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社会 > 正文
焦点速看:补充一下水浒的三观
2023-02-12 11:25:53 来源: 冷冷清清

再啰嗦几句补充一下水浒的三观,以免有人误解它是毒书。

“少不读水浒”是句老话,意思是年龄太小容易学那些意气冲动的好斗行为。但这话多少有些杞人忧天,因为个人的自制、社会的安定往往是社会、文化、法治和道德环境的综合结果,西方国家不读水浒,犯罪率比东亚国家高多了。


(相关资料图)

无论如何,我们先搞清楚水浒的三观,是不是要教坏人的。

水浒一开篇的楔子,讲洪太尉释放天罡地煞魔星,说明作者并没有把一百零八好汉当做救苦救难的大英雄,而是来作乱的各路好汉,因为作者要写的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乱世斗争史。

水浒总体是讲因果轮回的故事,这里面不仅有人的因果,也有社会的因果,但社会现象是由人来展现。

第一回最先写的人物不是梁山好汉而是权贵高俅,表明社会乱象是自上而下,不是由下而上的。高俅发迹,是由柳世权、董将仕(注意这两人名字的意义)转送至小苏学士、小王都太尉、小舅端王(暗示一路小人捧着)才混出来的。高俅上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整王进,王进不得不远逃。王进是个大孝子,百善孝为先。孝去则善德去,王进去则王道去,接下来就是乱史出现了,所以他们遇见的是第一个梁山好汉史进。从王进到史进,暗示了乱是由统治者失德所致。为什么史进代表了乱?他外号九纹龙,古代只有皇宫才能绘九龙,这正意味着逆反悖乱。而史进血气方刚、尊敬师长、仗义担当,怎么看也不像坏人呀?再仔细看,他气死了母亲,父亲死后别说按古代规矩守孝两年,仅三四个月就跟强盗混在一起,然后烧了家业出走,可谓不孝之至。王进与史进的区别就在于孝不孝,即德不德,引申远去就是治与乱。这是作者世界观和道德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史进总体篇幅也就一回左右之后,作者主写的第一个人物是鲁达或鲁智深。他无疑是作者最喜爱的现实类型,所以放在长篇传记的第一位。鲁达是梁山好汉结局最好的,最后高僧坐化,几乎相当于成仙成佛,五台山长老一早就预言他有大智慧,能修成正果。鲁达是个能屈能伸大丈夫,对人大方豪气,乐于助人甚至爱打抱不平,但也有不少心机或善于退让,比如装成新娘骗匪首、装游僧骗店家给酒喝等等,比如能收起脾气听长老话,肚子饿了不勉强打架等等。他的想法往往很质朴可爱,比如打死郑屠没觉得犯了罪,觉得坐牢没人送饭才想要逃。他的任性自在着重表现在他的吃喝拉撒上,看上去就像一个不懂规矩的小孩,初初读来有些行径甚至让人厌烦。但这正是作者想要赋予他的率真。用西方哲学来说,尼采认为人的精神境界进化是由骆驼到狮子到孩子,用中国禅宗哲学来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水浒中那么多人只有鲁达达到了,而吃喝拉撒正好表明于平常处生佛性。所以叫鲁达也好,叫鲁智深也好,作者是给了鲁达最高级的精神象征。鲁智深外号花和尚,但他本人根本不好色,只是从五台山起就有了佛缘,却还在这花花世界混,入了佛门也不守酒肉戒律,因此得名。

能屈能伸大丈夫之后,水浒接下来写了屈和伸的两个极端,阴沉隐忍、物极必反的林冲,以及天神般伸张乃至至刚至阳的武松。武松无疑是作者心目中最理想的英雄,高大帅气、武艺精湛、勇冠天地、快意恩仇,在任何时代,这种人都会令无数女人像潘金莲一样,一见他就着迷,觉得他“必然好力气”。作者把他的理想形象塑造到可以打死老虎,可以说是到了超人境界。但他没有完美的结局,因为他稍有些滥杀无辜,所以最后他断了一只胳膊,最终也只是个行者。

鲁智深和武松是作者最喜爱的现实与理想中人,个人传记占的篇幅足以说明,而且一开始并没有给他们起外号,让他们随着接近善缘才给了佛家的外号。在这两个人物里,充分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不追求富贵闻达,只追求人性的自由与升华,以及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实放在今天,直至很多个世纪之后的未来,也不会过时。

关于作者的政治立场,从小说中白胜在黄泥岗唱出的“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就可以看出作者是站在广大劳动人民一边的,不是站在权贵一边的。

至于作者对女人的态度,作为大丈夫的鲁智深专救女人,梁山好汉中也有三个女将归为天星,可见一斑。自南宋起,男权当道、女人被迫裹足,放在作者写作时的历史环境里,作者的女权观已经算是很大突破了,不能苛求更多。一部三国演义洋洋洒洒,虚构的貂蝉和大小乔故事其实都只是花瓶点缀,可没有虚构出大杀四方的神威女将。

对水浒诟病最多的无疑是好汉滥杀无辜,以及孙二娘卖人肉包子这类恶心的事。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正气泱泱,但只要读一读五代史(尤其黄巢起义),就知道乱世中确有一些诸如吃人肉等黑暗面和污点存在。从书中看,作者一点也没有赞美这些黑暗面的意思,按照他的因果轮回逻辑,滥杀无辜的人都有报应,作恶的都没好下场。其中杀戮罪孽最深的李逵因为愚忠被主子死前拉去垫背,孙二娘也被飞刀杀死横尸战场。作者并不隐晦这些黑暗面,因为他一开始就表明这是一段逆乱历史。他正是在告诉人们,一个乱世有多么可怕,安定太平有多么美好。

当然,还能从权谋智斗等等看出作者的三观,过于繁复,不再赘述。

仔细阅读水浒,可以发现作者三观尽管受历史局限,但总体是很正的,甚至有些领悟和思想放在今天和未来也会教人向好向善。需要的是我们这些成人准确告诉孩子们里面到底在讲什么,而不是让他们只看到表面描述。

可以说,水浒传是用最精妙的文思写了一个最粗俗的故事,用最高深的领悟写了一段最动乱的历史,最终要传达的还是真善美的理念。

反者,道之动。

责任编辑:zN_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