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信息:刀具厂自建高炉,想炼什么钢就自己炼,想怎么填微量元素自己填,就不受制于人了
2022-07-23 05:44:51 来源: 000

【本文来自《张小泉断了,王麻子飘了,中国刀剪还能靠谁?》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回车键之怒

认真的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刀这件事情,现代的冶钢工艺已经相当的成熟,如果你愿意,买块弹簧钢直接磨出一把刀都问题不大(当然要淬火回火)。而且比市面上大多数刀都要好。所以阳江的小钢厂的作用我很好奇,因为钢材都是越大的钢厂,越成熟的大工业体系的,钢越成熟稳定,种类越多,头一次听说小钢厂带来更好的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小泉的这次的问题并不是出在刀会断,而是出在他不以市场需求去做刀,面对国内市场,用欧洲工艺,西餐厨刀原本就是追求硬度大于韧性,文章提及的日系则是更薄的西式刀,所以更加追求硬度。实际上日系刀比普通的西式厨刀更容易断。早期的客服回复就是很明显的答案,如果是普通中式菜刀,正常应该问你是怎么拍的才对,如果是磕到刀背或者受力点其实确实容易断或者裂,又或者直接退货,毕竟可能有瑕疵品(淬火很难说的),而客服直接的回复就是不建议拍,证明其实就是普遍现象。

另外国内功能刀具市场,其实很小,在国内搞高客单价刀具,组合刀具并不合适,很多家庭买组合刀具,其实是看中了刀架,所以只能走营销路子或者工艺品化的路子,不然就是需要往国外打,但国外刀具其实也是平民化路子,真的工艺品刀还是定制片路子。

最后是关于西方刀具企业,他们并没有占据多大的市场,他们自是在自己西餐厨具的阵地玩的不错,然后一定程度渗透了中式厨刀市场而已。大多数家庭用的还是中式刀,只不过并不是谁家都是南张北王的客户罢了,加上作为消费品,厨刀是个长周期品类,所以这类比实际使用价值溢价不少的刀买家少。而消费端另一头中餐厨师方向,他们也买高价刀,但张小泉这类企业的专业性又满足不了厨师的实际需求,加上这类人员专业性更强,虽然用刀频率高,但是保养的更好,替换频率也不高。消费端两头打不开局面,源于既不够专业,又不够亲民,然后又没有能力打造高溢价的工艺品级别刀具,最后就走向了营销为主的盈利模式,必然中的必然罢了。

最后结尾,刀具市场原本准入门槛就不高,以现在的冶炼工艺,拿块单钢磨出一把刀根本不是问题,一个刀场需要解决的只有热处理和成本控制问题,所以刀具大企业其实对小企业也没有竞争优势,这就像在菜场买菜,市场价格是一目了然的,并不是摊子大就优势大,如果加上运输成本,往往还是离消费者更近的厂商的优势更大。

解释一下阳江小钢厂这个事。

因为我是钢铁厂子弟嘛,多多少少知道点东西。

是这样的,如果按照生产成本均摊,以及生产效率来讲,的确,大钢厂的货能做到最优化。

但是,菜刀这种东西,大钢厂他看不上你这毛毛雨。

给你算算昂,像本溪钢铁,鞍山钢铁,还有唐山钢铁,酒泉钢铁,以及宝山钢铁,武汉钢铁,包括攀枝花钢铁,这些都是年产几百上千万吨钢铁的厂子。

这样的厂子,给你生产一个月的钢材,100万吨钢,你拿去打刀,你用得完嘛?

就算你能用得完,但问题是,大钢厂有只签一个月钢产量的订单嘛?啥叫钢铁大宗贸易啊?

你就是把刀具铺向全国,在钢铁大厂眼里,你也就是个铁匠铺子,打两把菜刀补补铁锅那种。

当然,你说大钢厂瞧不上咱,咱找小钢厂行不行?

恐怕也不行。一个是现在双碳政策,国家一直在砍钢铁产能,主要先砍的就是小钢厂。另一个是小钢厂他的钢材的确保证不了基本质量,钢中杂质太多,即使买来也得回炉做二次冶炼。

所以,对于刀具厂,就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他上游原材料供货不稳定。大钢厂不稀罕挣他那点蚊子腿钱,小钢厂钢材质量却得不到保证。

另外,要想做把好菜刀,基材,渗碳,微量元素,锻造工艺,淬火,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

像我这种半吊子,我都知道,想钢脆,加碳,想钢软,去碳,想钢硬,加猛,想不锈,加铬,想泛亮,加镍。

刀具厂它即便是从钢厂拿到钢材,还得做二次冶炼和锻造,因为钢厂不会按照刀具厂的要求专门给你炼一炉钢,除非刀具厂的订单量跟造船厂的订单量一样大。

所以,刀具厂自建高炉,想炼什么钢就自己炼,想怎么填微量元素自己填。

责任编辑:zN_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