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媒体称TikTok损害儿童大脑,抖音也有同样的问题
2022-04-30 05:59:09 来源: 易简财经

4月15日,据媒体报道,麻省总医院的最新研究显示,长时间刷短视频,很可能被洗脑成为“TikTok Brain”(TikTok大脑)。

TikTok大脑

有媒体于本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解读 TikTok 大脑:沉迷于短视频让孩子发生了哪些改变”的文章。

所谓“TikTok大脑”,指的是因用户对TikTok短视频上瘾,而对大脑所产生的改变。

在报道中的这项研究里,这种对TikTok的成瘾性对儿童的伤害尤其高。

一般来说,当我们进行一些需要长时间保持专注的活动时,如阅读、做数学题时需要运用定向注意力。

而这取决于前额叶皮质——脑部的命令和控制中心。

但前额叶皮质这个东西,要到25岁左右才能发育完整。

而一轮又一轮TikTok有趣的短视频持续对大脑进行轰炸,脑中激增的多巴胺足以让一个孩子上瘾。

波士顿麻省总医院的精神科医生卡尔·马尔奇在研究中表示:

“看到各种媒介消费、媒体多任务处理以及年轻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发病率的增长趋势,你很难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在缩短。”

上述研究的参与者,精神病学及行为神经科学教授邦妮·内格尔同样认为:

“如果大脑反复处理快速且带有奖励性特点的内容,那么在处理节奏较慢的内容时,能力就会发生改变或损伤。”

实际上,“TikTok大脑”的说法并不只是对于儿童而言,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人来说,一样很难摆脱令人上瘾的短视频。

《福布斯》杂志就曾发文称,TikTok为“数字可卡因”。

福布斯表示,从科学上来讲,TikTok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就是因为它非常像我们的大脑一直渴望的一种药物——可卡因。

这意味着TikTok使你不断渴望得到更多短视频的刺激,而在没有它们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感到空虚。

而上瘾,正是TikTok大脑的本质。

抖音也有同样问题

对于内容型应用而言,字节的决胜武器是推荐算法。TikTok如此,抖音亦是如此。其内在的逻辑,并不会相差太多。

一位业内人士对易简财经表示:“TikTok与抖音在算法上,其实大同小异。都是密切关注“留存率”和“访问时长”两大指标。

举个例子,无论你是在抖音还是在TikTok上刷视频,只要你连续刷几个小时,它的算法就能获得你的相关信息,比如你在“哪个视频停留的时间长”、“哪个视频循环了几遍”,就能测出你喜欢看哪种类型、你的音乐爱好,以及你的兴趣点等等,以此来精准向你投放相关内容,让你更沉迷于这个平台。”

而此次媒体称TikTok会损害儿童大脑,其实官媒也曾发文称,国内的短视频平台同样有这样的问题。

4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点名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的问题。

该报道称,近九成受访中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近半数家长认为孩子或多或少沉迷于刷短视频,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

虽然文中并未直接提及平台名字,但作为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平台,抖音显然是重点关注对象。

事实上,沉迷短视频的不止是未成年人,年轻人和老年人也一样。

有网友用“刷屏十五秒,人间两小时”,来形容刷抖音停不下来的日常。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网友反映,因短视频上瘾,已经明显感觉到自身专注力的下降。甚至还有网友直指:短视频才是精神鸦片。

今年2月,易简财经也曾发表过一篇名为《抖音,求求你放过老年人吧》的文章。其中一位经常玩抖音的老年人这样说:“抖音的内容很丰富,娱乐功能更强,往往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不到的内容,在抖音里都能看到。而且抖音上的视频剪辑操作简易,功能也更多,分享更简单,非常方便老年人的傻瓜操作。”

简单的操作,让老年人更容易上手,而不用耗费力气看字,只用看视频的内容,则容易让老年人眼花缭乱,再加上智能分发,上瘾程度可想而知。

这跟媒体将TikTok比作“数字可卡因”的说法如出一辙。

如今TikTok的全球月活峰值已经突破12亿,几乎可以说,每天地球上有超过10亿人,会通过手机打开这款娱乐短视频应用。

抖音在2021年的峰值日活,更是达到了7亿。造成这种成瘾现象,算法功不可没。

广告支撑的字节帝国

如此上瘾的抖音和TikTok,也为字节跳动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今年1月,路透社发文称,字节跳动2021年全年收入约为5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77亿),其中TikTok广告收入年复合增长率 300%。

虽然此次字节跳动未公布广告收入占比,但根据彭博社此前报道中,2020年字节广告占实际收入的77%计算,2021年字节跳动的广告收入大约在2800亿左右。

这其中,抖音和TikTok贡献的广告收入,相信不会太低。

广告业务,作为字节跳动营收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不仅是字节的重要收入来源,更是基本盘。

而如何保证自己的基本盘能够长盛不衰,算法+流量自然就成了字节跳动的杀手锏。

但向用户不断推荐有趣、刺激、符合喜好的短视频的同时,算法也在不断刺激大脑中多巴胺的产生。

“我们有无穷无尽的即时快乐,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科技伦理学家詹姆斯·威廉姆斯说。

但是,当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共话语都以娱乐的方式出现,那么人的思维就会厌倦思考,变得迟钝。成年人如此,未成年人更是如此。

尽管现在的抖音和TikTok都推出了防沉迷系统,也会定时提醒用户放下手机休息。但是否真的有效,恐怕还有待证明。

•END•

责任编辑:zN_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