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我,24岁,在香港实现财务自由
2022-10-26 17:25:40 来源: 香港体验官

我在24岁的时候基本已实现财务自由。

到目前为止,工作也单纯只是为了扩展社交和生活圈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想给大家讲讲我的家族故事。

也正是由于几代人的努力(当然也有一些运气存在),慢慢积累到今天的财富。

这还要从我那在满清时代光绪年间做御厨的太爷说起。

毕竟我太年轻了,其实我也没有亲身见过太爷。

他在御膳厨房的事迹我也是通过我爷爷、爸爸和其他长辈的分享得知的。

我太爷只是光绪年间在御膳厨房工作,并没有在溥仪年代工作过(也就是满清灭亡之前的那几年)。

后来政局不稳,虽然他那时年纪还是很轻,但是选择急流勇退,告“老”还乡。

最早我的太爷只是御膳厨房负责预备食材的一个小御厨。

他入宫那年只有十三岁,却被安排到为东太后慈安预备膳食的厨房里工作。

东太后慈安

那时两宫垂帘听政,能够进入到太后的御膳厨房实属不易。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亲戚在满清时代做官以致他能在这重要地方担任官职。

任职初期他就负责预备一些简单食材,例如洗菜、切食材等等。

数年后,刚好慈禧太后的御膳厨房不够人,他就被安排到西太后的地方工作。

不知道他是不是能够预备很多的捻手小菜,从此便平步青云。

官职也没有做到特别高,就是现代的中层位置吧!

在那个年代,能够担任要职,那你就会被很多人巴结。

有不少人为了能够见西太后慈禧一面,极力巴结高级御膳和高官。

慈禧太后(中)

那时西太后慈禧权倾朝野,他的厨房团队其实有一百多人,能做大概过千道菜。

尤其慈禧太后很喜欢热闹。

还记得爷爷说过,有一年在颐和园西太后庆祝生辰,宴请了各级官员和各国使节。

由预备材料到将美食都准备给慈禧太后享用,足足准备了一个星期。

慈禧独爱菜肴有清炖鸭舌、鸭掌、西瓜盅,慈禧喜欢的点心是烧卖。

看上来很多是寻常食材,但制作起来一点也不简单。

慈禧太后的御膳厨房其实也叫作“寿膳房”和“西厨房”,有炉灶、御厨、杂工,多不胜数。

西太后用餐时讲究排场,亲信在旁,所有器皿也是用黄色,花纹是龙纹,或是寿字。

大家可能会问如果烹调得差的菜肴,她品尝后会不会如暴君般给御厨斩杀?

倒也没有!以我所知,她只会将不合胃口的菜赏给大臣吃。

而每次到御花园散步,为了迎合食欲很好的太后,近身必须随时奉上小食。

而且也要准备炉灶,方便进行小烹调。

众多故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当时八国联军之役,列强正准备攻入紫禁城。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慌忙带着大臣、家眷,还有厨房一行数千人逃离北京紫禁城。

那时凡是在御膳厨房工作的人都要背着多个煮食炉具和器皿,也要带备少量新鲜食材离开京城。

由于带备的食材并不足够,低级官员只可以吃稀粥和薯仔充饥。

而厨房工却要饿着肚子准备香喷喷的食物予太后和高级官员。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京经过大清门的队伍

正是经历这战役之后,那时只是四十多岁的太爷决定告老还乡。

亦有感于北京和天津一带实在太混乱,且年年战火,他拿着积蓄去了广州生活,开了一家餐馆。

学会急流勇退并不是什么坏事。

据长辈所说,原本在厨房的人里有不少也被征召到前线工作,包括为士兵准备食物充饥。

打着曾做过御厨的旗号,太爷在广州餐馆的生意越做越大,地方也扩充了。

满清灭亡并没有对生意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反之,洋人崇尚中国文化,差不多有六、七成的客人都是西方人。

我太爷其实是个古旧的人,墙上的餐牌皆是满清皇族喜爱的食物。

虽然我爷爷并没有像太爷一样精通厨艺,但他的半西方思想创建了不少现今称之为fusion的食物(融合菜)。

刚才提及的西瓜盅便是一个好例子。

以欧战为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餐馆的营运也没有太大影响,随后在广州和虎门还多开了一间分店。

和大部份香港人一样,因为20世纪的战争,很多人将资产变卖来到香港发展,我的爷爷也一样。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爷爷才决定举家去到香港逃避战祸。

时势造英雄,命运也是天注定的。

我爷爷给我爸爸一笔资金创立了当时的玩具厂。

因为60年代贸易禁运的关系,当时的香港需要转型,以致香港的工业发展非常蓬勃。

不知道是我爸爸好运,还是他聪明,顺应时代,押注制造业。

父亲的生意规模没有做得很大,并且赚得的钱也没有用于扩张当时的玩具厂。

而是购入了包括美孚新邨和太古城在内的五个单位。

当时太古城开售的价格只是港币十二万。如果放到现在不出售,40年来已涨价高达50倍了!

而美孚新邨当时开卖的售价更是不到十万。

当然那时普通文员的月薪只是$100,买楼盘也不是那么容易。

80年代的股票大时代,我爸爸和爷爷没有直接参与,因为他们是比较守旧的人。

坚持“买砖头保值”的概念,他们将所赚得的钱,购买了现在耳熟能详的香港蓝筹屋苑。

十大蓝筹屋苑

到了90年代,鉴于当时香港的移民潮,我爸爸和爷爷决定将手头上二十多个物业的四分之三变现。

提高现金水平,以备不时之需。

当时变现大概赚了二千多万,以当时的物价计算其实已经很多了。

因为他们是守旧派,植根香港这个地方太久了,并没有跟随其他的亲戚朋友移民。

而且这个变现来得正合时,大家也知道九七金融风暴令亚洲的资产包括楼宇暴跌。

回想当时如果在金融风暴之后才变卖大部份资产,我现在只可以勤快地打工了。

我太爷懂得急流勇退的智慧,这哲学理念也深深牢固于我现在的投资路上。

要记着,急流勇退!钱永远是赚不完的。

重点是在相对低位买入和在相对高位卖出,而且不要过早入场。

另外,关于放售于相对高位这个概念,我在股票市场学习到的是:炒预期。

当一个消息已经得到证实,那便是大户散货之时!

还记得多年前阿里巴巴的蚂蚁集团准备在香港上市,阿里巴巴在港股的股票价格曾经升至差不多$300 。

根据我严守多年的理财哲学,我将所有阿里巴巴股票于传出上市前的一星期以$280卖出。

而并没有在最高位放售,因为投资根本没有所谓的最高位放售,做到也只是幸运而已!

我另外的一个理财哲学是要顺势而行,不要逆天行事。

最近的外汇市场,例如美元持续强势,欧元跌破一算,英镑也因为大规模的减税行动很大机会跌破一算。

也是呼应我早前所说的,不要中途入场。

因为还未确立升势的上升趋势俗称“死猫弹”(回光返照)。

只有底部形态建立了回复升势,便可以在相对低处购入心仪的资产(黄金,楼宇,股票,外汇如是),才可制造财富。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在香港的体验:戳这里

责任编辑:zN_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