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报道与WHO报告:新闻报道不等于翻译
2022-04-13 19:59:50 来源: 外宣微记

出品 | 外宣微记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全文请申请授权      

今天,一篇新闻编译稿在舆论场引起不小的波澜。报道翻译了WHO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报告(4/12)部分内容,而其中一段内容引起不少网民质疑:

“尽管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疾病严重性有所降低,但其导致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大幅增加,出现了大量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例,给卫生系统带来了更大压力。在一些国家,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死亡人数与之前的峰值相似,甚至更高。”

译文没什么毛病,也的确出自世卫组织报告。

Despite the reduction in severity, the massive increases in cases with Omicron have led to large numbers of hospitalizations, putting further pressure on healthcare systems, and in some countries, similar or higher numbers of deaths when compared to previous peaks. (p6-7)

那为何还会遭到网民质疑?

文刀君想借此警示一点:新闻报道不等于翻译。

这话看似废话,但恰恰是这篇报道遭到网民质疑的根结所在。换言之,人们不是在质疑翻译是否准确,而是在质疑报道的“新闻价值(newsworthiness)”。

奥密克戎危害性降低,传播性更强,确诊病例大增,这基本上已是“常识(common sense)”。从WHO报告本身来看,被网民质疑的那段内容位于第六页,而报告开篇的内容则更有“新闻价值”:(4.4-4.10)新增确诊病例与死亡病例已连续三周呈下降趋势,较前一周分别下降24%、18%。

无论中外,新闻报道都免不了有一定的导向性,追求纯粹的“fair and balance”有时只是理想状态。但是,新闻报道毕竟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还要考虑必要的平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以翻译内容作为一篇新闻报道的主体时,发布之前,还要加几道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序:翻译的内容是否有新闻价值?作为新闻,是否客观全面?是否需要补充必要的信息才“对得起”原文?还是那句“废话”:新闻报道不等于翻译。

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做一个不太完美的比喻:新闻报道常常要“谋全局”,要尽量展示全貌,才能尽可能客观,翻译环节只是新闻报道的“一隅”。

翻译是无辜的,但当记者编辑翻译三种身份合一时,想思虑单纯都不行!这是三重专业的必然要求。

要知道,有什么样的新闻报道,就会在读者心中铺设什么心理预期。记者笔下有千斤重,并非夸张之词。

责任编辑:zN_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