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下中国封建王朝对儒家的历史定位
2022-04-21 09:57:59 来源: carlosnerson

我来说说中国主要的封建王朝是怎么给儒家定位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就不用我说了,论语里面都这样记载:“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是一个很精辟的定义,后来的历朝历代基本都是如此!

秦朝对儒家什么态度,我也不说了。很人多只知道汉初董圣人独尊儒术,儒家发迹于西汉。却不知道汉推崇道家,推崇霸王术。《汉书 元帝纪》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汉宣帝的太子刘奭(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俗话说知子莫如父,汉宣帝确实眼光独到。汉元帝刘奭即位后,他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 汉宣帝称呼西汉时期的儒家叫做“德教”,“周政”。这是恰如其分的,但是在汉宣帝眼里,治国不但要仁慈。还要讲法制,需要国家暴力机关的协作,这就叫“霸王道杂之”。其实汉末直到宋朝之前,儒家在中国王朝的统治阶级中也只是起到了汉宣帝口中的“霸王道杂之”的程度。是个头脑清醒的封建统治者都知道,治国理政需要眼观八方,耳听六路,不能一味的迷信一种观念,不然就是亡国的征兆。而儒家再董仲舒后,再为儒家“大放光彩”就是为宋朝皇帝玩夷狄之辩的宋儒了。明清时期,儒家经过王阳明的心学和顾炎武的经学可以说是最光辉的时候。可惜的是这个时期,儒家与大地主阶级深度绑定,结果一荣俱荣一辱俱辱。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明末时,崇祯说的就更直接了“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也。……若贼中有忠义豪杰之士,代朕将文官尽戮,武将全诛,甚勿伤朕百姓一人也。”其实,明朝的儒家大地主阶级其实也就是贪腐了点,但多少还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陆世仪、李颙、朱舜水等等有学识有风骨的大儒。其中朱舜水的故事最感人,他跑到日本借兵,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十分有骨气,深得当时日本幕府将军的尊敬,德川光圀花费千金聘请他在日本讲学,但他日子过的十分节俭,据说他临终时储蓄了三千馀金,让他学生带回台湾,这是他希冀恢复国家的经费,日本人非常尊重他,德川光国给他立碑:‘故明人朱之瑜墓’。 而到了清朝,通过满人的奴压,儒家汉族大地主阶级那真的是腐败了。纪晓岚怎么样,当时大儒吧。而他名声在外的却是一个日御数女、嗜肉如命的酒肉之徒。到了清末,所谓儒家已经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人物了!一个辜鸿铭的名头到是很响,但他出生在马来西亚槟城州,本身没有经历正规的儒家学习经历,更没有经历过科举,但却有留学英国的经历。这人半路出家,从而一炮打响。虽然巧舌如簧,但却很有风骨。 现在有些人人谈儒家如何如何,往往是吐沫横飞,手舞足蹈。要我说这种人就不懂什么儒学。只是趋炎附势,附庸风雅的小人。儒家的风骨对他们而言恰恰是不存在的,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孔子孟子教你安贫乐道、教你反求诸己、教你见贤思齐、教你谨言慎行。那些吹捧者,请问他们懂吗?他们不懂,它们一开口就是“杀身成仁,孟儒的民本思想包含了弑君诛独夫”,真是满口的胡说八道,它们的言语中颇有湾湾式新自由主义的恶臭。我要对它们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儒家思想在经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之后,有没有腐败,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事实不容狡辩!儒家要想再次辉煌,那就必须“经历淬火”,必须“千锤百炼”。只有去除杂质才能浴火重生! 最后结尾处,想起了两个人的两句话。第一句是孟子说的:“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第二句是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又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是三千年前的一句“舍我其谁”,这股浩然正气才激励着有骨气有志气的中国人去顶天立地去成为这个的脊梁!

责任编辑:zN_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