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们依然要支持清零政策,但如果片面地选取论据,则不利于全面地认识问题
2022-04-12 15:30:51 来源: 岑少宇

【本文来自《“动态清零”为什么是最优方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反对主动放开管控措施,这一波肯定能守住,但应当充分认识到冬季时全国出现大规模封城的可能性,做好被迫放松管制的准备。

放松管制不可避免会承受一定的冲击,但社会哪怕以八成的完整度运行,也要好于三成停摆。

至于本文,还是有许多片面之处。

比如只谈死亡数,而不谈社会的承受力。

实际上,哪怕算上超额死亡的影响,对社会的冲击也是有限的。举例来说,一个小区如果平时平均每月死亡1人,超额死亡假定取一个比较高的数值20%,也只是1.2人,普通人是很难感受到差别的。

当然,爆发期会集中,新闻统计新冠死亡,也会有影响,但即使发生香港那样的老人死亡事件,也不足以影响社会稳定(当然,这里有政治判断的问题,我确实属于对中国比较有信心的,认为中国社会、经济都有很强的韧性)。另一方面,爆发期吸收了大部分的超额死亡,平时的影响则更为轻微。

比如只谈新冠死亡数,而不谈防疫措施导致的死亡数。

我之前在文章中(岑少宇:防疫的科学背后,处处绕不开政治 (guancha.cn))提到过:“根据2018年官方数据计算,上海每天有74万人次门急诊和7000台住院手术。如果单看新冠病人的数量,哪怕全部需要门诊,都无法与这样的停摆损失相比。”

我在文中也指出了:但封城是为了防止疫情蔓延,不管是讨论“隔离挤兑”还是“封城停摆”,都要考虑到“共存”下新增的新冠治疗消耗比起“清零”的情况,也是种医疗资源的“浪费”。到底哪个对医疗资源消耗更大,浪费更多,其实涉及参数很多,并非“科学”能够清晰界定。

也就是说,我是反对呈现单方面的证据,应该把问题摊开来讲清楚,让老百姓知道科学的边界在哪里,他如果支持一种立场,实际上是在什么问题上做政治选择。

像本文作者那样,只引用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数据,装作很客观的样子,是有很大不足的。

这里还要再次提醒,特别要考虑冬季时全国出现大规模封城、八方支援效力降低的可能性,到底多少城市能在主要靠自身力量时,解决好封城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仔细评估,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还提到了新冠肺炎后遗症。但闭口不谈现有的后遗症研究基本都是针对之前更强的毒株,而较弱毒株造成的直接伤害都小很多,很难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再比如,作者谈经济影响时,着力讲美国的情况,这也是非常片面的。

众所周知,美国防疫及其拉胯,光是反疫苗的问题就很头大。美国的经济困难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其中的新冠因素,又是多年造成的,对考虑现阶段奥密克戎下的中国经济,参考价值很小。

作者所谓“2022年美国企业仍然面临出勤率严重不足的问题”,但没有指出美国奥密克戎高峰期才刚刚过去,我们固然不能忽视高峰期的冲击,但故意不提,让人对这种出勤率冲击形成常态化的印象显然是片面的。

作者还声称,“美国许多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出勤率只有疫情前不到20%,作为研究中坚力量的博士后大量流失。”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前两年的流失造成的,并非现在因奥密克戎侵袭患病而缺勤,博士后除了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有很多别的出路,而不是家里蹲。

作者故意选取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又忽视具体的时间跨度和毒株情况,来探讨出勤率,是非常不合适的误导行为,甚至要为其学术素养捏一把汗。

总之,现阶段我们依然要支持清零政策,但如果只是片面地选取论据,不利于全面地认识问题。即使防疫需要做政治抉择,也应该尽可能地多了解信息,减少政治判断的误差。

中国的社会、经济具有充分的韧性,无论采用什么政策,都能取得大多数民众的支持,也能在民众的支持下取得胜利。而民众的支持不应该靠片面的证据来骗取,如果那样,相信民众、依靠民众岂不是成了空话?

责任编辑:zN_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