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粉丝口中的“爆剧”是“真爆剧”吗?
2022-11-29 20:31:33 来源: 困不困不困

转自微信公众号“央视网”,原标题:《别吹了,这剧没爆》

当下,衡量一部电视剧好与不好,终极标准似乎变成了“爆”。


(资料图)

只要能爆,艺术性和社会性可以先放在一边;只要能爆,演员立刻身价倍增;只要能爆,就能为剧方吸引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

在这个结果导向下,很少有电视剧在制作中能“清心寡欲”、享受过程,都一窝蜂地奔着“爆”去了。一张密密麻麻写满数据的“实绩图”,已经是电视剧收官的标配。

一年到头,作为观众,我们主动或被动地看了不少“爆剧”,但也对一些制作粗糙、人设别扭、三观暧昧的所谓爆款心生疑窦——到底什么样的剧才能称得上“爆剧”?

01

什么是“伪爆剧”?

“爆”字已成剧集宣推的标配“战略武器”。我们统计了今年的各类电视剧,包括仙侠、都市、家庭、历史等多种题材,至少有10部言之凿凿称自己是“爆剧”。

数据显然是“爆剧”称“爆”的基本盘。常规的收视率和网播量,是剧方“纠缠”的重点:剧集在平台上的热度值排名,作为目前剧集网播成绩的直接反馈,这些数字被包装成各种不同的营销话术,出现在一张又一张的“战报”当中。

爱奇艺年初的《人世间》,站内最高热度值达到10098,按这个数据说它是爆剧没有问题。

《人世间》在视频平台的播放表现。图源:云合数据

优酷在上半年,也接连出现了两部站内热度值破万的剧集——《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和《重生之门》。

不过,从受众群体的普及面和媒体的传播度来看,这三部剧虽然在各自播出平台的热度值都已经破万,但表现情况并不在同一水位。

据云合数据显示,三部剧在播期间的连续剧单日市占率峰值差距明显。《人世间》的市占率峰值最高达到33.23%;而另外两部的市占率峰值最高都没超过20%。

爱奇艺明确提出以用户的互动行为(评论、点赞、弹幕等互动数据)、分享行为为重要参考;优酷则把重点放在用户的观看行为上,根据连看、拖拽、收藏、弃剧等数据,计算热度值。可见,甲平台的“热度值1000”和乙平台的“热度值1000”毫无可比性,各家以不同计算体系统计而来的热度值成了缺乏公信力的“自说自话”。

还有一些剧,纯粹靠着“霸屏”热搜榜单,强行让路人“追完”。

剧宣已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流程——剧集在定档、开播之际,都会在各大媒体平台释出稿件宣传、购买前置热搜,甚至在开播之后,不定期投放稿件、“霸屏”影视号,以造成“火爆”的迹象。

路透藏不住、选角满天飞、花絮物料不断更,连主演们也铆足了劲儿宣传,请来圈内好友转发“站台”冲一波KPI。

诚然,宣发可以影响到观众对体感的判断,有时会促使部分人形成“这个剧爆了”的假象。

但太过前置的营销,多少带点“自说自爆”造热度的意思,且最终也极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无效播出”。比如隐去真名改以网友此前起的“花名”自嘲、在剧集开播仅两天上了“八百条”热搜的青春剧男主,自以为是亲近观众、包装巧妙的营销上策,殊不知千帆过尽,归来网友依旧念不顺剧名。

碎片化的热搜,不止会消耗观众的新鲜感,还会消解作品的完整性——观众在热搜上只能获得零星的“爽点”,而无法了解到这部剧的镜头、画面、叙事手法与技巧,恰巧这些都是构成好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深耕剧圈多年的B站吐槽UP主暴躁老王不在家 认为,所谓“自说自爆”是百分之百可被复制的,下一部依旧可以用流水线的营销方式自吹自擂,“有效讨论剧情的热搜话题很少、演员的风头盖过了剧、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用角色亮点比喻演员本人的‘咯噔文学’,就大概知道它没什么好期待的了”。

最令人尴尬的是,很多时候,剧方和粉丝眼里的“爆剧”,在市场上却是毫无水花,在路人看来,只是“圈地自嗨”。

这是因为,爆剧的衡量标准实在太宽泛。“如果剧集在国内的播放量数据不够抓眼球,粉丝就会在实绩图中加入海外地区的播放量;如果这部剧在总榜上表现不佳,就看它是不是属于某一领域的垂类剧,在垂类榜单上靠前也能吹。总之,‘爆剧’在粉丝的论证中是多维度的,官媒的正向宣推、有分量的文娱号的表扬,抑或是引起的话题讨论,都能算进‘爆’的指标。”曾在某明星后援会工作的小P(化名)解释道。

但不管怎么个算法,今年真的有这么多“爆剧”吗?

如果以云合数据所公布的剧集正片有效播放量来看,2022上半年剧集全网累计1488亿,同比及环比分别下滑4%、1%,剧集市场屡屡破纪录的“热闹”似乎只在平台和粉丝的喜报中,但所引起的市场反馈和舆情热度,整体上并没有显著飞跃。

毕竟真实的“爆”具有长尾效应,而非虚假繁荣,靠钱堆砌的“水”数据就是一盘散沙,宣传期一过,一“撤资”,就散了。

可怜“伪爆剧”在风中明明已经瑟瑟发抖,还要继续硬着头皮披着“皇帝的新衣”狂欢。

02

啥才是真爆剧?

“伪爆剧”受众不买账,业内其实门儿清。那么,什么才是观众和业界都认可的真爆剧?

依据从业经验,剧宣越越(小红书账号:Cecilia小姐姐)认为所谓的爆剧一定得真!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数据必须真实,播出期间,剧集在爱优腾等视频平台上的总榜单能占据第一或者第二;微博和抖音的热搜相关榜单,每天都能达到四到五条以上的自然热搜。

在老王看来,“爆剧”最关键的在于是否形成全民热议,有的剧靠社会议题引起的追剧共鸣,譬如《三十而已》反映的“中产阶级焦虑”就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真问题;而上半年的爆剧《开端》,则靠着新颖的题材和表达形式“出圈”,时间循环、公交车后遗症、卡农后遗症等剧情相关梗纷纷冲上热搜。当然,剧爆了并不仅仅只是“爆在网络”,在现实生活中有迹可循、成为一种社交谈资也是“爆剧”的标尺。当你发现走进办公室前不看某部剧已经没法加入同事之间的聊天了,那就说明它“爆”得很彻底。

图源:电视剧《三十而已》官方微博

除了社会讨论度,老王还强调了爆剧的时间维度。爆剧,绝不仅仅是昙花一现,而在于地久天长——不仅要在播出时期保持高热度,还需要创造出“重播”效应:“隔几年,你还会不会翻出来看?经得起反复咀嚼的,就是‘爆’了。”

真正的爆剧,颠扑不破的一条准则就是口碑。

如果要把这一指标用数据具象化,目前国产剧能参考的平台不多,豆瓣评分或许可以作为其中之一。

越越认为,豆瓣评分7.5,是业内认可的“爆剧”的基准线。但“爆剧”看的并不只是分数,还有评分人数,只有掀起风浪的大众剧集,才称得上“爆剧”。像无可争议的大爆剧《甄嬛传》,豆瓣评分有9.4分之高,这个得分也是70.1万人看过后打分的结果。

小P则抛开剧本身,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爆剧一定会对主演的演员有所加成。论证一部剧是不是真“爆”,可以看主演的后续资源有没有“飞升”。比如当年演完《镇魂》的朱一龙,商业价值起飞、挑选剧本的空间也更大,今年还凭借《人生大事》的莫三妹一角拿下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而此前因为古装造型被嘲的王鹤棣凭借《苍兰诀》不仅“翻身”成“古装美强惨”,还紧接着就“官宣”了一部S级项目。

图源:《人生大事》官方微博

总的来说,不注水的数据、有口皆碑的社会讨论度以及演员能否通过剧集获得红利是检验“爆剧”成色的试金石。

按照这些标准,并结合云合数据显示的剧集最高市占率来看,今年能称得上爆剧的有《人世间》《开端》《梦华录》等,小爆的有《猎罪图鉴》《星汉灿烂》《苍兰诀》《警察荣誉》等。虽然爆的程度有大有小,但剧本扎实、演技不“拉”是它们能够出彩的共通之处,而有些说是“爆”了,却只在热搜见过影子的剧,徒留一地尴尬。

03

爆款正在消失?

对标爆剧的多种维度,2022年的剧集市场仍然呈现出一种“大剧常有而爆剧不常有”的特点。

其中当然不乏优质的内容,如豆瓣评分8.1分的《人世间》。播出期间,《人世间》1-46集平均收视率达2.14%,现实主义和极富年代感的表达,让《人世间》掀起一场又一场的讨论热潮。但若要和当年收视率破5的大爆剧《潜伏》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在国产剧“重灾区”古偶这一类型中,今年真正的爆剧只有一部《梦华录》。尽管它塑造了一个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有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它放弃底层叙事、一味强调“良家”“清白女子”、关键时刻还得依靠男主的设定,不过是古偶编织出的又一个梦境。

不难看出,高口碑的播放量远没达到现象级、播放量高的也没有实现对同类题材的超越,平台部分S级的项目甚至没有释放出应有的效应,在古装、甜宠、现实主义、女性题材中,很难再出一个“手磨咖啡苏大强”“有仇必报魏璎珞”“明白渣男洪世贤”等人设突出有新意的角色。

图源:《延禧攻略》官方微博

于是又回到了开头的那个问题:这年头真的有爆剧吗?

显然,这年头的“爆剧”已经成了一个暧昧的中性词。

诞生于流量时代的它由数据定义,受到了投资方、创作者和粉丝的欢迎。如果仅以数据论英雄,那么当下的爆款头衔俯拾皆是。

但和三十年前的《渴望》、二十年前的《还珠格格》这类老少皆宜的国民剧比起来,如今的“爆剧”却显得有些讽刺——因为我们都知道,数据爆款不等于好剧,它是具有时代性和节点性的,它的成功一定是因为“在某个时间段,用某个元素戳中了当时观众的某个需求点”。

爆款成为衡量好剧的标准,体现的是流量时代的焦虑。从商业角度来说,追求数据爆款无可厚非;但爆款也不应只是一种商品,一时喧嚣过后,留下的不应是干巴巴的流量数据,而应该是那些真正经得起推敲的东西。

今年要过去了,希望明年能够见到真正的爆款好剧。

责任编辑:zN_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