭敬明和电影《小时代》。人们只是在这个最寂寥的春天里,想念着曾经浮华的大上海。

01 魔幻

姜文曾说,一部电影,至少要有一句台词被人记住。

时至今日,年轻人仍然孜孜不倦地重复着《让子弹飞》中“站着把钱挣了”、“乡绅的钱如数奉还”、“浦东就是上海”等经典台词,用来隐喻他们对生活、工作和社会的看法。

与《让子弹飞》年龄相仿的《小时代》通常不被认为是一部好电影,但在上海疫情期间,人们开始借助这部电影调侃当下,《小时代》的台词也随之被炒火。

被改编的多段台词出自《小时代》中的富二代顾里,她性格高冷,出手阔绰,是坚定的拜金主义者。一句台词“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一盘散沙”,如今被改编成了“没有物资的上海就像一盘散沙,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

另一句台词“如果我顾里只是一个拿奖学金的贫困生,你顾源会爱我吗?”,则被改编成了“如果我顾里只是一个排队领物资的平民,你顾源还会爱我吗?”。

还有人模仿郭敬明的文笔和《小时代》中的角色,按照隔离时期的剧情,仿写了《小时代第五部:隔离时代》,这段二次创作甚至还有忠实读者来“催更”。

热闹的不只是段子,《小时代》电影也迎来了突然的口碑翻身。尽管从上映至今,它都是烂片的代名词,四部曲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4-5分。但最近几天,很多人跑到豆瓣,给它打出了五星好评,称它是“纪实片”。曾经的“浮夸”如今成了写实的“魔幻现实主义”。郭敬明也从烂片大师变成了“真正了解上海的人”。

奢华道具和精致生活是《小时代》最重要的元素。曾经它是吸引年轻观众眼球的流量密码,也是饱受诟病的原因所在,如今,它成了对现实的写照。

很多人在上海疫情中努力保持精致。“七点多起床,换了三套衣服,化了妆去做核酸,不能给魔都人丢脸。”这是一位上海市民的朋友圈。就像好面子的南湘一样,上海人总要以最风光的姿态示人。

不过精致需要时间,于是就有了着急的防疫人员在居民楼下用大喇叭喊道:“快点下楼,做核酸的都是本地人(自家人),不用打扮。”

还有人利用仅有的食材做好饭之后,习惯先拍一张精致的摆盘照。尽管物资短缺之下,她还不确定明天的饭菜会是什么。

而越是不起眼的细节,越能体现小布尔乔亚的纯度。就像《小时代》中4万一个的水杯,精致上海人的内卷细致到了纸袋子。出于接收物资的需求,上海居民要在门口挂上袋子,很多人家挂出的是奢侈品包装。

不能穿着 LV 在淮海路漫步的日子,或许在门口挂一只LV纸袋也是不错的。

当然,《小时代》没能隐喻到如今正在上演的更多魔幻现实。精致生活只是上海在正常秩序下的A面,当这座城市被疫情推向非常秩序下的B面,一切影视作品都在现实面前失去了力量。

02 上海人

新上海人郭敬明已经很久没有公开露面了。他最近一张被上传至社交媒体的照片,是路人拍下的,疑似他正在排队等待核酸检测。

上海曾经让郭敬明倍感自卑,却也让他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

“你要有钱”,在早年间接受陈鲁豫采访时,郭敬明坚定地说出来在上海生活最重要的前提。

2002年,19岁的郭敬明初到上海,每个月只有600块。这座城市里到处都是高楼,“最矮的那栋都比自贡的高很多。”上海大学以本地生源为主,他就读的编导专业,更是烧钱,学生普遍家庭条件阔绰。他们和《小时代》中的顾里一样,每周换一部手机,穿着不重样的名牌服装,去高档餐厅改善伙食。而郭敬明只能用着最土的手机,在食堂吃着最便宜的饭。

多年之后,这些都成为新上海人郭敬明的励志素材。

他实现了当年搞钱的心愿。从2007年起,他曾三度位居作家富豪榜榜首,后来又创立公司,签约年轻作者,创办杂志,拍摄电影,逐步扩大商业版图。其中,《小时代》四部曲累计票房高达17亿,破了华语系列电影的票房纪录。

这是一个典型的“上海梦”故事。出身寒酸的穷小子,在繁华都市白手起家,坐拥让这个国家多数人都会艳羡的财富:多栋豪宅,最贵的一栋价值高达7个亿,里面布满奢侈品,连小小的靠垫都是古驰的。杨幂透露,《小时代》中许多奢华的道具都是郭敬明的私人物品,其中一个笔筒都要1000多块钱。

图:郭敬明豪宅

30岁生日当天,郭敬明回到母校上海大学演讲,偌大阶梯教室人满为患,过道、台阶上都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学弟学妹。读书时,他是没拿到毕业证的翘课大王,归来时,他是知名校友,是母校的骄傲。

某种程度上,郭敬明是对的,这座城市尊重成功的人,或者说是有钱人。

但财富的差距也被疫情抹平了许多。

在上海刚刚开始封控之时,坊间还流传着爱马仕等奢侈品牌送给VIP客户的精美礼物,但一周之后,被讨论更多的,是“风投女王”徐新现身团购群,寻找牛奶和面包,平时讨论几个亿生意的沪上精英微信群,眼下也聊着今天领到的是胡萝卜还是白菜。

浮华和精致,只暂时让步。2300万上海人,要用一场无比艰难的等待换取胜利。

身处无常之中,此前被嘲笑的、无视的、鄙夷的许多东西,似乎又有了新的味道。郭敬明和《小时代》只是被重新审视和评价的对象之一。

事实上,所有的变化是有征兆的。

2020年8月18日,换算到《小时代》电影里,应该是顾里的34岁生日,大批粉丝在微博上为她集体庆生,“顾里生日”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前五。

今年3月,《终于能大方承认自己喜欢小时代》视频在B站获得近50万播放,引起很多年轻人共鸣,很多人留言称,《小时代》作品没有多好,但确实给自己的少年时光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就连郭敬明本人,在舆论场得到的年轻人评价,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当年被诟病的拜金主义,渴望赚钱,热爱奢侈品,在“搞钱盛行”的当下,都变成了流行和正确。他成了盖茨比一样的人物,也是年轻人渴望成为的对象。

上海疫情,只是把这些变化摆在了台面上。

责任编辑:zN_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