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讯!​读《经济学人》,别只看文字
2022-07-19 22:47:01 来源: 外宣微记

出品 | 外宣微记


(资料图)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全文请申请授权      

很多英文学习者爱读《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靠它积累单词短语,或者练习翻译。

文刀君曾多次撰文提醒读者,读《经济学人》的乐趣常常藏在“细枝末节”之处,比如标题,比如配图。

在标题里频繁使用“头韵(alliteration)”、“双关语(pun)”甚至直接造词,是《经济学人》编辑部的写作风格(参见旧文)。

比如,《经济学人》7月9日文章标题:Clownfall: Britain after Boris

很显然,“clownfall”从“downfall(下台)”一词变化而来,字母“d”写松散一点就是“cl”,从“down”到“clown(小丑)”的变化可以说天衣无缝又恰到好处。

配上图片,读者(约翰逊除外)一定会哈哈大笑:

又想起《经济学人》去年9月份一篇讲美英澳AUKUS军事联盟(旨在抗衡中国)的文章,最大的亮点不是文字,而是配图。

文章标题是:Resurfacing: America in Asia.

图片里,代表美国的拜登顶着帽子浮出水面(resurface),而这“帽子”正是核潜艇。AUKUS成立之初,便倡议帮助澳大利亚组建一支核动力潜舰舰队。

图中,编辑用心最深的部分是帽子上挂着的瓶塞软木(cork)。澳大利亚读者见此图或许会忍不住一拍大腿喊一句:太妙(太坏)了!

没错,拜登戴的帽子正是澳大利亚人熟悉的“cork hat”。“cork hat”的主要作用是:驱蚊(keep flies away)

一张图,貌似啥也没说,却狠狠地内涵了一把中国。刁钻犀利,尽在不言中。

《经济学人》是新闻媒体,“教英语”并非它的“初心”。中国读者可以拿来学英语,也不妨学着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去品读。此中有无穷乐趣。

责任编辑:zN_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