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和困难,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22-04-25 14:28:18 来源: 南方日报

编者按:4月23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广东经济运行总体稳,但受内外部环境超预期影响,稳增长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走进经济一线,在市场主体、外资外贸、重大项目、农业生产和金融服务中观察经济运行,把握发展态势。即日起,推出“六稳六保一线行·季度观”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南方日报记者彭琳

宾红霞许宁宁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89万亿元,同比增长5.8%,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34.8%;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明显;广东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500万,中小微企业“逆势”突围……

疫情“倒春寒”下,一季度,我们在广东市场主体的坚韧中寻到了前行“暖意”。

今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连续四个季度下降,制造业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增多等因素,企业普遍面临较大困难。

企业稳,则经济稳。一个个市场主体,连接着经济命脉与千家万户。在内外部环境超预期影响下,广东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和困难,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畅通货运物流……减负纾困“组合拳”落地显效,政企联手渡难关、谋突围。

高端产业投资“高歌猛进”

今年3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万辆,同比大涨333%,位列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榜首。根据日前比亚迪发布的业绩预告,今年一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8.63万辆,同比大涨422.97%。

此外,广汽集团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2819辆,同比增长144.8%,增幅遥遥领先于燃油车型;小鹏汽车一季度累计交付量达到34561台,为去年同期的2.6倍。

“3月受疫情多点散发和俄乌冲突的持续影响,汽车行业复苏不及预期。在此背景下,广东车企保交付,取得当前业绩实属不易。”汽车行业专家如是分析。

稳工业是稳经济的关键环节。工业企业在“三重压力”下的强大韧,正是广东稳经济的最大底气。

从一季度数据也能看出,工业成为支撑广东经济稳增长的强有力支柱,同时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多项指标彰显“进”的态势:

——广东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34.8%;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2.3%,占工业投资比重34.0%。

——广东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4.3%;生物医药及高能医疗器械增长17.0%。

——广东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5%,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8.6%;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89.6%。

“真金白银”流向工业投资,尤其是工业技改投资,正反映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万孚生物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的抗原测试卡生产设备机器轰鸣。3月25日深夜,首批支援抗疫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运抵上海,全程仅用18个小时。疫情反扑下,生物医药产业屡屡跑出广东创新的加速度。

截至4月20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29款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产品上市,其中有5款是“广东制造”,分别是万孚生物、华大基因、易瑞生物、亚辉龙以及丽珠试剂。目前在广东生产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超过数千万人份。

“广东企业在研发、技术、生产、渠道方面均有较强实力,尤其是制造环节可以快速响应。”易瑞生物副总经理肖昭理说,无论是核酸检测还是抗原检测,广东企业都能够积极扩产能、稳供应。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一场持久战。越是在经济发展承压的时候,越是看清问题背后的本质,就越能凸显转型升级之路的定力和决心。

投资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迈向更高水,蕴含了广东制造业向全球中高端产业链迈进的趋势,进一步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力量。”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教授易行健表示。

千万市场主体寻找新增量

本应是生产旺季的2、3月份,湛江一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却没有迎来“开门红”。受疫情影响,公司经营困难,公司股东萌生了注销企业的念头。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首设歇业制度,明确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在一定时间内歇业,最长歇业时间为3年,为市场主体在“开业”和“注销”两种状态之间提供了“缓冲地带”。

得知这一情况后,湛江市市场监管局向企业经办人介绍了歇业备案新政策。3月1日上午,经办人洪小姐办理了歇业备案,成为湛江首家歇业备案企业。“我们要好好利用歇业这段时间,重新思考未来的经营方向。”她说。

截至目前,广东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500万,稳居全国第一。其中,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超过630万户、830万户。在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要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要求,关键要看千万市场主体能否稳定预期、稳健发展。

4月15日,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数据,东莞实有市场主体150.27万户,一季度日均新增市场主体711户,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疫情之下,东莞市场主体保持增长,背后是东莞培育经济新动能和企业发掘新增量的共同努力。”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认为。

市场主体有活力,市场经济就有动力。

“今年一季度,我们的户外运动产品总销量增长了5倍。”广东麦斯卡体育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伟伦干劲满满,“疫情下出行不便,我们针对国内出现的露营热推出了不少户外产品,在海外市场也同步推出更多适销对路产品。”

即使是百年老字号企业也在创新求变,上“云”寻找新增量。4月24日,第131届广交会圆满闭幕。本届广交会新增中华老字号等企业标识,共有超30个中华老字号展商“云参展”,带来展品超2000个。

新开张的大同酒家番禺店宾朋满座,悠扬的粤曲声从舞台传出,赢得满堂喝彩。老字号为新国潮营造成长空间,在受疫情影响普遍低迷的餐饮业中突围而出。

“虽然传统线下市场骤冷,但是线上市场、下沉市场和创新消费却持续升温,像老字号这样的企业只要努力应变,还是能在庞大的市场中寻找到无限机遇。”广州市政协委员、民建广州市委常委方颂表示。

多项政策助企纾困稳链保链

一季度特别是3月以来,疫情在全国多点散发,省内外一些工厂因疫情停工停产,原材料价格高位攀升,货物物流受阻……多重因素叠加,产业链能否稳运行考验制造大省广东的应对之道。

3月以来,广东密集发布多项激励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波。

“您放心!虽然受疫情影响,3月份的订单我们保证完成任务!”电话里,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防产品线总经理李然春向客户许下承诺。

疫情影响,深圳、东莞两座GDP超万亿城市3月先后按下“慢行键”。研发部门在深圳,生产工厂在东莞,很多像奥比中光这样的“深莞双栖”企业面临严峻考验。

“助企纾困政策真是‘及时雨’,极大提振了我们企业迎难而上的信心。”李然春告诉记者,按照深圳助企纾困的政策,公司最高有望拿到350万元技改资助。

从省到市,广东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涵盖服务业、工业和农业,稳链条、撑企业的力度超前。

省级层面,广东在3月初率先出台《广东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广东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广东省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三份重磅文件3月25日同日发布;市级层面,深圳、东莞等地也相继推出系列政策文件,为企业降本减负。

一系列稳链保链、助企纾困政策正快速疏通企业发展的“血脉”:

降低成本是关键。省财政厅数据显示,预计今年落实退税减税政策规模约3000亿元,占全国的12%,新增退税减税缓税力度为历年最大。此外,“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范围扩大到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针对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政策做“加法”,以金融活水滴灌中小微企业。

畅通物流是前提。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设立838个免费核酸检测点,落实货车司机“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切实保障重点物资和邮政快递通行,加强从业人员服务保障……坚持全国一盘棋、全省一盘棋,广东全力确保货运物流通畅无阻。

健全机制是重点。广东将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实施产业链“集群式”招商,同时探索“链长”“链主”企业协同推进,建立重点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机制。

“实施产业链‘集群式’招商,大大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表示。广州粤芯半导体负责人也表示,粤芯将着力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助力广东加快打造我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疫情发展态势尚不明晰、全球经济仍较低迷,惠企政策对稳定中小企业发展、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意义重大。”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研究所所长李源说。

责任编辑:zN_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