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全球球精选!怎么看待影视片展示的落后与苦难?
2022-07-31 15:46:57 来源: 王若愚

【王若愚原创作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一阶段,海清主演的电影《隐入尘烟》在舆论圈引发了截然不同的看法。有反对者认为,这部剧还是在走“展示落后的一面”来吸引关注,特别是讨好一些西方人的有色眼镜;但也有很多支持者认为,现在农村的生活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先进的地区比城市还要好,落后的地方也很艰难,影视剧只是对这种落后的一种还原,谈不上什么特意丑化与讨好。

其实,类似这样的争议,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一直存在。80年代最火的《红高粱》,以炽热浓艳的色彩、富有东方魅力的故事,赢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等诸多大奖。然而,当时即有评论指出,《红高粱》“折射的落后文明是旧中国的真实写照,但是相应地迎合了西方东方主义者的欣赏品味”。此后,只要有类似的电影在国际获奖,都往往难以逃避“讨好西方”的标签指责。

说到这,不得不说一些当时的“独立导演”了,像贾樟柯、李杨。他们拍摄的电影,大多没有经过审批就参加了国际电影节的评奖,往往还能夺得大奖。然而,由于这样的行为违反了电影拍摄的要求,他们也会受到惩罚,比如写检讨,几年内不得拍摄电影等等。

贾樟柯拍了二十多年的“禁片”,首部剧情长篇《小武》一举夺得多个国际大奖,《三峡好人》和《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等也频频受到国际电影节的青睐。但他的电影里,看似空洞无聊的剧情,几乎“游手好闲”、“无事可做”的主人公,以及大量城乡边缘地带的场景,也让人感到异常的压抑。自然,很多人都给他贴上了“贩卖落后”的标签。

导演李杨也是一个用情怀和家底在拍摄电影的“异类”。当时他在德国留学时,靠拍摄纪录片和开旅游公司赚取了第一桶金,回国时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可以说生活比较安稳了。后来却为了拍摄电影,几次用房子作为抵押,向银行借用贷款。处女作《盲井》居然拿下了银熊奖,这也是这个奖项空了15年之后首度颁出。当年还是稚气未脱的王宝强,靠着这部电影走上了舞台,后来一步步成为了明星。

李杨用了十多年时间,完成了“盲”三部曲,分别是《盲井》、《盲山》和《盲道》,关注的主体无一例外都是城乡的边缘群体,包括“两块石头夹着一块肉”的煤矿工人,被拐卖的妇女,以及城市流浪儿童。他的电影大部分无法上映,有的虽然勉强上映了,票房也是十分惨淡,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曾经,我是很坚持地认为,这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电影,就是为了迎合西方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是用“落后得关注、讨欢喜”。但让我的想法发生改变的,是今年年初,江苏徐州“铁链锁住被拐妇女”的新闻引发媒体关注,很多人又谈起了《盲山》。当时,有人建议李杨趁机收取版权费、收回拍摄成本,他却发布朋友圈表示,为了打击买卖妇女的罪恶,欢迎网友免费转发、观看。

或许,这就是我们社会的复杂之处。我们这个社会,既有高楼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的光鲜都市,也有贫瘠落后、环境闭塞的农村,既有月入不菲、出入高档场合的上流社会,也有为一日三餐犯难的底层群众,我们有先进的卫星、轮船和高铁,也有靠着牛车和拖拉机出行的山道。这些都在同样的一个场景中出现,每一个切面都似乎能代表中国,也似乎并不是“真实的中国”。

影视片展示落后与苦难,这绝不能简单以“用阴暗面来迎合讨好”来作彻底否定导演的初心,也不应该用“这就是真实的落后,我们应该质疑”之类的“定体问”来否定,关键是要看导演是怎么把握尺度,听听导演背后的创作理念和思路,想想电影的整体基调和色彩风格,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得出一个相对公允的结论。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这种“落后与困难”中,更多地思考这些现象是缘何产生的,我们又该怎么努力去改变?只有这样努力去做,我们才能更好地改变这种面貌!

责任编辑:zN_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