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读:我想看“古偶颜值天花板”,你却问我“刘亦菲为什么不演妓女”
2022-07-14 19:32:55 来源: 新之AKIRA

最近我在延迟追剧《梦华录》,前段时间这部剧的讨论火力太猛烈,本着不蹭热点、平心静气的态度(其实主要是因为拖延症),我想趁着现在大家的炮口又对准了某四字男星,是时候聊一聊我对这部剧的一些想法了。

《梦华录》开播之前,我对这部剧是非常期待的,虽然看预告片我会觉得“女性自立自强做生意”这个卖点会有一些俗套,但是我期待的原因非常单纯——“古偶苦丑人久矣”。有了刘亦菲和陈晓这对非常适合古装的美女俊男出来营业,我就先图个悦目再来赏心。


(相关资料图)

电视剧刚开播的时候意外地好评一片:精致清雅的服化道、紧凑不俗套的剧情节奏,满足了很多人干涸已久的古风幻想。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最先引爆这部剧差评,并且迅速演变成一场蔓延互联网的“大批判”的,居然是一个乍一看非常无厘头的质疑:

“刘亦菲,你为什么不演妓女?”

《梦华录》里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原本是一个没入贱籍的歌妓,故事开始时已经通过关系脱籍成为普通良民,是经营着一间茶铺的女商人。而关汉卿的《救风尘》里的赵盼儿就是一个妓女。

于是批评者认为这是编剧思想落后,歧视底层女性——

“关汉卿歌颂了赵盼儿这个身处底层的妓女,描写了的善良、智慧和正义感,作为编剧的现代人居然对妓女这个身份遮遮掩掩,非要让女主强调自己是‘良民’,思想境界远不如关汉卿这个古人”

批评完“赵盼儿不是妓女”的落后性,批评者又从历史考据的角度指出,《梦华录》里的女二乐妓宋引章是琵琶名手,靠本事吃饭,卖艺不卖身但是却被人轻贱,希望自己能早早脱离贱籍,和盼儿姐一样成为良民。她的前辈,花魁张好好安慰她,说:“不要自轻自贱,乐妓也可以混出名堂,不以色侍人凭技艺赚大钱,名扬天下。”这也是本剧“有毒”的体现。

因为历史上不存在所谓的“卖艺不卖身”,不论是“妓”还是“伎”无论贵贱都逃不过卖身。编剧违背历史,电视剧强调“卖艺不卖身”是美化了妓女行业,无视旧社会妓女的苦难,还误导青少年,让他们以为做妓女很好很滋润。

当然,这里涉及到对于女主“贞洁”的讨论在后面的剧情发展中被观众的批评进一步激化。男女主相互表白,确认关系的时候,男主顾千帆告诉女主赵盼儿,自己之前忙于工作,没有情感经历,女主甜甜的笑,然后告诉男主,自己虽然有一个前男友,但是发乎情止乎礼,没有过是指关系,男主回答,你不用说这些,我不在乎。第二天微博上一个“双洁”的热搜让批评者爆炸——男女主居然还要特别交代彼此没有情感经历,可能吗?有必要吗?很光荣吗?编剧如此封建,真的令人发指!

按照批评者的意见,这些批评者认为,因为以上这些情节和设定,这部剧不配成为一部优秀的热播剧。反之,《梦华录》要做到立意高,女主赵盼儿和宋引章得是妓女,而且不能搞“虚”的,必须“卖身”!不要搞那些小儿女式的“你是我第一次的怦然心动”,要体现“成年人的游戏”男女主得有复杂的感情经历。

这里就引出了一个我想重点讨论的有趣问题:

论电视剧《梦华录》女主是妓女的可能性,兼论中国电视剧女主是妓女的可能性问题。

如果《梦华录》的女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纯正的、在风尘中打滚且卖身接客的妓女,首先第一条,本剧最大的亮点和卖点,刘亦菲,就已经被踢出剧组了。

且不说以刘亦菲的长相、气质和演技,能不能把之前所有的经典角色彻底推翻来个180°大转身去演一个风尘中游刃有余,卖笑为生的妓女,她的路人基本盘恐怕也无法接受一个在欢场中接客、在男人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神仙姐姐”。

《梦华录》中赵盼儿的形象虽然不像王语嫣、赵灵儿、小龙女那样不食人间烟火,但也是清新脱俗、灵动聪慧的,简直是为30岁的刘亦菲量身打造的。如果按照批评者的意见来描写赵盼儿,虽然也是奔着歌颂和赞美来设定的正面人物,但是大可不必找刘亦菲了,而是应该找一个面相更成熟、更风韵、看着也更有成年人心机的演员。经常被批评者拿来做对比的老剧《爱情宝典》里的赵盼儿就比较符合这个设定。现役的演员嘛,我觉得大概就是王鸥那样的。

好,现在《梦华录》里已经没有“刘天仙”了,换成了一个有成熟风韵的妓女大姐姐来救风尘——解救被渣男欺骗,娶回家里家暴图财的宋引章。这个过程没啥问题,按关汉卿的原著来就可以。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赵盼儿用风月手段装作第三者勾引已婚的渣男,骗他把宋引章休了,引章妹子休书到手恢复自由身之后盼儿再放渣男的鸽子跑路。要做到这一点,妓女大姐姐比脱籍从良的雏儿更得心应手。

但是,这部剧叫《梦华录》不是《救风尘》,救风尘的情节前八集就已经演完了,后面的主线剧情还得继续,那就是女主赵盼儿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的套路大家也不陌生,就是女主贴钱贴人,买房置地供男主科举,指望着情郎金榜题名之后苦尽甘来做“进士娘子”。谁知道男主一朝成为探花郎就攀附上高门千金,舍弃糟糠,女主望眼欲穿好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被渣男抛弃后自立自强,另觅良缘。

古来才子多薄幸,前有包公铡美案,后又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为了甩掉累赘,古代渣男们不惜对原配重拳出击、痛下杀手。相比之下,《梦华录》里的“前夫哥”欧阳旭比较小清新,面对一路历经坎坷进京寻夫的女友,他大方承诺:“我一定给你一个盛大的婚礼,不过得等我把正房娶进门半年之后”——好嘛,贵女作妻,美女作妾,两个宅子,不同体验,左右右抱,乐似神仙,你咋不上天?剧中才色双全的小富婆赵盼儿指定不干啊,扔下一句“我赵盼儿永不为妾”翻脸走人,果断结束了这段感情。

那么,如果这部剧的编剧完全按照批评者的意见,既“正视古代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把赵盼儿设定为一个正宗妓女,当她供养了三年的郎君高中探花,承诺半年之后娶她为妾,按照批评者提出的“尊重历史原貌”的原则,此时的赵盼儿的反应不应该是剧中“渣男拜拜了您内”,而是内心狂喜:“旭郎果然不负我,盼儿我终身有靠了”并且美滋滋打点行装,把自己积攒的财富全部作为嫁妆欢欢喜喜嫁入欧阳家作小。

因为历史上,嫁商人为妻、被官员纳妾,已经是妓女“顶配”的从良归宿了。

妓女界的顶配“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才艺俱佳,名动天下,择婿都是面向全国“海选”的,最终的归宿是嫁给了年过百半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做外室,如果不是后来老钱一句“水太凉”名垂佞史,在当时可以算的上才子佳人的一段佳话了。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的太学生李甲,让花魁娘子杜十娘自费赎身,贴钱贴人地追随,最终十娘为自己谋划的出路也是给李甲当妾(书中的有李甲父亲对李甲狎妓大怒的情节,所以杜十娘应该也是进不去门过不了明路的那种外室妾),后来李甲为了钱把十娘转卖,十娘发现自己99%概率败光了自己的积蓄又得被玩腻后买入火坑,才万念俱灰跳水自尽。

对比这两段真实反映古代妓女命运的故事我们会发现,钱谦益有功名在身但是是半截入土的老头子,李甲青春年少与十娘般配但是只是个没考上功名的学生,相比之下《梦华录》里的欧阳旭又是探花新科前途无量又青春年少长得帅,面对这样一个人如果按照历史的原貌来赵盼儿怎么可能拒绝作妾?

咱就算是按照批评者的思路来,本剧六集完结。面对这样一个“符合历史真相”“为了不歧视底层妇女女主设定是妓女”“尊重关汉卿”的故事也足以让那些批评者原地爆炸:

“什么?编剧你吃屎了吗?你笔下善良勇敢智慧的女性楷模最终的结局是欢欢喜喜给人做妾?什么是妾?妾不就是男人和正妻之间的第三者吗?电视剧塑造的正面女主给人当三还乐此不疲,这样的剧情简直三观尽毁,是要教年轻女孩子都去给人当三吗?一夫一妻多妾制是古代对女性的压迫,电视剧居然宣扬这些封建糟粕,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居然还碰瓷女权,真是让人恶心!”

此时此刻,在后台待机的顾千帆哭晕在厕所:“我特么是男主啊男主!为啥还没开始就杀青领盒饭回家了?”(历史党:你这种权贵家庭青年才俊子弟在历史上根本不可能把妓女大姐姐娶进门,你就算了吧)

这里想插播一下,在《梦华录》的播出中,虽然这个剧本质上是一部精致的糖水古偶,但围绕“妓女”的严肃讨论一直不绝于耳,其中一个焦点就是关于旧社会妓女的“脱籍放良”问题。

其实这也是旧社会妓女最关心,最焦虑的问题。因为她们最清楚这个职业没有前途、做下去只会路越走越窄,所以她们都会在职业生涯的始终挖空心思给自己谋出路,一时的繁华和身价都是会很快过去的,而从良上岸的出路才是有保障的——“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其实,嫁作商人妇是一条最通用、甚至是唯一的出路。

就像《胭脂扣》中的名妓如花,抓住了性格温存、相貌英俊的商人之子陈十二少,希望能嫁进陈家做妾。被十二少的母亲羞辱逐出后,宁愿自己供养十二少两人在外同居,不肯放弃最后希望。但最后十二少也撑不下去了,如花在最后一搏破灭之后,彻底疯狂,拉着十二少一起吞鸦片殉情自杀,还在酒中加了大量安眠药生怕情郎死得不够透——既然我最后的结局已经注定了毁灭,那就一起毁灭吧。

由此可见,这样一个“上岸”的窗口期是非常短暂,稍纵即逝的。一旦上不了岸,下一秒很可能就是被洪流卷走,尸骨无存。

那有没有可能身处“贱籍”保持清白之身并实现“完美上岸”呢?理论上也是有可能的。那就需要千载难逢的窗口期+运气。

像宋引章这样的官妓理论上的服役内容仅限于在官员的宴席上陪侍和表演,不包括提供性服务,历朝历代朝廷都是禁止官员狎妓的。当然,就像很多up主说的那样,这不代表艺伎可以保持“清白”,最终还是会委身于人。这里中国古代妓院的操作有点类似于日本艺伎,妓女在出道之后会有一段真·卖艺不卖身的阶段,类似“见习期”,在这个期间培养潜在客源、提升自己的身价。然后鸨母会对妓女“待价而沽”,炒作一番后,把妓女的初夜高价卖给一个富有且有一定身份的人,两人还要举行一个类似模拟婚礼的仪式、办几桌酒,之后像夫妻一样生活一段时间,这个男人在这段时间就类似这个妓女的“保护人”(日本风月场上的所谓“但那”)。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类似我们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是我们职业生涯的定调,对后续的跳槽也很重要。(这是就业办老师会推荐我们先去大公司的原因吗?)

所以,如果抓住这个短暂的“窗口期”,遇到对的人,还是有成功的案例的。比如近代著名爱国女企业家、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女士就是青楼出身,在还是“清倌人”(见习期卖艺不卖身)时期被当时的革命志士夏之时所看中,脱离了火坑,还送去日本留学,后来还随夏之时成为了四川督军夫人。因此即使后来夏之时颓废不堪、对她进行了长期的婚内暴力,董竹君依然对他存有当初那份感激和恩情。

讨论完“上岸”的可操作性,我们再回到《梦华录》的剧情,暂且按住快要暴走的“历史党”,让小顾出场,努力把这个故事讲完。毕竟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也得高于生活,怎么也得有点传奇色彩,否则我们天天自己照镜子得了,看啥电视剧呢?

那我们把这个故事的传奇度和巧合度拉满,欧阳旭纳妾赵盼儿不会反抗那就让他做隔壁陈世美,嫌弃妓女未婚妻是他的污点,找人谋杀她,赵盼儿虽然身在风尘不能上赶着找死吧,被皇城司青天大老爷顾千帆所救,两人相爱了。赵盼儿为了还自己一个公道,在东京城安顿下来,开了一个茶铺谋生,凭借聪慧、勤劳和美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女商人,名动京师。后来在女主的辅佐下,顾千帆连破奇案,女主独创的茶道得到皇帝的青睐,最终女主父亲的冤狱沉冤昭雪,皇帝下旨女主脱籍,重新以官员千金的身份嫁给了顾千帆成为了正头娘子成就了一段佳话。

这个故事貌似很通顺,但如果我们在维持赵盼儿妓女身份和不违背基本历史社会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把特殊性拉满得到一个现代人三观可以接受的大团圆结局,对《梦华录》持强烈批评意见的“三观党”就能100%满意呢?

也不尽然。

最简单粗暴的一种批评很有可能就变成了:

“中国古代有多少妓女最后能嫁得这样的如意郎君,有这么好的结局?作者你通过开金手指,用这么多巧合强行堆砌出的所谓大团圆是多么的无力和苍白。简直是无视旧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这部剧的观众们,那些现代的女孩看了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即使做了妓女也很容易嫁得好,甚至更有可能获得一个如女主般精彩潇洒的人生?这部剧在向社会传达什么样的三观?”

“这种剧居然能过审?”

其实很有可能这样就真的过不了审了。因为“妓女”这样一个在新中国理论上已经消失的职业,客观上类似的行为一直广泛存在并且真真实实在影响着普通人生活。它的“正义”还是“邪恶”,“好”还是“坏”,在价值把握上一直处于一个别别扭扭的灰色地带:“妓女”这个职业当然是不好的,但是你能说从事这个职业的人都是不好的吗?显然不能。相反,从古到今众多的影视文艺作品喜欢把个体的妓女塑造成正面的形象。

但是一群“好”的人,集体从事着“不好”的职业,显然也说不通,那我们习惯性地把古代的妓女单独作为一个“被迫害的底层女性群体”来定义,这也是为什么众多《梦华录》的年轻观众批评这个剧“瞧不起妓女”,显然他们的情感已经被投射为了“你怎么能瞧不起被迫害的底层女性群体”呢?但是我们身边的那些所谓“失足妇女”呢?显然就不能简单地一刀切,我们也不能奢望观众能在看剧的过程中轻松进行情感切割,电视剧也不能搞一个八百字的“温馨提示”,毕竟理论上我们这个时代没有黑社会,只有“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

这种矛盾和别扭的感觉就导致了“三观党”既见不得歧视妓女,又见不得妓女过得好;既要求文艺作品热情地歌颂妓女,又唾弃文艺作品给妓女唱赞歌。

如此这般,妓女作为女主并且和男主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情节一直是我国电视剧比较敏感的点。即使不是主角,作为正面人物出现,最终人物的命运也非常难处理,可以说我们看过去几十年的电视剧情节:

在《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中,不止一个单元的女主是青楼女子,但是编剧的处理却很不相同。

《霞帔记》里的女主无论是人设和形象都和刘亦菲版的赵盼儿很像,是官宦人家的小姐,父亲被陷害冤杀,家眷受牵连没入官妓。

不过作者的处理是设计老鸨一直威逼利诱女主接客女主誓死不从,最后老鸨以夺走女主为父亲伸冤的重要证物为要挟,女主被迫接客的第一次就遇到了微服私访的男主(康熙爷),于是cosplay土豪的皇帝一掷千金把女主“包”了,不许她接客。于是女主在妓院里“守身如玉”直到本单元结束,冤案昭雪,贪官被抓,女主也就快快乐乐被男主收入了后宫继续花前月下了。

而另一个单元《铜鼎记》的女主马赛赛,则是很像关汉卿《救风尘》里的赵盼儿,是个不折不扣的妓女,同时她善良、聪明、风趣、有正义感,有勇有谋,在剧中也和微服私访的康熙颇有互动和韵事,但是编剧就没有胆量让他俩的感情线进一步发展了。

最终大结局之后马赛赛的归宿很耐人寻味,皇帝亮明身份大装逼一番后,马赛赛内心暗自懊恼“原来他是皇帝,哎,好机会全都错过了”皇帝则是大手一挥,把她赐给了本单元另一个推动剧情的主要角色,一个孝顺善良的老实人连锁做老婆。马赛赛在懊恼一秒钟之后转头欢欢喜喜谢恩,和连锁安安心心过起了小日子。

当然,这样的安排放在现在难免也会被三观党当做这部剧“三观不正”是“垃圾剧”的证据。

很多批评者拿出建国初期描写人民政府封闭妓院、解救和改造妓女的电影《姊姊妹妹站起来》来批判《梦华录》的“封建”和“倒退”,但问题在于《姊姊妹妹》的革命性和先进性在于在当时确实有这样一个革命和先进的力量在真实的历史上动用正义的国家力量来完成对这个群体的解放和改造,而非仅仅通过编剧的脑洞。

而背景完全放在古代的电视剧却无法凭空创造一道光来为作为正面人物的妓女进行命运的彻底救赎,更可怕的是审查部门和普通老百姓面对大众向的文艺作品无法在内心彻底斩断“妓女”这个职业的古今联系(普通人看文艺作品总是忍不住划分一个“好”和“坏”,而妓女从古至今是一个灰色地带),但是正面人物最终能够有相对正面的团圆结局也是面向大众的通俗文艺作品的基本要求(你没看到过好人团灭,坏人开开心心走上人生巅峰的国产剧吧)

所以讲故事的人选择让妓女“消失”来降低这种“残酷性”

第一种消失,是这一职业属性的消失,也就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所谓“卖艺不卖身”。显然,这已设定不是《梦华录》的独创,而是从古至今都有的一种意淫。而且,越是距离今天近,越是魔改,甚至有当代网文把妓院搞成了宛如“里面各个都是人才的快乐星球”,比如《庆余年》里面是这样向男主介绍“妓院”这个地方的:“这里的姑娘多才多艺……以色娱人,终落下成,京都名门子弟最喜欢到这儿来,因为无论他们有什么爱好,有什么执念,在这里都能找到知音”——其实无论是男性向网文还是女性向网文,很多作者都特别爱这种“卖艺不卖身”,女读者一般自我代入“漂亮,有才艺,有钱,风光”的青楼花魁,男读者一般自我代入“去P个C泡到了漂亮、有才艺、有钱还冰清玉洁的花魁的男主”……

第二种消失,是生命的消失。比如说文人笔下名妓苏小小的命运,清代小说家在故事里让她慧眼识人,自助落魄书生鲍仁去考取功名,后面才子自然是要高中的,那么他究竟要怎么报道当年的女神和伯乐呢?于是作者安排鲍仁来报恩前苏小小就偶染风寒死掉了,已经官居刺史的才子飞马赶来时只看到了一口棺材——妓女在最恰当的时候香消玉殒,既可以回避“你究竟怎么报答”这个不可能得到满意答案的问题,又能够让才子痛哭一场写写诗、修修坟 以全自己的“情义”,这姑娘似乎也得到了一个“浪漫唯美”的结局。就像《猫妖传》里描写的那样,有什么比让一个美丽的女人带着对自己的爱和无限的希望死掉更让男人觉得圆满呢?

第三种消失,是直接消失。在一部电视剧中,主角必须交代结局,但是配角不是。比如说史诗电视剧《闯关东》中有一个人设和剧情都和《救风尘》中的赵盼儿极其相似的人物——妓女红头巾(红姐),

她先是在山场子收留和照顾了女主鲜儿和朱家二儿子传武,十几集之后女主四处漂泊差点被骗落入妓院时她挺身而出救了女主,还促成了女主和震三江的缘分,把女主的人生引向了好的方向。她成为妓女是彻彻底底被腐朽的旧思想迫害的无奈选择,而她在风尘中也一直保持善良和狭义,帮助了女主,是女主的结义姐妹。但是这样一个人,在女主上山成为二当家之后就消失了,剧情没有任何交代她的结局是怎样的。虽然前面她说自己放浪形骸,有钱就享乐,死了也不后悔,作者依旧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的归宿,任观众去想象。

可能有批评者会说,那你干脆就不要原创好了,咱们老老实实就拍关老师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讴歌底层女性,girls help girls,总没有错了吧!

那我告诉你,原著中写得明明白白,宋引章原来有个相好的穷秀才叫安秀实,她抛弃安秀才选择周舍的原因很直白——嫌贫爱富。后来他被周舍所骗,受尽虐待,被赵盼儿救出后又嫁给了安秀才。

这样的情节放在以前会被认为是“人物刻画的生动真实”(“嫌贫爱富”是风尘女的普遍现象,也反映了宋引章幼稚的性格),但是这个人物的总体评价依然是正面的,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

可惜如果这样拍出来的话,以现在的网络环境,男性“三观党”恐怕要“重拳出击”,立刻把宋引章归为“拜金女”,“活该被打”,而原著中一直爱着她的安秀才则是“接盘的老实人”,从而继续对本剧“三观不正”大肆批判。

最后一条路,无解。

那么抛开对“妓女”这个问题的纠结,我们应该如何客观评价《梦华录》呢?下一篇我接着说。

责任编辑:zN_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