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督工敢于挑刺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我现在是带着审视的态度去关注他的视频
2022-04-24 07:20:37 来源: 宏观慎言

【本文来自《【睡前消息422】马督工悬赏5万,保卫连花清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围绕着细节纠缠的小聪明们,给你们理个逻辑线自己品:1.抗疫躺平呼声--->躺平后,重症率大幅度提高,对于特效药的需求激增。2.辉瑞引进--->针对连花清瘟胶囊的质疑声突然爆炸--->连花清瘟胶囊被舆论搞臭--->中医药名声随之被搞臭--->辉瑞特效药一下子成为药界良心,抗疫之光,不二之选--->结合第一条逻辑线,完美闭环。那么请问各位,马督工在这两个逻辑链条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这就是所谓的舆论战分工,他完全没必要参与整个过程,只要把其中某个环节做好就行。至于是哪个环节呢?给以岭为代表的中医药产业搞点负面新闻嘛。当然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马督工打的点是实实在在的值得质疑的点,只不过这个问题是业内普遍现象,而不是以岭的个例,而且那句“世卫推荐莲花清瘟”,更是很难确定到底是不是以岭所说。作为相信马督工的受众当然觉得他很客观公正,在打以岭虚假营销抬股价这点上,马督工当然也是可以做到理直气壮的,这其实也是他高明的地方,即用一个侧面的事实去引导舆论,这其实也是典型的“舆论杠杆”。然而,如果你们把我上面提到的两条逻辑线加进去,你就会发现事情未必有那么简单。在我看来,马督工身上的异常,起码有以下这两个点:1)为何在这个时间点(我指的是上海疫情严重,呼吁躺平的声音此起彼伏,且辉瑞刚进国内)开始重点攻击连花清瘟胶囊?2)为何会选择一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夸大营销抬股价)以及这样一个源头都为确认的“世卫推荐”,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对以岭药业进行攻击?现在看来,马督工是根本没法从正面回答这两个问题的,他维护自身“清白”的出发点,始终在“以岭夸大营销抬股价”这个所谓的既定事实上。为何我一直提醒大家,要有思维的结构与层次,这是跳出辩经的关键。就像此次连花清瘟胶囊,单看马督工批评“夸大营销”这点,无可厚非。但是什么时候做这件事情,什么情况下做这件事,这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入局的表现,却将最终反应当事人的真实目的。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事情的最浅层,即“以岭涉嫌夸大营销”这一点来判定马督工的意图,而是要站到更高的格局上,整体地看待他的行为对于当下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马督工所采取的辩经方式,本身就是放弃考虑全局的“狭间思维”,实际上我们观察他大多数暴论与出轨的言行,基本上都符合于此。在新党问题上,单说新党的投机,却不考虑岛内唯一向统的新党对于我们统战的意义;在俄乌问题里,单说俄罗斯国内面临的困境,却忽略了俄罗斯对于整个世界格局的长远影响以及对于周边大国的战略关系;今次在连花清瘟胶囊问题上,也是单因以岭的夸大营销而对其死锤,却不考虑中医药在抗疫乃至生物战争中的战略价值,以及当下中国人民需要本土医药产业的发力,来避免被天价进口药再次盘剥腰包的事实。总之,在马督工所选取的辩经狭间里,他怎么说都对。但一旦你用全局思维去看待他的言行时,又会发现他错得一塌糊涂。所以我说他是鼠目寸光的小市民格局,这可不是乱说的。对了,关于辉瑞目前是央企引进这点,马督工想以此说明这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对此我想说的是,马督工你又在静态地看问题了。刚引进是央企,后面大规模铺开之后,渠道端不会多元化?而只要把连花清瘟胶囊的名声搞臭,辉瑞在国内还会不好卖吗?至于有些人说辉瑞跟连花针对的病症不同,可以共存。你真以为消费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当你把连花清瘟胶囊的名声搞臭之后,把国内中医产业在老百姓心中的信任度打垮之后,就算是轻症,他们也会跑去买更贵的进口来以此安心。不信?当年我在德国没少帮人代购爱他美奶粉,三鹿事件之后,广大宝妈们宁愿花大价钱去德国买奶粉,也不愿意买国产的,以至于德国超市爱他美奶粉被强控,当地还限制中国人单次购买数量。请问这是理性消费的市场?

不无道理。

说实话,我关注马督工也有相当一段时间了,刚开始对他挺认同,不一定赞同他的观点,但他敢于挑刺的态度值得肯定(相信这也是督工受众最认可的点);只是,一段时间下来,我依然保持关注,但换成了带着审视的态度关注。

正如老农民所说,马督工几乎所有的言行,都是首先将自己置于一个制高点,锤起来自然逻辑顺畅;这在某些 具体事项上,不能否定其积极意义。但一涉及大背景的事件上,这种孤立的客观公正,经常让我感觉违和。

这让我想起很多人对睡前消息的一个评价:当它谈及你熟悉的领域,你就笑了。这恰恰暴露了马督工的最大软肋——没有人可以全能全知,作为一个自媒体,如果想什么领域的话题都掺一脚,最好背后有一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否则,掺和的领域越多,短板越明显。

这其实很好理解,人的认知总是有限的,当他来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尤其是极其需要专业知识支撑的领域, 哪怕态度再严谨,从公开场合找到再多的细节支撑,他对于全局都是相当模糊的,基于这种模糊认知做出 的推断,严谨性可想而知了。

但我觉得这倒不必苛责,毕竟这世上有全局思维的人绝对是少数,起码我没有;哪怕具体到某个领域,能站在更高格局的也只有极少数专家。所以回到我现在对于督工的态度——不至于恶意揣测,但绝不轻信。

责任编辑:zN_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