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Quasimodo
最近有一部网剧《我叫刘金凤》刚开播就被人投诉抵制。
(资料图)
以至于这部原本一星期播6集的剧,硬生生改成了一天播三集。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避免惹出更大的麻烦前,平台赶紧先播完下架。
它究竟做错了什么?
这是中国的?
《我叫刘金凤》改编自晋江小说《皇后刘黑胖》。
讲述在一个架空的朝代里,仙葩村村花刘黑胖(也就是刘金凤),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皇宫,继而与皇帝上演了一场先婚后爱的爱情喜剧。
辣目洋子难得当担女主,打破古装国产剧一贯偏爱纤细美女的刻板认知,算是本剧的最大噱头。
但这也难以弥补了服化道铸下的错误——
一部中国古装剧,竟然满屏尽是日本风。
在海报上,女主角的大红袍上面出现了和服中的“小纹车轮”图案;
另一张剧照,她的款式都无比接近日本服饰,上面还带有樱花和雏菊纹。
花纹尚且解释为纯属雷同,但女主服饰的腋下特意留出的“破损”却显得“十分用心”。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这是日本独创的“身八口”(腋下贴身的口子)和“振八口”(腋下贴袖的口子)。
作为CP,男主的服装可谓是相当般配。
他作为一国之君,衣服不再是黄袍龙纹,反而是蓝袍菊纹。
这俩人一站在疑似樱花的树下,说这部剧是隔壁邻国出品,都有观众相信。
演戏要演全套,配角理所当然地安排妥当。
终极反派的刘辅相,他的帽子是“垂缨冠”样式,是日本特有的官帽。
上面的小纹则是战国时代的日本家族暗纹。
身上的穿着被称为“狩衣”,衣袖和肩膀处的连接处会有明显的“断开”处理。
上图为《我叫刘金凤》;下图日本电影《阴阳师》
脚下踩的是木屐。
皇帝手下戴的帽子,无论是样式还是发簪,与日剧《源氏物语》里如出一辙。
在第十六集中,侍从还堂而皇之地拿出几盒寿司,特意强调一番:“这是大补之物”。
虽说是架空剧,但好歹大背景仍然落在我国传统历史里,
如此考究的服化道,如果不是有意为之,提前做足功课,还真达不到这么膈应人的效果。
引用网友的一句评论就是:“但凡失误一点,都不至于如此还原。”
还有人直接嘲讽,“干脆说自己是大河剧(日本放送协会(NHK)电视台拍摄的历史剧)算了。
标题就叫《我叫刘金凤子》,这样一来大家知道是日本题材,那咱们还能敬你是条汉子。”
随着网友深挖下去,发现导演徐惠康并不是第一次“夹带私货”了。
他过往的作品中《今夕何夕》和《班淑传奇》等,都会掺杂一些日本元素。
例如在《班淑传奇》中,就有演员佩戴了经过修改后的日本冠冕。
上图为《班淑传奇》
《我叫刘金凤》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导演大概要在下一部作品大胆安排几个说日语的演员了。
争议闹得挺大的,随后人民文娱就此事发表微博,称“古装剧不得随意化用模仿外国风格样式”。
36集的电视剧,很快就查无此剧了。
冤枉吗?
不可否认的是,古装剧绝不仅是故事和视觉的呈现,更是承载着文化和价值观输出的重要任务。
而如今有些古偶剧中,“以倭代华”风气泛滥。
说白了就是,古装剧中服装、道具、置景等,明明充满了日本元素,却硬要说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除了《我叫刘金凤》外,还有热播的《星汉灿烂》在疯狂试探。
主人公的服装造型与一些和服的样式非常相似,尤其腰间的设计,完全是照搬“和服结”,还细致到区分了男女的差异。
众说周知,和服作为日本传统的代表服饰,其实也是从模仿汉服而来的,经过几个时代,才融入不少自己的民族特色。
其中,最代表的便是那个“和服结”。
那么问题来了,汉服与和服的腰带真的很难区分吗?
学者苗芃曾在硕士毕业论文《中日服饰文化对比研究》提到过——
和服虽然是由汉服发展而来的,但是经过漫长的演进历程,已经形成独有的民族特色。
比如女式和服背后的大腰带就是和服的特色之一,也是汉服与和服区分的主要标志。
汉服是靠系带绑住穿的。和服没有系带。和服上面没有一根系带,其完全依靠腰带固定,如果和服的腰带散开了衣服也就彻底散开了,所以女式和服腰带才会绑的很夸张。
如此煞费苦心掺杂其他国家的文化,最后还不是连累后期小哥连夜逐帧修图将蝴蝶结P走 ,
这是何必呢?
无独有偶,另一部热播剧《风起洛阳》里,用了日本狩衣充当圆领袍。
再往之前翻,《汉武大帝》、《美人制造》和《刺客聂隐娘》均有“前科”。
左侧《汉武大帝》;右侧《美人制造》
看到这里,或许会有些观众认为如此追求服化道问题,显得大题小做了吧。
甚至有人为其争辩,“日本是抄中国的,我们只是拿回自己的东西”。
这是典型的日本冰箱论,指的是日本像个大冰箱,原封不动地保留中国汉唐或其他历史时代的文化,中国想要可以直接拿。
最早听到这个解释,可以追溯到《汉武大帝》。
剧中,大多数女性都以中分垂发低马尾,白脸红妆樱桃嘴示人,这被观众质疑和风味道过浓。
但制作团队却喊冤:我们确实掺和了日本审美,但这只是在传承原本的中国传统文化。
冤吗?
并不冤枉,毕竟这本身就是一种偷换概念。
举个最为直观的例子,乒乓球。
它其实起源于英国,但提起它,首先想到的是中国。
“和服”同样如此。
在如今,提到“和服”,首先让人联想到的是日本,这是他们长期以来对外文化输出形成的印象。
即便起源于中国,但它早已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
正如自媒体@柳飘飘了吗所点评:
“虽然日本文化拿的是中国的种子,可飘真的很怕看到,盛开在日本大地上的花朵,被不分青红皂白地直接挪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地上,然后被指鹿为马地告诉我们:看,这是中华瑰宝。”
大可不必
87年的《红楼梦》火遍大江南北,成为了“现象级”电视剧背后的原因,离不开剧组每一成员的用心良苦。
服装师史延芹老师为全剧组准备的戏服共计2700套,而且还是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家境特意安排设计的。
而为了配合这些服装,剧组的化妆师更是根据不同的服装设计了不同的发型,还分别画了记录发型的人物卡片。
每一个人的性情,无不在服化道上完美诠释:
林黛玉的清高淡薄、薛宝钗的温柔雍容,王熙凤的泼辣大气……
古偶界永远的神《上错花轿嫁对郎》,无论是取景地还是人物的服化道都处处彰显中国古典之美。
杨树云老师在筹备1982年版《丝路花雨》时,穷到要靠收废铁打造敦煌仙女的配饰,效果依旧惊艳。
在此,某些国产剧剧组与其推脱妆造组经费不足,还不如直接承认自己就想走捷径偷懒。
《丝路花雨》的剧照
往近的来说,《清平乐》尽量还原了大宋服饰造型,让观众在看剧的同时,欣赏到那个时代的传统服饰。
正如一位网友点评:
“影视剧服化道虽然不代表史实,但绝不能胡乱设计,放着自己国家丰富的服饰文化资料不去用,挖空心思抄袭小日本,洗脑‘唐朝文化在日本’,这是对中华文明的亵渎。无耻,无良。”
再任由“倭风”泛滥,谁还记得我们独特的文化了?
前阵子,国际大牌迪奥因“抄袭”被骂上了热搜第一。
起因是其官网上架了一条裙子,版型与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高度相似。
但迪奥公然声称,这是“标志性的Dior廓形”、“全新”。
很快就有网友做了大量详细分析,把迪奥锤得死死的。
马面裙又称为“马面褶裙”,属于汉服的一种。它的形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明清时期最为流行。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的人物普遍身着马面裙
据刘若愚《酌中志》对其记载,“其制后襟不断,而两旁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从两旁起。”
对此,博主@只只七二买回了迪奥这款裙子,当场揭穿他们的不要脸行为。
甚至连人民网也发出质问——
何为“标志性”“全新”?
如此多的反对与质问声音,迪奥只是迫于舆论压力在官网下架了该商品。
但道歉、澄清,哪怕是说明,统统都没有。
更过分的是,如今迪奥在国外的官网并没有停止这款裙子的出售。
比如在迪奥英国官网上,这款裙子现在售价是2700英镑。
图源/极目新闻
作为《国家宝藏》《清平乐》的服装指导、服饰史学者陈诗宇则惋惜地回应:
十几年前,传统服饰圈子内就已经注意到马面裙,但对于很多设计师来说,马面裙太“老土”。
前有剧组大胆呈现满屏日本风,后有大牌“剽窃”传统服饰,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讽刺吗?
说到底,这还是归结于我们的不重视。
无论是主观媚日,还是单纯无知,既然生在中国,作为一个文艺创作者,理应承担着自己应有的责任,别忘了历史,别忘了自己是谁。
点个[在看],保护中国的文化。
作者:我是Quasimodo,人称小Q,寻些人,讲他们的故事。图源:网络,侵删。
-
当前时讯:“大师”落网!受害者痛斥:妈妈至今不信他是骗子杨涛鸣是谁?杨涛鸣在线下培训现场,受访者李滔(化名)提供在浙江吸引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宣传中,他是自
-
天天速递!Consul 的架构和设计思路Consul是一种分布式服务发现和配置管理工具,由HashiCorp开发和维护。它提供了一种可扩展的,高可用的系统
-
【环球财经】外国投资者持续从内罗毕证券交易所退出肯尼亚金融市场监管机构表示,由于发达经济体的利率持续上升,外国投资者在2023年第一季度持续从内罗毕证券
-
环球消息!2023上海车展观察:汽车加速演变,正成为智能“大号终端”汽车智能化的浪潮渐进,人们不禁要问——汽车会演变为智能“大号终端”吗?业内人士表示,汽车智能化竞速赛
-
硝化反应的难易怎么判断(硝化反应的难易顺序) 天天新消息1、看苯环上的取代基是邻对位取代基还是间位取代基。2、邻对位取代基有活化苯环的功能,卤原子除外。3、间
-
当前时讯:“大师”落网!受害者痛斥:妈妈至今不信他是骗子
2023-04-23 09:10:52
-
天天速递!Consul 的架构和设计思路
2023-04-23 08:54:55
-
【环球财经】外国投资者持续从内罗毕证券交易所退出
2023-04-23 08:34:33
-
环球消息!2023上海车展观察:汽车加速演变,正成为智能“大号终端”
2023-04-23 08:32:02
-
硝化反应的难易怎么判断(硝化反应的难易顺序) 天天新消息
2023-04-23 08: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