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环球即时:军迷常见误解:巷战中要用小口径高射速,不要大口径
2022-09-19 22:33:12 来源: 沉柯

【本文来自《当代巷战的主要难题,说到底仍然是火力不足》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资料图片)

wingbros

城市环境可以让防守部队更加隐蔽,进攻部队会存在视野受限、射界受限、行动受限、难以协调配合、投鼠忌器等等问题。所以开发专门的巷战装备是有必要的。不光是火力,还有防护、信息化等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地面装备的火力上,巷战武器一般用不着大量的反装甲弹药,更多的是对付坚固工事/建筑的弹药以及杀伤人员的弹药。因为城市再堡垒化,仍然是民用建筑为主,多数民用建筑都有大量的窗户,不是所有的墙体都是高强度的钢筋混凝土。小口径机关炮在封窗、穿墙上仍然很有威力,但是仰角要大,要达到高炮水平。配上可以快速发射的重型火箭筒或者反坦克导弹,射距不用远,能在远处打击的装甲目标不需要专用巷战装备去打。但反应速度要快,威力要大。因为很可能转个弯迎面撞上。这些武器如果难以塞在一个炮塔里,可以按车组配置,形成配合。说到炮塔,巷战武器应该是“多炮塔”的,就是主炮塔配合武器站,尽可能做到可以同时打击多个方向。

再一个,如果有可能,尽可能装备智能化弹药和威力可调弹药。这样可以打击一些位置刁钻的目标,并且尽可能减少附带损伤。而且巷战环境中,可能在射击方向/区域存在敌我近距离交错问题,这时只有大威力弹药也无法发扬火力。

最后,大口径大威力弹药不用太多,中小口径弹药要尽可能多,保证火力持续性。

防护方面,要准备随时应对来自任何一个方向的大家,防御应该是全向的,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而且还不能太依赖反应装甲。因为巷战环境中,很可能车旁边就是自己人。主动防护也存在附带伤害问题,而且还有反应时间问题,巷战可能也就是几百米外打过来的,近的可能在1-2百米以内,反应时间未必够。所以更多要靠壳硬。最后可能高度接近只装机枪的M1A2C的感觉。

由于对于防护存在高度变态的要求,必然导致车重非常夸张。为了尽可能减少车重,全向防护的情况下就只能缩小车体。里面的乘员数量要尽可能少。基本排除步兵战车的配备,可以理解成一个步兵班2-3辆车,车上车下都是他们。武器操作界面就要尽可能简易,贴近单兵武器习惯,减少额外训练压力。驾驶方面倒是压力不大,只要驾驶感受接近汽车,做到人人能开也不难。

考虑到再强的防护也是可以打穿的,逃生通道要考虑周全,多方位、方便、便捷,要能尽可能给乘员提供脱离掩护。

态势感知方面,一是上下左右四面八方都要白光、红外、广角、望远,声光电尽可能全覆盖到,另一方面要有强大的平台间通讯能力,可以跟其他车辆、飞机、无人平台、单兵等等联网,保证在复杂的环境中耳聪目明,同时应对多方向威胁。最好还能遥控,哪怕是有线遥控。比如前后两辆车,后面车里有人,前面车无人,通过柔性的链接缆线连接两辆车,前后相距20-30米,前车就干冒头吸引火力的活。

动力方面,可以采用轮式,柴油、电动、混动都行,不必跑得快,但待机时间一定要够长。

上面说的是地面装甲车辆。天上还要配上各种无人机,地上各种小型无人车和机器人等等。比如可以搞一种趴窗户无人机,直接能从窗户飞进去,挨家挨户转一圈看看里面有没有藏武装人员,不必非要爬楼。发现那间屋子里有,即便无人机被干掉了,后面可以直接跟个自带榴弹的自杀无人机进去或者直接用炮把这间屋子炸了。大型长航时无人机需要一种飞得够久,载弹量超大的作为武库机,保持在一定高度盘旋,负责几片街区,一旦给了目标数据直接一枚小制导炸弹飞下去。

形成一种局面,就是打我头几下不一定打得动,但开火基本就会被锁定干掉;移动会被看到,不动又会被找上门;守军人多没共军高达多。

军迷常见误解:巷战中要用小口径高射速,不要大口径。

实际上巷战因为掩体太多,最需要的就是能快速破障的武器,费卢杰战场上曾有过两辆M2打光弹药都没能清楚房屋里的火力点,最后M1过来一炮入魂的战例。问题并不在于机关炮无法打穿墙体,而在于无法快速歼敌导致敌人有机会缩入楼内房间,并转移阵地从别的窗口冒出来。于是必须要用一炮入魂的方式,在敌人转移前消灭对手。而现阶段最符合要求的就是高膛压大口径火炮。

另一个常见误解是过度强调全向防御和全向射击。

一个作战单位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防御得住针对自己的伏击的,一个炮塔撑死只能警戒一个方向,面对其他方向打来的伏击,来不及就是来不及。要保护生存,仅凭该作战单位自身的防御是不够的。陆军不是单打独斗,全方位的警戒应当要依靠车辆与车辆之间的相互掩护来完成。

要追求的不是硬抗敌人,然后反击,而是有敌人瞄准我,就会先被掩护我的队友打击,消灭不掉就火力压制,压制失败了我再靠自身防御硬抗。

责任编辑:zN_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