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拳分子的言论很有代表性
2022-04-15 18:22:35 来源: 佳爷

就在今天在微信上发现的一个女拳分子的文章,标题中竟然污蔑共青团中央对女拳的评论是“反智”。以下是全文:

无论是4月12日北京晚报的文章,还是同日共青团中央的回应,不仅缺乏媒体应有的客观立场,还严重缺乏媒体在评论性别问题时应具备的基本人文修养,无论是在行文逻辑还是在社会导向上都有诸多值得批评之处。以下是我的回应:

【岂任“女拳”兴风作浪肆意播毒!#挥舞大棒的假女权是时候管管了#】最近,一组描摹万里长征、抗美援朝、开凿红旗渠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冲上热搜,带火了“每一代中国青年都无愧于时代”的话题。许多网友观后发出传递好时代接力棒的青春誓言,但也出现了一些杂音,“六张宏大叙事中一个女性也没有”“妇女不配吗呵呵”。阴阳怪气的腔调,让人异常反感。

首先,我们应当审慎地对待【杂音】,因为对不同的声音和诉求保持开放态度是公民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基本前提。无论在具体语境中的杂音指代的是什么,杂音往往意味着游离在主流话语之外的那些声音。如果拒绝正视杂音的存在,那么就意味着只存在一种视角、一种解释。从单一的视角去解读社会问题,会导致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和儿戏化,让公民失去思考与理解复杂问题的能力,也让一切讨论与批评都失去效力。

其次,北京晚报没有意识到的是:性别视角是理解社会的一种重要视角。性别研究(gender studies)是一个跨学科的学术领域,它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医学等学科都有所交汇,中国的许多高校都设有专门的部门进行性别研究。可以说,大部分人类的活动,都可以引入性别视角加以思考。因此,从性别视角考察共青团中央发文的不足之处,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人类智力活动,北京晚报轻浮地将其定性为「杂音、阴阳怪气」,是愚昧且傲慢的。

回望历史,在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浩荡征程中,充满了一代代中国青年坚强奋斗的身影,其中有男性,当然也有女性。六幅图片,刻画的是激扬青春的奋斗者群像,“故意忽略女性”之说实是无中生有、乱扣帽子。

不仅如此,共青团中央和北京晚报的发文都有忽略女性的特征。共青团中央发文的主题是中国青年,但6张配图中无一女性,表明的正是它对男性即可代表中国青年的【默认】。我做一个简单的比喻:假设某全球性赛事的主题是地球村,但受邀出席的只有白人,华人很容易就能感觉到其中的忽略之意。这种【默认】比【故意忽略】还要可怕,因为它反映出的是一种对女性【深刻的漠然】:女性确实不在场,但媒体感觉不到女性的不在场。

北京晚报有过之无不及。如果共青团中央是尚未察觉到女性的不在场,那么北京晚报的行为,就是在女性的不在场被清楚指出之后,依然摇旗呐喊:女性不需要在场。它一方面承认:中国青年里当然也有女性,一方面又自相矛盾地坚称:仅男性就可以代表中国青年。

不仅是共青团中央和北京晚报,媒体对女性的忽略是长期存在的。这种忽略被传播学教授George Gerbner定义为符号消灭(symbolic annihilation),指的是媒体对社会中的某些群体缺乏描述、描述不足的现象。在社会学中,它被认为是一种维持社会不平等的手段和一种微妙的暴力形式,因为它通过对特定群体的隐蔽或负面描述,否定了该群体的存在。

社会学家Gaye Tuchman指出,符号消灭一般有三种手段:遗漏(对该群体的缺乏描述)、轻描淡写(对该群体缺乏深刻的描述)、谴责(对该群体的负面形象大肆渲染)。共青团中央和北京晚报对女性恰是这样做的:它们拒绝在正面倡导中给予女性一席之地,但在批评女性时却喋喋不休。

在一整场舆论战中,如果确实有一方在兴风作浪、鼓动性别不平等,我很难认为是那位指出了女性的不在场,并收获了3条点赞的网友。

不过,在某些一门心思挑刺找茬的人看来,逻辑硬伤可能无关紧要,毕竟,以其清奇的脑回路,就算图片中有女性,也还可以说“占比太少”;就算放出纯女性劳动者群像,也还可以说“有意丑化”。

北京晚报在这里还犯了一个逻辑学上被称为「稻草人谬误」的错误,那就是设立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靶子进行批判。读者提出了观点A:女性应该在场,它便将其扭曲为B:女性必须以完美的方式在场,然后提出「完美是不存在的」,从而否认观点A的正当性。「即使我这样那样做了也会招致批评,于是我不这样那样做」,这种树稻草人的行为,是无耻地为媒体的失职和失德开脱。媒体若如此,是失职;政府若如此,是懒政;个人若如此,是臆想症;人人都如此,社会进步将近乎不可能。

“女拳”乱打,已成为当下舆论场不容忽略的奇葩现象。总有一些“极端主义者”,在社交平台上伺机而动,将许多八竿子打不着的话题强行关联。消防学院招收女性少了,被喷“男女不平等”;某“网红”孩子随父姓,被骂“独立女性人设崩塌”…种种论调。思维之偏狭、逻辑之荒谬,根本不值一驳,但就是有人深陷其中、一点就着,无形中充当了别有用心者的“打手”。

再一次地,我必须强调:性别视角是理解社会的一种重要视角大部分人类的活动,都可以引入性别视角加以思考。人类暂时未观察到的联系不代表不存在。很多年前人类曾以为疾病与恶魔有关,直到人类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很多客观存在的联系都会因为人类认知的局限而被忽略。

消防学院招收女性少、孩子随父姓而非随母姓等等,事实上都是非常值得大众引入性别视角去思考的问题。还有多少职业依然以性别为职业准入门槛,它们都符合客观规律,有利于社会进步吗?孩子随父姓的习俗是否是男尊女卑传统的伴生物,孩子随母姓是否有利于促进性别平等?……有许多问题值得一问。在我看来,相比于遏制女拳兴风作浪,时下真正的燃眉之急是提高某些媒体的知识水平。

在这个问题上,平台尤须守士尽责,对种种极端言论仔细甄别,该提醒提醒,该禁言禁言,该封号封号。

在这一点上平台已经做得非常好,而这是让人忧心的。像北京晚报这样拥有庞大粉丝基数和社会号召力的媒体,不仅拒绝批评、拒绝进步,还在狂热地呼唤权威去封杀一切他们不喜欢的声音。那么,那些真正人微言轻的人,还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吗?

各路“拳师”层出不穷,嘴上满口主义,背后全是生意。那些莫名其妙的评论,很多时候只是吸引流量的序曲,等到有人“入瓮”,便开始大肆传播所谓“性别箴言”:“看他爱不爱你,就看他给你花了多少钱”“你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对于不少三观尚未成熟的年轻人来说,这些说辞无疑具有极强的迷惑性,而躲在背后的“拳师”们则可通过带货、课程、活动等赚得盆满钵满。当“极端女权”成为某些人操弄舆论、敛财生事的工具,成为灰色产业链的幌子,再任其兴风作浪,无异于放任“播毒”,倡议“男女平等”,不是大喊口号、鼓励偏激,不是制造对立、撕裂社会。

让人同样忧心的是北京晚报发表的「女拳阴谋论」。在它的叙述中,「女拳」、「女权」、「男女平等」的话语全都被裹挟进了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灰色产业当中,虽然北京晚报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来证明这个产业确实存在,但阴谋论的一大特点就是难以自证不存在。因此,在这个虚构的女拳产业链里,没有任何一个牵连其中的人能够站出来证明这个产业不存在,但每一个牵连其中的人又都会受到切实的伤害:因为「男女平等」中包含的一切光明与美好的愿望都被这个虚构的产业玷污了。

「女拳阴谋论」算不上什么新鲜事物。事实上,针对女性的阴谋论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一种阴谋论。从人类诞生之初,就有夏娃诱惑亚当堕落;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又有红颜祸水、女子误国;到2022年,有「女拳制造对立、撕裂社会」,都是同一个厌女故事的不同版本。在这类阴谋论里,对女性的看法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偏见,更是一种对社会运行方式的终极解释,那就是:我们社会中的一切问题与矛盾,都应该由一些邪恶的女人来负终极的、唯一的责任。

我并不相信这种阴谋论,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思考我们社会运行方式的过程。在逻辑推理中有一种方式叫做溯因推理:它从观察开始,然后寻找最可能的结论。男女不平等,「灰色产业链中的邪恶女拳」真的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最好解释吗?(对此,我也给出了我的回答,仅供参考:谈谈部分男性对于女权主义者不切实际的恐惧)

无论男女尊重性别差异,认可自身意义,独立创造价值,并用实际行动去建设和谐社会环境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女权”。至于那些挥舞大棒、收割利益的假女权、真黑手,是时候管管了。@北京晚报 评论员文章

最后,@北京晚报 SHAME ON YOU.

以下是我个人对这种人思想的评论,才疏学浅,望各位同仁见谅:

质疑所谓消防学院招收女性少、职业依然以性别为职业准入门槛等事情,这些思想表面上是维护女权,事实上是伤害女性。忽略男女间的生理差异,空谈所谓的男女平权,消防员、搬运工这种对身体和心里素质要求较高的职业,多数女性参与不仅不利于男女平等,而且更是严重伤害女性权益的。

女拳分子在这里是把反极端女拳歪曲成了反女权,其实反极端女拳是真正保障女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极端女拳和保障女性的正当权益其实并不矛盾。只是因为没有鲜明的表现女性就是反女权,那我想请问一下,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当中,一群男性中前面只有一个女性,这是不是也是侵犯女权?

所谓杂音的问题,空谈所谓“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但是却不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这些声音本身是对是错,这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最大危害。

这人还忽略了一点,共青团最后的那篇微博发出的背景你有所了解吗?北京晚报评论员发出那篇文章后,就被网上一些女拳分子给网暴和人肉了,共青团难道不可以出来声援吗?

责任编辑:zN_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