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广州为什么会被气溶胶盯上?
2022-11-09 08:39:00 来源: 北海湾拐角

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关注广州这次疫情的

我本来没在意,不过单日新增破千这个数字让我怔了一下

这个数字所意味的走势跟总量有点让人揪心,那这一切背后又是因为什么


(资料图片)

后面广州疫情发布会也很坦诚的总结了原因:

...病毒在楼栋密集、巷道狭窄的环境下,极易造成气溶胶传播...

...城中村人口密度较大,也为快速传播创造了条件...

气溶胶听的耳朵都起茧了,不过具体是什么也有点模糊

城中村也是看过一些电影画面,可能不少小伙伴并没亲眼见过

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倒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想当然的疫情画面

不过当我跟一位学建筑的朋友聊了广州城中村之后

我发现关于这次气溶胶在城中村传播,单纯从建筑来看可能更接近真相

01

住过城中村的人跟我说了三点

这位学建筑的盆友也住过城中村,他很切中要害的说了三个画面

就是这里的房子更多是加层的

截图©生活在花园旁边的珊瑚

左边这栋二层以上颜色就变了,中间这栋直接在楼顶又加建了小两层

还有这种外扩的

截图©生活在花园旁边的珊瑚

类似这种加层&扩建,让城中村就开启泡发模式

各位可以想象一下,就有点像木耳泡水里两小时后的样子

©雾里看花花非雾

而且如果你用无人机从上俯视,整个城中村格局有那种树枝状的、支流状的

更多时候是多种线性的组合

怎么说呢,我为各位找了份论文资料,有点类似这些街道形态的分布

转自《城市肌理视角下城中村改造与更新设计研究》作者:胡奇洋,图片©《斯蒂芬·马歇尔.街道与形态》

如果这是街道分布,没什么问题

但如果这是建筑分布,那对于夏天吹东南季风的广州来说,通风情况并不理想

更何况每个分支再放大一倍以上的时候

当你行走其中就会觉得被团团围住水泄不通

截图©生活在花园旁边的珊瑚

并且有时候还能闻到味道

因为城中村大部分都是雨污不分的,而这也是绝大部分城中村面临的问题

©《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技术探讨》何雄伟

就是雨水从屋顶排入地下排水管道的过程中,和卫生间、厨房相连,和污水一起流入合流管渠,最后进入大市政污水管或者河流管道

建筑加层、分布形态、雨污不分

这差不多是目前城中村最真实的样子

02

那这三点是怎么影响的城中村

说之前,需要说下气溶胶,虽然听的耳朵起茧,但真正说起来这个概念还真不太好说清楚

什么链条式分布、系统式存在,天上的白云、烟囱里的尘埃都属于气溶胶的一种

不过今天不是物理考试,我们可以不用深究气溶胶概念

只要清楚它的两个特点就好

➤ 首先不同于我们跟同事朋友聊天时的飞沫只能传1-2米,气溶胶可以长距离、长时间存在

➤ 其次气溶胶最喜欢的就是空气流通差的密闭空间

带着这两个特点我们看回前面三点

建筑加层扩建问题,几乎是所有城中村面临的问题

被正视过也被重视过,甚至还被放进市长信箱,不过都无济于事

因为这是一个很久远的问题,差不多1992年广州、深圳这边开启第一轮城中村改造开始,城中村内部就开启了疯狂的民房新建&加层

经年累月,城中村建筑密度就上去了,我这位建筑盆友说翻了一倍不止

这里的建筑密度高到难以想象,两栋楼窗对窗可以一起吃个饭

不过就没什么采光可言了

不过离得近在我看来并没有触发什么疫情按钮

但是如果我们再带上这里建筑分布形态,你就会发现这里真的不给风留一点位置

建筑联排就像一座座山一样,把风ss的挡在外面

©抖音号:113853507

这一点再联系上我们前面说的建筑密度

水泄不通、拥挤感都是真的,不过这些都是体感上的好坏

真正会有大问题的地方是通风

或者说的更全一点,应该是采光和通风

没有采光、且通风极差,这样的环境会滋生细菌,且容易感染

再加上雨污不分,居住污水雨水一同排入河流

以及部分下水道年代久远,不便于勘探,也不便于修葺,有些下水管道会部分外露

这样的排水系统也将城市河道纳入传播链

所以总的来看,城中村被气溶胶盯上,跟香港淘大花园一个道理

只不过一个纵向一个横向

03

那这些问题真的没法解决了么

当我们在看到城中村颜值的时候,确实会觉得这样的建筑形态就应该被淘汰吧

但其实城中村对于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来说,非常特殊

他们承载着庞大的居住人口,简单取缔不现实,也会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选择

这件事真的无解么

第一次让我看到城中村原来也可以不一样的,是乔不丝去深圳看了一个因为嵌入物业而改头换面的城中村

就是通过物业管理城中村,让无序变有序,让脏乱变整洁

背后的道理有点类似破窗效应,因为简单的建筑设计、公区植入,会让大家更加爱惜环境不舍得乱丢垃圾

不过后来我发现了实际城中村改造案例中,也有很多硬核的改造手法

比如,城中村不是道路拥挤,没有公共空间么

那就创造空间

比如深圳城中村南头古城改造案例

这里拆除了道路(中山北路)入口建筑,以及后退建筑第一层,这就为道路最大程度争取了宽度和开口

©《城市肌理视角下城市更新案例分析与策略研究》,作者:胡奇洋

这种拆除部分关键建筑,然后整合零碎空间的做法,很难设计

但对于城中村这样的环境来说,寻找空间、整合空间的智慧非常重要

同时拆除部分建筑这个方向,对于密不透风的建筑联排也非常重要

在整个建筑布局形态里,在建筑群联排的东南角,如果可以拆除部分关键建筑

打造这样的公共空间

©《城市肌理视角下城市更新案例分析与策略研究》,作者:胡奇洋

既可以改善建筑群内通风条件,同时也改善城中村生活环境

总之,你会通过这些很艰难的设计,能够找到一些改善城中村的突破口

04

所以挤&密更多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从建筑来看,所有问题就会变的很具象

原来建筑加建、建筑走向,会影响到居住密度,进而叠加在一起影响通风进而影响疫情

以上为正文,来自巧克丽丽

责任编辑:zN_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