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美国核突袭中国策略推演
2022-04-29 14:49:04 来源: 脑洞新视界

​https://user.guancha.cn/main/preview?id=750723

接上文,网友们讨论热烈,但有些思路清奇。一言两句说不清楚,为了回应大家,我们继续推演下。

美国会采用什么样的战术完成对中国的核突袭?

作者:秦纵轩

主攻区域选择及执行战术推演

在攻击的选择上,优先考虑产业中心和人口中心,一举摧毁中国的战争潜力和经济潜力。

产业中心和人口中心,通常情况下都是具有高度重合性的,中国在过去也曾意识到这一风险,通过“大小三线”建设对此进行过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40多年的市场化历程,中国的产业中心和人口中心聚合成了五大重要的城市群。

首当其冲的便是首都城市群。除了超过1亿的人口和近全国8%的GDP外,这里还是中国的行政中心和北方地区的核心节点,一旦有所闪失,整个北方乃至全国都会陷入物理性和神经性的瘫痪,失去战略指挥能力,陷入全局性混乱。

其次是长三角城市群。这里居住着超过2亿人口,产出了全国近1/4的GDP,人口密度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由于占据了长江航道的入海口,长三角还影响着整个长江沿岸经济带的运转,作用远及四川和云南。

再次就是珠三角城市群。此地汇集了近8000万人口和全国10%的GDP,在半个韩国的面积上承载了与德国相当的人口与俄罗斯相当的GDP。

以上三大城市群均位于东部沿海,是中国的精华之地。但除此之外,中国还有2个位于内地的巨型城市群,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大城市群是位于西南部的成渝城市群。拥有接近1亿人口和全国6%的GDP,这里历来是中国的战略后方和人口涵养地,同时也担负着对西部边疆地区的辐射作用。

最后一个是武汉城市群。虽然人口(3100万)和GDP(占全国2.5%)和以上四个城市群有明显差距,但是其第一无二的区位保证了它的重要性。武汉城市群正好位于前述四大城市群组成的南-北、东-西连线的交点处,无论在陆路还是水路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绝对枢纽,起到了串联四大城市群以及整个中国腹地的作用。

以上表述,通过中国人口密度图和夜景卫星图可以一目了然。

超高的人口和产业密度,让这些城市群在核生化打击面前极度脆弱。

落实到执行层面,对华实施核突袭的话,仅考虑美国当前的海基核打击力量,共1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每艘可携带24枚“三叉戟”潜射导弹,单枚理论上可携带12枚核弹头,累计超过4000颗核弹头,单颗弹头威力50万吨TNT。

在保留部分核潜艇进行战略值班或维修的前提下,如果美国能够集结其中10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抵近至第二岛链以内,距中国东部海岸线2000公里的地方实施一轮导弹齐射,近3000颗核弹头可以在不到7分钟打击到东部三大城市群,武汉和成渝城市群也会在8分钟和10分钟内遭到核打击。

面对美国核突袭,各界反应推演

如此快速而强烈的打击让中国几乎没有预警时间对其实施拦截,甚至拦截系统中很多设备都无法进入作战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城市群预计会遭受300-500颗核弹头的轰炸,同时还会有500-1000颗核弹头对中国陆基和空基战略威慑力量实施摧毁,削弱中国核反击的能力。

一旦美国对五大城市群发起核突袭,全国将近一半的人口将陷入浩劫,并且通过人口和产业链的传导,令全国的经济瞬间休克。这样的后果无需赘述,无论如何脑补其惨状都不为过。

如前所述,此时如果中国发起核报复打击,只能依靠陆基机动平台和少部分在近海存活的战略核潜艇发射的核导弹反击美国。假设2020年扩核呼声后,中国核弹头数量达到了1000颗,此时还有一半的核弹头,即500颗还能成功发射。要从本土和近海发射,必须完整飞越韩国/日本、太平洋/北冰洋、阿拉斯加/加拿大所构建初、中、末三层导弹防御体系,攻击路线平均超过10000公里,耗时30分钟左右。能够最终达到美国本土引爆的为20%,差不多100颗,落到美国5大城市群上平均20颗左右,和中国五大城市群所受的打击相差一个数量级,距离摧毁相距甚远,只能勉强瘫痪其运行。

以美国在新冠抗疫和对华贸易战中表现出的对民众伤亡及经济损失的承受力来看,这并非不可承受之重。

既然核报复打击很难吓阻美国的战略冒险,那核捆绑呢?

完成对中国的核突袭后,美国仍保有一半的核力量,整体国力并未受到重创,主要工业和农业基地依然可以运转。

先看俄罗斯相比中美两国都拥有五大城市群,俄罗斯勉强算拥有莫斯科一个和圣彼得堡半个城市群,且体量都远小于中美的城市群。其中莫斯科城市群占据了俄罗斯12%以上的人口30%以上的GDP比重,还是整个俄罗斯的中心枢纽。

莫斯科一旦遭遇斩首式的核打击,俄罗斯将立时瘫痪,即便俄罗斯也能对美国造成和中国一样的核报复打击力度,那也不足以对美国构成决定性的伤害。

至于法英两国,且不说被美国渗透和控制的程度,单看巴黎城市群和伦敦城市群都超过了法国和英国总人口和GDP占比的30%,而手中的核弹头数量还是差了一个数量级。

看看眼前的大块头美国,手中还高举着仍在滴血的核大棒,再看看自己的小身板和手中可怜的武器,下意识的低下了头,这时看到地上还趴着已经死去的大块头中国,以及已经漫到自己脚边的血泊。

这种情形下,作为理智的政治家集团,俄、法、英三国决策层会怎么做?

而且只要三家中有一家行动迟疑,那么整个核捆绑战略就瞬间破产了,因为没有人愿意赌上全部身家去为别人火中取栗,更何况别人还有可能反过来对其落井下石。

俄、法、英三国人口和经济分布情况通过人口密度图和夜景卫星图有直观的认知。尤其是从夜景卫星图可以明显感受到莫斯科在俄罗斯的枢纽地位。

基于以上核突袭的假设,我们不妨考虑下这样的情形:2024年,美国在经过长达半年的全球舆论预热后,操作台湾当局宣布独立,强行挑起台海危机。解放军不得不启动对台武统。无论统一战争的进程是否顺利,美日海军在东海、南海、马六甲强行实施军事介入和对华海上封锁,通过破交战乃至直接海战迫使中国升级战争。

如果中国有所退缩,那美国接下来发起的封锁和制裁就能彻底困住中国,不仅欧美日澳等西方国家会对此积极协助,连拉美、中东、东南亚等相对中立或亲华的地区都有可能被迫参与其中,因此此时世界唯一还能和美国正面对抗的国家在军事上也对美国表现出了无力。

但是如果中国强硬对抗,在战争中击沉了美国1-2艘航母或更多军事装备,甚至取得了对美战争的全面主动,情况又会如何呢?

这或许正中美国决策层的下怀!通过付出巨大的战略性的代价,恰恰可以帮助美国决策层在美国国内乃至西方世界内部完成统战,通过获得发动对华核突袭的“正义性”以扫清内外部的政治障碍。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或痴人所梦,美国通过珍珠港事件介入二战就是前车之鉴,事实上,上述的推演过程,其实和珍珠港事件的发展没有任何本质性的差别,都是美国通过做局,逼迫对手陷入战略上的两难处境。

发起针对中国的核突袭,尽管美国代价巨大,但是收益却是难以想象的。从此之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放眼世界,再也没有任何国家有挑战美国的实力,连有潜力挑战美国的国家都不存在。美国即显示了实力,更表达了决心,所有潜在的刺头都会抛弃所有反抗意志,安心在美国的安排的世界格局下做顺民。

在图穷匕见的今天,这种威胁已经从黑天鹅变成了灰犀牛。

战略核力量,是人类斗争的终极手段。

任何时候,对此都要抱持底线思维。

责任编辑:zN_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