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在观网陪你过夏天的谷智轩。这个夏天热得有点不寻常——我所在的上海,最高气温动不动就突破40℃,本月已经热到连破150年来的气象纪录。不仅是上海,在强盛的副热带高压下,全国共有数十个国家级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这条命,是什么东西给的呢?请大家先刷在公屏上。我小的时候,空调绝对算得上“奢侈品”,就算家里装了,也舍不得电费,能吹空调的日子真的不多。到了今天,不用说在城市里了,空调在农村家庭,也逐渐变成了“刚需”。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空调产业,起步其实很晚。但短短20年间,中国人就走向了“空调自由”,这期间发生了什么?本期《轩讲》就来聊一聊,空调是如何走入中国的千家万户的?
空调产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标准化”。同样是白色家电,不同冰箱有容量大小的差异、洗衣机也分滚筒和波轮,有的还自带加热烘干功能,满足不同户型以及个性化的需求。但空调却不太一样,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空调,可能在外观上会有一些区别,不同压缩机的制冷功率,也可能有差异。但归根结底,大家买空调,不管什么品牌,吹出来的都是冷风,很难感受到有什么区别。而空调产品的更新迭代也很慢,十年前的型号,和今年的型号相比,在核心功能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空调厂商,想通过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走差异化的发展路线,很难。空调厂商的科技创新,更多在于掌握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上,而这些,都是消费者不容易感受到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水平不发达,发电量也不高,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通电,而空调属于“高耗能产业”,一度被限制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开始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而早期的中国家电产业,几乎就是一片空白,供不应求,行业因此高速扩张。为了满足短缺的消费市场,家电厂商从国外大量引进二手生产线,再配合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和低价策略,就可以迅速抢占市场。厂商只会发明概念,几乎没有核心技术上的创新,大家都是“方案整合商”,核心零部件几乎都依赖进口。但受益于当时市场需求庞大,空调只要能造出来,就不愁卖不出去。90年代中国的空调产业,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供不应求,行业进入门槛很低,但利润却很高。每到夏天,空调就会进入销售旺季,人们只要手头稍微富裕一点,就会考虑给家里置办一个空调。于是,企业纷纷引入产线,进军空调产业。到2002年,全国共有400多家生产空调的厂商,产品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02年4月,一个叫奥克斯的二线空调厂,发表了一份《空调制造成本白皮书》,将旗下空调的价格进行拆分,指出其一台售价1880元的1.5匹冷暖型空调里,生产成本为1378元、销售费用为370元、商家利润为80元、厂家利润为52元,除了压缩机等核心零部件需要进口外,其他都是业内公认的好用料。奥克斯宣布旗下16款主力机型全线降价,拉开了空调行业价格战的序幕。空调行业发展早期,社会缺乏比较、了解家电产品的信息渠道,行业信息高度不透明,人们更愿意信任听过名字的“品牌货”。比起一线空调大厂,不太出名的二线小厂商,更有意愿通过降价,来抢占市场。奥克斯率先降价后,格兰仕、长虹、华高等品牌,纷纷降低了旗下空调产品的价格。到了次年,格力、美的、海尔等一线大厂,也加入价格战,靠在前期积累的良好口碑和技术优势,对小企业进行围剿。从2001年到2004年,中国空调内销出货均价,从2835元,锐降到了1600元。
21世纪初,中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每年都有大量农民进城置业、返乡盖楼,作为“三大件”之一的空调,销量自然也是水涨船高。而空调厂商互相打价格战,又纷纷拉低空调价格,进一步刺激了空调销售的火爆。几轮价格战下来后,春兰、华宝等传统的一线厂商,由于经营不善逐渐衰落;格力、美的则坐稳了第一梯队的宝座;也有像奥克斯这样的厂商,在价格战中,成功以价博量,挤进了行业前五的位置。当然,在价格战中,活下来的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三、四线品牌,由于本身技术含量不高,毛利率太低,单靠降价难以维持住市场,既赔了本,也没赚到吆喝。到价格战末期,全国空调产能大幅扩张,导致进口压缩机供不应求,成本大幅抬升,再叠加国际铜价、铝价上升,小厂们扛不住一轮轮价格战,最后要么被大厂吞并,要么破产倒闭。
与此同时发生的,还有像国美、苏宁这样的大型家电连锁商场快速崛起,成了一二线城市家电销售的主力军,靠着规模优势,向空调制造商们压低集中采购的价格。此时各个空调厂商们,还处在激烈的价格战竞争之中,面对大型家电连锁商场缺乏议价权,导致利润又被下游的销售端蚕食。到2005年,全国只剩下了50来家空调品牌,2008年只剩了不到30家。价格战结束后,还活下来的国产空调品牌,纷纷调整经营策略,开始深度整合产业链,向行业上下游延伸,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
早在1998年,美的就收购了东芝万家乐压缩机和电机公司,进入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此后又于2000年,收购了美芝制冷设备和美芝机电公司,2004年又和东芝开利签署合作协议,先后收购荣事达、华凌,全面巩固自身在制冷领域的技术优势。而格力则稍晚一些,于2004年,收购了珠海凌达压缩机公司70%的股权,2006年收购了珠海凯邦电机,2009年又与日本大金合资,设立精密模具公司和机电设备公司。行业巨头向上游产业链整合延伸,掌握了自主研发与生产核心零部件的能力,同时也控制住了生产成本,实现更高的毛利率,有了更大的定价空间,最终顶住了一轮轮行业价格战,与原材料上涨的压力,构筑起其对二三线空调厂的优势,坐稳了产业第一梯队的位置。
在家电行业起步初期,中国城市化水平还很低,当时既没有覆盖全国的零售平台,也没有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家电厂商把空调造出来后,想要卖出去,只能依赖一些传统渠道,主要就是过去就有的国营百货公司和供销社。家电厂商单纯负责生产,只设立一个对外的供销科,负责采购原材料和给产品定价。整个90年代,百货商场都是空调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但这种经营模式,后来遇到了瓶颈,因为空调行业销售扩张的速度很快,而国营百货公司的数量就那么多。单靠百货公司,已经没有办法覆盖所有的销售区域了,于是专业的家电连锁商场和专卖店,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百货公司。当时,像苏宁、国美这样的大型家电连锁商场,在一二线城市里快速扩张,很快就成了最主要的家电销售渠道。空调厂商,需要借助这些大型家电连锁商场,解决空调的销路问题。
以苏宁、国美为代表的大型家电连锁商场,和以格力、美的为代表的空调制造商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矛盾。一方面,制造商能够借此,扩展销售渠道,提高销量。另一边,大型家电连锁商场,也会利用自身巨大的客流量,压低采购价格,向厂家收取“进场费”,延期支付上游供应商的货款资金,用低价吸引更多客户,提高自身渠道的影响力,但这么做,却伤害了空调企业的利润。
2004年,格力与国美,矛盾公开化了。原因是国美成都分公司开展空调促销,把原价1680元的挂机,降价到了1000元,把原价3650元的柜机,降价到了2650元。国美搞空调促销,价格比当地很多格力专卖店都便宜,把专卖店的生意都抢走了。格力得知后,立刻要求国美停止降价行为,并且要对方道歉。双方协商未果,最终导致格力决定撤出国美,不再向国美供货,开始在自建专卖店上发力。空调厂家“苦连锁商场久矣”,格力是国内空调厂的巨头,有格力在先,其他的厂商,也纷纷开始自建空调专卖店。2007年,格力把其股份中的10%,转让给由销售公司出资成立的河北京海,把渠道经销商与自身的利益绑定。2006年,美的开始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八座城市,与经销商试点成立合资销售公司,并且在两年后,把空调产品管理中心,全部转为销售公司,从过去的职业经理人被动考核,变成自负盈亏。
自建渠道,虽然花费了厂商很多成本和精力,但厂商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灵活扩张的空间。当时国内一二线城市的空调普及率已经很高了,很难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而在众多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的农村、乡镇里,却依然有许多地方没有空调。2005年后,苏宁、国美一度想把家电连锁商场开到三四线城市,但受限于人口密度、消费水平、物流成本等因素,进展不是非常顺利,这就给了拥有自建渠道的空调厂商发展的空间。毕竟,开一个品牌空调专卖店,并不用很高的投入,比在三四线城市建个大型连锁家电商场,还是容易多了。以格力、美的为代表的空调大厂,通过自建的专卖店,在三四线城市和乡镇攻城略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全国各地大兴土木,给房地产经济烧了一把火。而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又带动了空调装机的火爆。2009年,空调被纳入家电下乡政策补贴范围。相关政策规定,下乡产品必须是3级能效以上,明确淘汰4、5级的高能耗空调。家电下乡政策,使得以格力、美的为代表的、在三四线城市拥有自建渠道,并且掌握核心零部件生产技术的空调大厂,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格力、美的借助家电下乡的政策红利,加大了领先优势,成为了空调行业中无可争议的两大龙头。回过头来看,自建销售渠道,为像格力、美的这样的一线空调大厂,带来了长达十多年的增长红利,确立了其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
而近些年来,互联网解决了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完善,降低了家电的运输成本,电商平台也降低了仓储的费用。这些都提高了线上电商品牌的商品流通效率,又使得二线以及新兴的家电厂受益。过去,任何品牌的家电,想要卖到全国各地,都需要通过数年的耕耘,建立自己分销网络。对那个年代有记忆的观众应该知道,有些小品牌的家电,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买到,小县城是买不到的。
而如今,二线以及新兴空调厂家,不再需要经过层层分销体系,只需要打造品牌爆款,通过互联网营销渠道,就可以直接将产品送到消费者家中。二线的空调厂商,比一线空调厂商,更积极地拥抱互联网电商渠道。过去,一线厂商积极扩展线下渠道,努力把产品卖到最偏远的乡镇。但多级分销渠道,也导致其间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利润,每多一个环节,就多了一层费用。空调的销售价格中,空调本身的成本不到50%,剩下的都是品牌、销售公司、仓储、租金、代理商和门店的费用。一线的空调品牌,如果在线上优惠力度过大,就会伤害线下门店的利益。有买过家电的朋友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同样型号的家电,在线上比了很久的价格,结果到一些线下的门店问问,居然可以比线卖上的便宜很多,这就是传统渠道分销体系不适应新时代的表现。
像我这个年纪的中青年,不少都是比较“社恐”的,在线下的商场买点东西,都不会讲价,还得带上亲戚朋友当“技术顾问”。我就有不少家电,是在网上买的,买之前还会参考其他up主的开箱体验,不太迷信“大品牌”。过去的二线家电厂商,和新兴的互联网家电品牌们,在线下时代,本来就缺乏销售渠道,无法与家电龙头们抗衡,所以在拥抱互联网线上销售时,会更加积极,靠着“高性价比”,抢占一线家电品牌的市场。随着中国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工业制造水平不断提高,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物美价廉的家电,像空调一样,走进每个中国人的家庭。
节目最后,又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吟唱环节了。观察者网是一家独立而负责任的新闻网站,我们秉持全球视野、中国关怀的理念,为大家制作节目。想要支持我们的朋友,可以加入付费会员频道观察员,年费198,使用我的邀请码007可立减十元。现在充值和续费的用户,还有机会领取观网军工组限量版T恤一件,三种款式随机发货,限量600套,大家赶紧行动吧!
-
当前时讯:“大师”落网!受害者痛斥:妈妈至今不信他是骗子杨涛鸣是谁?杨涛鸣在线下培训现场,受访者李滔(化名)提供在浙江吸引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宣传中,他是自
-
天天速递!Consul 的架构和设计思路Consul是一种分布式服务发现和配置管理工具,由HashiCorp开发和维护。它提供了一种可扩展的,高可用的系统
-
【环球财经】外国投资者持续从内罗毕证券交易所退出肯尼亚金融市场监管机构表示,由于发达经济体的利率持续上升,外国投资者在2023年第一季度持续从内罗毕证券
-
环球消息!2023上海车展观察:汽车加速演变,正成为智能“大号终端”汽车智能化的浪潮渐进,人们不禁要问——汽车会演变为智能“大号终端”吗?业内人士表示,汽车智能化竞速赛
-
硝化反应的难易怎么判断(硝化反应的难易顺序) 天天新消息1、看苯环上的取代基是邻对位取代基还是间位取代基。2、邻对位取代基有活化苯环的功能,卤原子除外。3、间
-
当前时讯:“大师”落网!受害者痛斥:妈妈至今不信他是骗子
2023-04-23 09:10:52
-
天天速递!Consul 的架构和设计思路
2023-04-23 08:54:55
-
【环球财经】外国投资者持续从内罗毕证券交易所退出
2023-04-23 08:34:33
-
环球消息!2023上海车展观察:汽车加速演变,正成为智能“大号终端”
2023-04-23 08:32:02
-
硝化反应的难易怎么判断(硝化反应的难易顺序) 天天新消息
2023-04-23 08: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