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世界速看:​《我的县长父亲》《我的名校儿子》,谁该删文?!
2022-09-20 08:45:00 来源: 西域都护

最近一篇名为《我的县长父亲》的文章获奖以后,在网上引起了巨大舆论,网友对其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该删、有的认为不该删。很多人似乎是将对《我的某某父亲》这类文章的厌恶一次性发泄在了这次事件中,而这些人可能就看了个标题,压根就没有看完文章。在这里贴出来,大家尽量看完文章(后面还有一篇文章,更要看完):


(相关资料图)

不过,笔者想借着这次事件来说一说另一篇更有“味道”的文章,这是我的一个朋友转发给我的,一篇名为《感恩祖国,感恩党》的“感恩文章”,或许应该叫《我的名校儿子》更为贴切,全文围绕儿子的成长展开,它更值得我们的讨论与深思。来看原文:

(为保护作者隐私,我在作者姓名处打了码,见谅)

相信大家都知道,第一篇获奖文章被人骂到删文。但是,第二篇却大行其道,登上党刊。那我们来对比一下两篇文章,看看哪篇文章,更应该删文?

《我的县长父亲》文中,父亲拒绝了大嫂一家接自己班,也拒绝了替二哥做“稍微”的变通,更是拒绝了为堂哥“转正”。

《我的名校儿子》中,父亲却在为孩子享受了学费全免政策、在校长的特意关照下,学校食堂为其儿子做了一碗“清真拉面”、没有考上高中而因为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上了重点高中等,而沾沾自喜。

这让笔者不禁感叹:同为领导干部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而更应该被批评指正的行为又为什么能够冠冕堂皇地在党刊里刊发?

在这篇文章中,这位父亲说到自己的儿子享受到了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儿子的学费和书杂费获得了全免政策;学校在得知儿子生日时,食堂专门为其提供了一碗“清真面条”等等。笔者看到这些真的是属实震惊,难道这是什么值得“赞扬”的事情吗?

笔者认为这篇文章里的父亲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应该更明白那些“免学杂费”的政策应该提供给真正需要的人吗?什么时候少数民族身份成为了能够无限获得所谓“优惠政策”的代表?难道少数民族就一定贫穷吗?难道是少数民族就一定需要这些优惠政策吗?我想不是。这些优惠政策并不是给予某个特定的民族群体,而是向那些真正因家庭条件不好而需要这些政策的群体所提供。《感恩祖国,感恩党》文章开头,开宗明义说道,自己是大都市的少数民族,他能够当上市伊协代表,相比生活不会太差,最起码应该是中上水平。那么,他在享受这些政策的时候就这么心安理得吗?

可以试想一下,一个领导干部会家庭困难到无法给孩子提供正常的教育吗?是的,领导干部要清廉,但是我想他们的正常工资是有能力在不接受所谓的“优惠政策”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自己的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的!

然而,笔者认为这并不是最为“可笑”的,让人更为震惊是在文章后面所提到,在校长的特意关照下,学校食堂为了儿子专门提供了一碗“清真拉面”。这让笔者不禁怀疑,这个父亲的党性是否是足够纯真的!众所周知,清真是一个宗教概念,也许有人会说这早已成为了一种饮食习惯。是的,它可能确实成为了一些人的饮食习惯,但这并不是某个民族所谓的饮食习惯、民族文化,更不应该是获得特权的工具!文章里,这位父亲有提到自己是一位党员干部,也有提到自己的孩子也在积极入党,成为了一名积极分子。因此,作为一名党员以及即将成为党员的个体,难道连这点政治觉悟都没有吗?

类似的事情,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网络中出现的太多,笔者认为为什么会屡屡出现这样的错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国内对于“民族团结”有着太多的误解。

其实能够猜出来,为什么这个党刊会发表这样一个文章,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宣传方面的无知导致的!能够理解,他们或许是通过这样一篇文章来表达党对少数民族同胞的关怀,表达各民族之前的互相团结,但笔者认为大可不必用这种方式。这样的宣传内容并不会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反而只会各民族之间的误解越来越深,隔阂越来越大,只会让其他民族同胞再一次感受到不公!难道现实生活中就没有真实的故事值得歌颂吗?我想不是。

笔者的朋友圈里就有这样一位党员干部,一直以来都在坚持资助自己曾经驻村过的村庄里的少数民族学生;笔者在大学期间也曾受到过一位党员干部的帮助。难道这些不是更值得宣传吗?难道这才不是真正表现了党对少数民族的关照吗?宣传没有用在对的事情上,并不会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还可能会“好心办坏事”!

笔者认为,不要因为一个标题就对“县长父亲”苛责,而是去批评指正那些“嘴上满是感恩,心里全是特权”的父亲!

作者:娜娜,一名仗义执言的新疆维吾尔族姑娘。

责任编辑:zN_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