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是最好的解药,这真不是鸡汤,这是我在美国三年疫情中的最大感受
2022-04-23 20:21:23 来源: 记者韩鹏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因为疫情期间出不了门,光刷抖音,当时会忘记烦恼,刷完更加空虚;光上微博,都是碎片信息,而且情绪浓烈,一会儿上海出乱子、一会儿乌克兰对骂,营养非常低,但却让人上瘾,上瘾后又会焦虑,最后都“政治性抑郁”了……

当一个人的生活处于僵局、同时又没糟糕到无法生存的时候,读书学习,真的是最好的解药——这真不是鸡汤,这是我在美国三年疫情中的最大感受。

要知道,美国2020年4月到12月那段时间,中国已经清零了,而美国还没有疫苗!疫情因为特朗普的躺平,愈演愈烈,而且没有疫苗,反正我是真不敢裸奔出门,“非必要不见人”。

但是等待疫苗的一整年,一直关在家里不见人,再宅再社恐的人,也会憋出病!别跟我说只要你有电脑+可乐,就可以宅上3年。相信我,对99%的人来说,3个月就会被逼疯。

一天24小时,除了居家上班的8小时,移步十几步就能上床睡觉的8小时,【剩下的8小时怎么过,是决定你是否会在漫漫无期的居家隔离中陷入抑郁的关键因素!】

我试了很多办法,打游戏、刷手机、跟朋友线上聊天……但相信我!时间一长,都不灵,结束了以后就是无限的空虚,然后就会胡思乱想:想疫情是不是几年之内都好不了(后来证明是的),想人类会不会因此陷入经济下行然后打仗(后来证明好像也是),想美国这么搞会不会把全球拖下水、最后搞得我连回国都难(100%是)……

可是,你光关在家里想这些,就会被更大的不确定性笼罩,然后更抑郁。

怎么办?我知道仅靠娱乐转移不了焦虑情绪后,又尝试了一个新办法,就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工作!反正也是居家办公,当你陷入到具体的工作细节中,就不用胡思乱想了。

一开始,这办法挺有效,业绩蹭蹭涨,还能受表扬。但时间一长,又不灵了,因为你会觉得醒着的16个小时全是工作,除了吃,没有一分钟是为自己而活,晚上躺床上又开始胡思乱想,如果没有这个工作了,你是不是就一文不值了(其实应该是的,但谁也不想这么轻易承认对不对);而且,你光“输出内卷”,没有思考工作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把业绩提高,只是用增加劳动时长来换业绩而已,大家也会逐渐发现你的业绩其实不可持续,将来你拖家带口了、或者工作节奏变了,就还会变回老样子,所以并不会因此高看你一眼。

一句话概括,就是用延长工作时间来转移注意力,价值感极低,最后还是会陷入焦虑。

终于,我误打误撞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开个社交媒体账号,写写自己对美国的观察。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有这个号。

一开始我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肯定文思泉涌,毕竟憋坏了。但写了几次就发现,其实自己的知识,就那么一点,认真写个三五篇,就写光了。当然了,美国这几年魔幻的事层出不穷,跟着写也可以,但是如果你光跟着热点去发东西、跟着瞎炒作,其实依然是用工作时长来换流量,而且都是跟别人同质化的内容,价值感依然非常低!

怎么办?读书、学习。

既然写不下去了、知道自己不知道,那就把不知道的事学明白。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容易,但学了一段时间、再写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自己进步了。这才是活着的价值感——哪怕你依然出不了门、见不了人,那都不重要了。因为从书中,你一直在输入5000年来最厉害的人留下的价值最高的内容,然后从社交媒体上发文,你又一直在对理论上70亿人输出从你的认知水平上看价值最高的内容。

是的,我的认知水平并不高,所以我输出的东西不一定真的有多大价值,但毕竟还是有人看、有人认可的,这就够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价值感”——人在酒桌上吹牛、出租车司机跟乘客瞎侃,说到底,都是人对“价值感”的追求。只要我发的东西,比酒桌大叔、出租司机的水平高一丁点,对我来说就是一次小小的价值感实现。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因为,书是价值感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个价值感,应该就是古人说的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吧。

如果你现在身处的城市恰好还在隔离,如果你实在感到焦虑、被不确定性包围,如果你还没有惨到真被裁员断供的份上,就尽量不要被网上的情绪左右。情绪当然有情绪的道理,但单纯的输出输入情绪,只会降低人的价值感。

去读一本书吧,不想看字听书也可以。

看看《流浪地球》原著中,为什么那么多人不相信氦闪,就会发现微博上的“清零vs.躺平”之争,大刘早就写成文章来吐槽了;

看看《孙子兵法》中为什么”上兵伐谋,其下伐交,其下伐兵,最下攻城“,就会发现在乌克兰危机上的“二极管”们,2000年前老祖宗就用文言文吐槽完了;

看看鲁迅的文章中对各色人等的吐槽,就会发现人家吐槽起来,远比网民互撕时“贴标签”狠多了,也到位多了,直击灵魂。

既然有那么多高质量的“吐槽”,能给你带来巨大的价值感,为什么被网上的吐槽带节奏、自寻焦虑?困难时期,正面的情绪,是真正的黄金,不要挥霍在没用的地方。这是我在美国疫情中的最大收获。

责任编辑:zN_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