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息:“金庸先生是赶上好时代了!要放现在,能不能赚到三餐都难说”
2022-06-21 05:35:34 来源: Zpuzzle

我朋友说:金庸先生就是赶上好时代了!要放在现在千军万马的写作大军里,能不能赚到三餐都难说。

我本人持反对意见,只是无法说服朋友,故提出问题,请大家帮帮忙,目前,该问题争议性很大,给了大家很多启发,看来此问题也不失为好问题,但虽大家保持理性爱好,慎重回答,请勿乱喷!

另:我已挑了一些回答说服我朋友,但我的这位朋友善于狡辩,又针对此事提出了几个比较难以回答的新见解,我稍后也整理一下他的观点,请各位帮我好好反驳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另:我朋友拿烽火和猫腻做例子 。

我尝试着冷静帮你回答一下:

不讨论金庸与当下网文写手水平的高低,仅仅说对创作的态度,当下的这些网文写手有一个算一个,哪有脸碰瓷金庸。

读过金庸小说较多的人应该知道,金庸小说分为连载版、三联版、新修版等等多种版本。这么多版本是怎么出现的呢?简单来说,就是金庸会根据出版方式的不同以及自己不同人生阶段对故事的不同理解,尽可能将小说做到尽善尽美。

比如《射雕英雄传》连载版的开头是这样的: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南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上面这首诗说的是八百多年前的一回事。原来当日宋朝国势不振,徽钦二帝被金人所掳,康王南渡,在临安(杭州)接位,称为高宗,成了个偏安之局。这时强敌压境,国土一半陷于敌手,正应力谋恢复才是,那知高宗畏金人如虎,又怕徽钦二帝回来,自己做不成皇帝,听了奸臣秦桧之言,杀死抗金大将岳飞,卑辞屈节的向金人议和。那时金兵被岳飞连败数仗,元气大伤,兼之北方中国义民到处起兵反抗,正在手忙脚乱之际,一见宋朝求和,正中下怀。绍兴十二年正月,和议成功,宋金两国以淮水中流为界,高宗赵构上表称臣道:“臣构言:既蒙恩造,许备藩国,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皇帝做到这样,也真是可耻之至了,全国军民听闻这个讯息后,无不愤慨之极,淮水以北的百姓,知道河山恢复无望,更是伤心泣血。宋高宗却以为这是秦桧的大功。秦桧本来已封到少保左仆射加特进兼枢密使封鲁国公,这时再加封太师,荣宠无比。从此之后,金兵长驻半个中国,而偏安江南的小朝廷却是越来越加腐败,皇帝百官,每日只知歌舞饮宴,那里把收复河山的大事放在心上,间中虽也出了几个如虞允文那样的名将贤相,但独木难支大厦,终究是功业不就,郁郁而终。上面那首诗就是讥刺宋室南渡君臣的,说他们在杭州西湖风景绝美之地寻欢作乐,以为杭州就是故都汴州(开封),再也不想着收复失地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话本小说式的开头。作为连载文学,这样写毫无问题。

但到了后来正式出版的版本里,开头就成了这样: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了几分萧索。两株大松树下围着一堆村民,男男女女和十几个小孩,正自聚精会神的听着一个瘦削的老者说话。那说话人五十来岁年纪,一件青布长袍早洗得褪成了蓝灰色。只听他两片梨花木板碰了几下,左手中竹棒在一面小羯鼓上敲起得得连声。唱道:“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景物+事件的描写,直接就把开场的气氛铺垫足了。

金庸这么写的原因也很简单,单行本小说与连载小说的特点本就不同,前者是一整本书,读者买了之后可以回去细看,而报纸上的小说,今天这三千字不好看,明天人家就不买你的报纸了。

自从上世纪70年代封笔以来到其去世,在40多年的时间里,金庸大规模修订自己的小说就有三四次。这其中的修改,既有情节方面的修改,也有文字方面的修改,同时金庸还听从了一些读者的修改意见,改掉了很多不易为人差觉的小BUG——比如之前老梁就说过,《神雕侠侣》中有一句话是杨过断臂之后“双手抱头”,这就有问题了,而后金庸在后面出版的小说中就改了这句话。尽管金庸晚年的修订的确充满着很多让人迷惑的情节删改,但毕竟无论如何修改都是作家的个人意志,但金庸对待作品的这种态度不仅超过了几乎所有的通俗文学作家,甚至于也超过了绝大多数的纯文学作者。

当然,这种修改更明显的改变是在标题上。比如《天龙八部》连载版的标题是:

第一章 无量玉壁第二章 一阳指功第三章 大展神威第四章 神驰目弦第五章 黑衣女子第六章 橫拖倒曳第七章 异想天开第八章 报主身亡第九章 南海鳄神第十章 自述身世

而到了后来的修订版,则变成了读者熟悉的:

第01章 青衫磊落险峰行第02章 玉壁月华明第第03章 马疾香幽第04章 崖高人远第05章 微步毂纹生第06章 谁家子弟谁家院第07章 无计悔多情

金庸的这种修订可以细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拿曾经入选语文课外阅读教材的《阿朱之死》这一段来说,连载版有这样一段文字:

便在此时,闪电又是一亮,萧峰伸手到段正淳脸上一抓,着手是一堆散泥,一揉之下,应手而落,电光闪闪之中,萧峰看得清楚,失声叫道:“阿朱,阿朱,原来是你!”只觉自己四肢百骸再无半点力气,不由自主的跪了下来,抱着阿朱的双腿。他自己知道,适才这一掌“亢龙有悔”用足了全力,武林中一等一的英雄好汉若不出掌相迎,也是禁受不起,何况是这个娇怯怯的小阿朱?这一掌当然打得她肋骨尽断,五脏震碎,便是薛神医在旁即行施救,只怕也是难以抢回她的性命了。

而修订版的文字是这样:

便在此时,闪电又是一亮。萧峰伸手到段正淳脸上一抓,着手是一堆软泥,一揉之下,应手而落,电光闪闪之下,他看得清楚,失声叫:“阿朱,阿朱,原来是你!”只觉自己四肢百骸再无半点力气,不由自主跪了下来,抱着阿朱的双腿。他知适才这一掌使足了全力,武林中一等一英雄好汉若不出掌相迎,也必禁受不起,何况是这个娇怯怯的小阿朱?这一掌当然打得她肋骨尽断,五脏震碎,便是薛神医在旁即行施救,那也必难以抢回她的性命了。

这种修改不仅仅是改情节,甚至也把很多重复、啰嗦的字句做了调整。多个“的”字、少个“的”字,真的影响读者的阅读么?但金庸还是改了。

今天的网文写手,且不说有没有这份心思,绝大多数甚至于连连载文学和单行本作品的区别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张口闭口的“黄金三章”之类,不能说没有价值,但这只是在连载文学的语境下才可以成立。客观而言,对于连载文学,为了叙事节奏的连贯以及对读者的吸引力,适度削弱乃至于牺牲一些文学性是毫无问题的。而对于单行本,当读者可以以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来阅读的时候,作者就完全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相对全面的修改,以赋予作品更高的文学价值。

而如今的网文写手,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这里各种说自己的“文学梦”,但你看看他们对作品的态度,有几个愿意在作品出版的时候,把几百万字的作品做这种修订的?又有几个能像金庸一样意识到连载文学与普通的出版物的区别,而对两种不同形式的作品加以甄别的?又有几个能同时在连载文学与普通小说方面同样出色的写作能力的?

等到有网文写手愿意大规模修订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再来碰瓷金庸也不迟。

责任编辑:zN_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