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世界观点:我们现在该怎么指导自己以及孩子读书——一个读书专业人士的经验之谈
2022-09-21 15:33:58 来源: 虞奇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相关资料图)

——陆游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的事如同世间男女情事,书上的理论知识只能是开胃的前菜。

我们的传统教育总是劝人读书而且书读的越多越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现在来看,让我这读书人人生若再走一遍,我肯定不会读那么多书。

文化冲击始于在美国时。我有一个朋友,孩子非常喜欢读书。偶然一个机会得知,他们夫妻居然限制他的小孩的读书时间。这跟中国人的观念太不一样,我们不是开卷有益吗?况且他们是硕士学位,按我们的标准还算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带头反智?好奇的我打探了一下,原来是因为他的小孩过于沉迷于书本,而他觉得人如果沉浸在一个纸面世界,不能接触到真正的生活,这对小孩的成长是不好的。他希望小朋友能用更多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社区活动……如禅宗当头棒喝,于无声处听惊雷。我曾很骄傲自己是读书人,有点类同于自鸣得意鹤立鸡群的味道,还很自负地认为我的阅读的量很大,阅读的广度很宽。但自己却从来没有审视过这件事的意义?作为一个自以为能在书本之中识乾坤的知识分子,很不应该啊。先说结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中没有颜如玉,可惜我大把青春好时光。

我现在的读书观是这样的:

最最重要的第一点是多会几门语言,会不同的语言,你看到的世界会不一样。我相信如果我会西班牙文,那我将会看到的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美洲和西班牙,可惜我只能通过异族的语言来理解这个奇妙鲜活的世界。除了极少数的有天赋异禀的语言奇才,在成人阶段学习语言的确是一件苦事。至于,对学习语言最好的童年的错过,没有能读多一种语言的遗憾,本质是取决于时代的条件,家庭的环境,和父辈的眼界。所以,这点主要不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而更加多是我们作为长辈对晚辈们的期许。

第二点,书与书不是平等的。所有的书都像森林一样,很多书都是从经典们中生长出来的,有的书是树叶,有的书是枝干,所以你要顺着书的经典的纹路往下爬,要读根上的书,把它给吃透掌握了,再读几本主干上的书,至于其它旁支类的书就变得可读可不读。举个例子,中国很多思想从《论语》过来,那就需要把《论语》都看一遍,至少你会知道许多思想的变化;如果在西方文化来说,至少要读一遍《圣经》,起码要知道里面的故事,然后顺着故事往下延申,对西方文化系统的理解会有条理很多。重点来了,一个类型的书没有必要反复看。譬如武侠小说,就是金庸也无须本本都看,其实只要看他几本经典的书即可,因为大师固然也在进步但大师也是在重复自己。除了《鹿鼎记》,这本是反武侠的武侠小说。至于其它的武侠小说作者的书,像古龙、梁羽生,有没有必要看?其实就是性价比的问题了。如果人生能再来一次我可能就不看了,有这个时间我可能会多识点男女情事,增加一点人生阅历,最糟哪怕是多打一份工可能对我的人生帮助更大。

就是读专业书也一样,一大要害处就是你要把有限的时间来决定要读哪些书。一样的道理,几本经典的书把它看透,然后重点关注几十本创造研究范例定义学术方向的书就够了,其它的书不看也罢,或者草草翻一下,关注点就是有什么亮点,有什么言他人未言之事即可。

第三点,有种说法,人的成熟的要义就是在社会规范给你的一套教科书之外,自己要寻找到的另一套自己的教科书。我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此言深得吾心。这才是读书的要义,读到此等境界,也足够了。个人以为还有一大要紧处,明白了可以涨十年功力。不可以仅仅以西方世界的教科书来对照儒家社会的教科书,或者与之相反。就我而言,有四套教科书,分别是中国和盎格鲁·撒克逊世界,正统和非正统的。我若懂阿拉伯语或日本语,也许还可以再加上四套。只有这样,你才会在知识体系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判断,不会轻意地被人洗了脑,不会人言亦云了无新意。

第四点,司马迁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现代社会应该是读千卷书行千万里路。我觉得行千万里路更重要,虽然说行千万里路没有理性世界的指引有些时候会迷糊,但更加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直觉判断,你的直觉判断才是人生路上的北极星。刘项原来不读书。这句话应该做褒义解,读书的多与少应该与绝大部份人生幸福无关。虽然,我的天国是有自己图书馆的,但也只是个人癖好而已,如同一点美人痣,略增风情而已,优越感是万万要不得的。

我们其实有一个问题,把读书太过神圣化了,这篇文章仅仅算是《罪已诏》。太于理性太于相信精英阶级肯定会把人类社会带入歧途,不过这是另一文章的题目了。

本文由公众号:【虞奇花】(ID:yuqihua_578)原创,喜欢我就点击关注我吧

责任编辑:zN_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