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风窗高级记者 肖瑶
“城市人喜欢看公园,看海,但他们看不到我们工人的真实生活。”
做农民工30年,做自媒体3年,川哥只能用前者去解释后者:一个灰扑扑的大叔在工地上吃自热米饭的视频,全网累计播放量竟高达1000多万。
那是在2020年11月15日,和往日一样,午休时,川哥站在未修完的毛坯空楼里,头戴橙色安全帽,对着镜头打开了人生中第一盒自热米饭,花18块买的,“牛肉有点少”。
从2018年开始,“农民工川哥”拍了1000多条视频,大多是工地上的吃播。每条平均约在5、6分钟,每顿饭均价从5块钱到20块不等,最多不超过50块。
没有布景、滤镜、特效,靠着那些粗粝、原生的镜头,一口不加修饰的四川口音,一张黑黢黢的流着汗的笑脸,“农民工川哥”在各平台的粉丝量加起来超过百万。
川哥在西瓜视频“金秒奖”颁奖现场。图/视频截图
某种程度而言,自媒体的黄金时代其实已经过去了,与三四年前相比,各类博主泛滥的今天,川哥成为“吃播”区一股清流。工人吃饭当然都是真吃,饭菜未必精致,但听他们一边大口送饭一边摆龙门阵,就是下饭,就是香。
川哥和妻子川嫂每天的生活从早上5:05分开始,6点就到达工地。川哥是泥瓦工,主要做外墙抹灰,8块钱一个平方。妻子川嫂是小工,在川哥旁边拌砂浆,夫妻俩相伴打工的日子,一晃就过了二十多年。
中午12点,他们在施工地的一间毛坯房搭块废木板当餐桌,从家带来的电饭锅,早上提前炒好的菜,川嫂从塑料口袋里拿出两只锡碗,面前半米处用三脚架支起一个单反相机。
川哥把一片卤牛肉递到镜头前,让焦点对上它,川嫂将它放进嘴里,对镜头前的观众笑嘻嘻地说:“香,来吃。”不到半小时,就干完了半个电饭锅的米饭。
他们一边吃笑,一边摆龙门阵,川嫂偶尔“像铡刀一样”打断川哥,川哥肩头上的衣服破洞和他的笑容一起在镜头面前晃。粗茶淡饭,一身臭汗,也不晓得这两口子在开心什么,但却温暖了观众。
一个人不是只有一种生活,网红不是,农民工也不是。
1
工地上的吃播
四川达州人川哥今年52岁,半百人生,足有30多年都在工地上度过。
他从小跟着亲戚学灰匠,18岁开始做泥瓦匠,23岁和川嫂结婚,两口子有整整17年的时间一起打工。早年在农村修“小房子”,现在到大城市修“高楼大厦”,平均一个月能拿到1.2-1.5万,但都是项目工,一个地方干完了,就得忙不迭找下一个工地,否则就没收入。
川嫂在铲砂浆。图/受访者提供
2003年,川哥川嫂去福建福州打工。那些年,城市化和经济建设从农村疯狂吸收人才,沿海城市的城建更进行得如火如荼。夫妻俩修过很多30多层高的大楼,人踩在半空中,弯上弯下抹灰,一整天下来腰酸背痛。
唯有吃饭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他们吃工地餐、泡面,吃4个1块钱一个的馒头,吃50块买来的外卖冒菜。川哥视频里最贵的“大餐”是110块的炸鸡。那天发了工资,他们决定犒劳一下自己。
“人嘛,就是这样吃那样吃,吃一顿,人就新鲜一顿。”
第一次举起镜头对准自己是在2018年春天。当时在成都念大学的大儿子松林提议,让川哥把自己平常的日子拍成小视频,由松林来负责剪辑制作。松林自己早就开始接触自媒体,他当时想,网上几乎没有拍工地题材的,但父亲在工地上几十年,一定能呈现最真实的农民工生活。
川哥自己平时也看抖音、快手上的短视频,更重要的是,他自认是一个乐于尝试新事物的人。“那就拍嘛,试看看。”
在儿子的远程指导下,川哥用手机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条视频——接小儿子放学。小儿子在县城读小学,父子俩在校门口遇到一个卖糍粑的手推车,铁皮桶里挤出拇指大小的糍粑掉进黄面粉里。川哥给儿子买了一盒,自己扔一颗放嘴里,望着镜头,用川味普通话笑嘻嘻地点评:“甜甜的,糯糯的”。
“(川哥)拍得真的很差”,松林拿到这段2分钟的视频后哭笑不得,竖屏,视线是歪的,人只得半个在镜头里,收音也很杂。但他还是简单剪辑了一下,发到网上,想不到竟有几千观看。
他继续鼓励川哥,说你就拍平时“搞活”、吃饭,拍个十来分钟就够了。
“搞活”,难度大一些,川哥的一天有至少9个小时在工地上度过,在工地上拍视频,最大的阻碍除了粉尘和噪音,还有时间匆乱,一天中只有午休一小时是属于工人自己的,除去摆镜头、架机位的时间,留给吃饭的只剩下十几分钟,有时候没吃完就要开始干活儿。
他最初用手机拍,经常手抖,说话“很怕”,眼神一直躲着镜头,“我这个人长得不好看,近距离还有点害羞哟。”川嫂吐槽他,“简直像防贼一样”。
拍摄时也偶尔有工友调侃川哥“瓜兮兮”的,不晓得拍这些灰尘和钢筋作什么。川哥便邀请到工友到自己镜头里来做客。有的人十分乐意,但也有人背过身去,“我不想上抖音快手”。
一个老乡紧巴巴地挨在他身边坐下,有点拘谨。川哥说,你就正常吃饭,他自己则对着镜头打招呼:“大家好,我们是‘两个川哥’。”
在工棚里搭伙吃工地餐是最热闹的时候,镜头里每个工友都可以凑进来插句话,有个大哥举着饭碗替川哥总结:“我们打工的,吃饱吃好就得行。”“得行”,在四川话里可以理解为“得劲”“能行”。
川哥逐渐学会用电脑写字和编辑。图/受访者提供
2018年,松林给爸妈买了一台3600块的佳能相机,川哥立刻爱上了这台铁兄弟。“我活了50多岁,第一次看到能拍得这么清楚的东西。像素、画质,还有清晰度都是很好的。”
他花了一些功夫鼓捣“M档”手动模式,最难的参数是调光,工地上要找合适的光线不容易,而且噪音大,灰尘多,有时候拍了好半天,一看视频,一抹黑。
川嫂最初偶尔不大愿意配合,觉得累,中午好不容易得到一小时休息时间,还要被川哥指挥着“一哈儿这样拍,一哈儿那样拍”。
川嫂一生气,摆摆手说不拍了。川哥有点委屈,也有点愧疚,他只好一个人单独出镜。
但看见川哥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镜头前,川嫂又心疼了,“他一个人拍太累了,我就去帮一下他嘛。”
川哥和川嫂
实际上,条件允许的话,川哥还希望将镜头对准工地上其他角落和人物。他拍过“一口气背100斤水泥走5公里”,拍过如何用自己的技巧减少爬6米高墙的危险性,拍过一个60多岁的工友一口气卸了30多包80斤/袋的水泥,“比年轻人还厉害”。
他想分享的不仅是“农民工吃什么”,还想呈现“农民工怎么活”。或许,有远方的人会关心。
2
“我真的是农民工”
川嫂是在24岁那年认识川哥的,她比他大一岁。性格内向的川嫂看中川哥两点:一个是他性格乐观开朗,成天嘻嘻哈哈的,叫人开心。另一个,就是川哥有门手艺,只要城市还得建设,就不怕吃不饱饭。
“那时候有手艺就找得到饭吃,不像现在要文凭才行”。三十年前,川哥对自己这么说,三十年后,他却常在视频里劝导年轻人:“努力学习,努力多学技能,争取以后做更好的工作。”
三十多年来,他对工地有了感情,甚至有了信念,但实话讲,“有轻松的活谁不想干?我们没文化没头脑,只有靠这个挣钱。”
2018年11月15日,一盒自热米饭,让川哥的画面头一回被数千条弹幕刷刷侵占,川哥一时“受宠若惊”,他心想:“大家可能觉得,工人吃自热米饭吃不饱嘛?其实能吃饱,但再来一份我也吃得下。”
不过,450多万观众里免不了有人质疑:农民工吃得起自热米饭吗?能吃饱吗?是摆拍吗?干活儿的手为什么这么干净?农民工怎么住得起这么好的房子?农民工拍的视频这么清晰?
川哥川嫂吃饭前当然要洗手。图/受访者提供
川哥只好耐着性子回复:“吃饭前都要洗手的”“工地上打工三十多年存的积蓄,都给县城这套房了。”
但依然有人骂他是“假的农民工”“装腔作势”,松林在私信里和人大吵一架。那天晚上,川哥凌晨两点还睡不着,他委屈地向儿子哭诉,“我都在工地上干了这么多年,哪里不是了嘛?”
他不是第一次上网,但他第一次感受到那种陌生的冲击:从来没想过,干了三十多年农民工的自己,有一天需要向人证明自己是农民工。
2021年11月,央视新闻节目《24小时》找上川哥来采访,给他拍了一条12分钟的视频,曾经的诸多谣言不攻自破。
央视为川哥拍了一条12分钟的视频
不过,即便证明了自己是个农民工,也没法证明自己背后没有公司。有培训机构打着川哥的幌子,对外宣称川哥是跟着XX老师学习的运营自媒体和打造网红,学费是1920,“说一定能挣钱的”,粉丝来找川哥求证。
而等川哥忙完一天后坐下来回复时,晚了一步,对方已经交钱报名了。川哥哭笑不得,“怎么可能嘛?人都没见到怎么学?”
总有人不相信一个农民工可以喜笑颜开、干净利索地做吃播,总有人不相信一个农民工可以坚持拍摄自己的生活,“有人拿我视频吹,一个老实人是怎么把自媒体学到的去骗人家钱”,川哥只好像防诈宣传一样一遍遍回复并提醒粉丝:假的,莫信!
好在,正如川哥形容自己的那样,他这个人,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乐观,“人和人都不一样,而且,(看我视频的)大多都是小孩子嘛,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他安慰自己,“反正我实实在在,每天做了什么就拍什么。”
川哥。图/川哥视频截图
的确,大部分观众都是年轻人——至少在川哥眼里,基本都是他下面的年轻一代。“很多学生看了我的视频受到很多鼓舞,觉得工作难找,钱不好挣,我们的乐观精神会感染他们。”这些东西能给他慰藉。
有个粉丝的留言川哥看了很多遍,几乎背下来了:“爱看喜欢每天都笑的川哥、喜欢摆龙门阵的川哥,面容有灰尘的川哥。不喜欢笑的川嫂,喜欢像铡刀一样打断川哥的川嫂。两个人吃着很简单的食物,我也会开心,我也会加油。”
在松林看来,拍视频的确给川哥带来了切实的改变。他觉得父亲刚开始拍视频的时候整个人有点“霉曲曲”的,放不开,但这两年来,川哥似乎变得自信开朗好多。
3
镜头之外
2019年9月,为了照顾家中老母亲,川哥川嫂从福建回到达州,平时就去附近找工地,继续做泥瓦匠。同时,他们用三十多年的积蓄,终于在老家县城花50多万全款买下了人生中第一套房。
不过,县城的收入大不如沿海城市,工地少,项目缺,工价也低。搁以往,通过工友介绍,最快两三天就能找到下一份工,但现在,赋闲十天半个月也是常态。
今年农历新年后将近一个月,川哥一直没找到工作,年龄大了,很多工地宁愿要年轻人。“以前是老板找工人,现在是工人找老板。”川哥不怕忙,怕没得忙,他对工地有了感情和依赖,“三天两天不去工地,心里有点慌。”
那些日子,他在家里接收和回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同悲共喜。老家的工友向他诉苦,“今年的活路不好整。”有90后联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以前守着爸爸打电话,如果问到有活,全家都很开心,要是没有的话,家里愁得不行。”
川哥的工地生活
“活路”这个词在方言口语里就是“活儿”,但写出来字形更生动和直观:多少工人没有活干,就活不下去。他们多数没有社保和退休金,没有其他手艺,也没有学历。
川哥嘻嘻地对着镜头发问:“五十岁去公司上班还有没有可能?”
弹幕刷刷地慨叹道:“公司35岁就不要你了。”
2022年3月18日,《工人日报》报道,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发布新规,明确禁止18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
疫情加上限令,川哥的日子或许从明天开始会变得更吃力。“我觉得我身体还得行,我可以干,为啥子不能让我干?”他的苦恼也是大部分“高龄”建筑工人的苦恼,川哥身边大部分工友都“上有老,下有小”,即便年过半百,生活依然不敢松懈。
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发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2021年,全年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2079万人,外出农民工17172万人,平均收入水平4432元。
疫情之下,民工不易。图/图虫·创意
他们像城市海绵里的水,你能感受得到他们的分量,却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某种意义上,短视频是一种将世界铺平的工具,近年来,也陆续出现不少与川哥一样拍工地和农村的博主,穿过屏幕,向人们呈现他们和城市的紧密联结,以及那些永远无法衔接的部分。
拍摄工地生活的另一位80后河南农民工up主“民工小代”,也在视频里向观众吐露烦恼:“今年不像往年干活那么多,收入有所减少。”
和川哥一样,小代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也是吃饭。他花五分钟面无表情地干完一份10元自助快餐,抹抹嘴对观众说:“哪怕一分钱不挣我也要继续拍下去,不为别的,就为了大家对我的支持。”
80后河南农民工up主“民工小代”
网友建议他抓紧时代红利,多拍视频挣钱。但这也难为了小代,“每天在工地上生活比较单调,没有这么多素材可以拍,更别说没了工地,拍什么?”
对农民和工人来说,春日往往苦短。在镜头前抒情叹意的功夫并不多,即便打通了此处与远方某处的联结,拍视频,终究也只是工具而已。
他们会担忧不久的将来没工地可去,视频也没有素材可拍。川哥目前想到的后路,是回老家农村去,从“农民工”退回到“农民”,拍真正的乡土,拍自己这辈子熟悉的另一种生活。
-
【环球财经】外国投资者持续从内罗毕证券交易所退出肯尼亚金融市场监管机构表示,由于发达经济体的利率持续上升,外国投资者在2023年第一季度持续从内罗毕证券
-
环球消息!2023上海车展观察:汽车加速演变,正成为智能“大号终端”汽车智能化的浪潮渐进,人们不禁要问——汽车会演变为智能“大号终端”吗?业内人士表示,汽车智能化竞速赛
-
硝化反应的难易怎么判断(硝化反应的难易顺序) 天天新消息1、看苯环上的取代基是邻对位取代基还是间位取代基。2、邻对位取代基有活化苯环的功能,卤原子除外。3、间
-
结婚前后有何不同,杨幂说了4个字,这才是感情破裂的根本原因?主持人问到,有小孩做了父母之后,你们在婚前婚后与恋爱时有什么不一样,杨幂说,没有变化,看似很简单的
-
智能驾驶龙头热度爆棚 业绩翻倍增长的低估值股被盯上据统计,近一周机构调研公司数量有300多家。海康威视成为近一周调研机构数量最多的股票,合计有415家机构调
-
【环球财经】外国投资者持续从内罗毕证券交易所退出
2023-04-23 08:34:33
-
环球消息!2023上海车展观察:汽车加速演变,正成为智能“大号终端”
2023-04-23 08:32:02
-
硝化反应的难易怎么判断(硝化反应的难易顺序) 天天新消息
2023-04-23 08:31:25
-
结婚前后有何不同,杨幂说了4个字,这才是感情破裂的根本原因?
2023-04-23 07:55:56
-
智能驾驶龙头热度爆棚 业绩翻倍增长的低估值股被盯上
2023-04-23 07: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