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讯:讲个细想来比较恐怖的事情,香港整个城市700万人口,私家车只有50万台
2023-05-18 14:30:39 来源: wildthinktank


(相关资料图)

【本文来自《我想接父母来香港常住,我爸妈却真心不想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看到这个问题,我也想讲一讲香港,虽然我这个地方去的次数不多,但是整个城市从上到下我算是都有代表性的接触过,而且因为看地的原因,我大致算是走马观花看过很多地方。

香港从定位来说一则是中国和西方的转口贸易口岸,二则现在是内资企业(很多是房企)融资离岸资本运作的一个平台。他其实只有这两个功能,而这两个功能其实真的不太需要太多的人,所以香港创造财富的其实是一小撮人,可能占10%,剩下的都是为这一小撮人服务的,靠所谓“涓滴效应”生活。

香港创造财富的一小撮人里面,其实又有两种人,一种是当年和西方转口贸易,所以为西方资本(包括当时殖民当局)服务的一帮人,李摘瓜就是一个典型;还有一种人,是大陆过去做贸易或者是搞资本运作人,其中老板也有专业人士。前一小撮人,根在海外,他们的活动动线是中环(工作)—半山(生活)—大屿山(润出国),后一小部分人,根在天朝,他们的活动东西那是中环或湾仔(工作)—港岛或西九龙的海景公寓房(居住)—广九直通车(润回国,生活)。这部分人是香港真正过得舒服的人:他们住房的标准最起码也在大陆的刚需房水平,厉害的是半山别墅,差点的是海景套房,再不济也有酒店住;他们出门有司机开阿尔法、或者自己开车奔驰或者特斯拉、或者打的士;吃饭也多在高档食肆,大陆过去的一般也有报销。平时生活不太和香港的一般老百姓有太多的交集,其根本利益也不在香港。对于这部分人来说,香港其实是一个生活还比较舒适的地方。

但是上面的人可能只占香港的极少数人口,香港90%的人口都属于另外一群人,他们从事的行业很广泛,在我看来从各类服务业到办公室的白领,甚至部分所谓管理层都包括在内,都是为前10%人群服务来讨口生活的人。他们就算是其中比较体面的一部分,也只能穷尽一生收入,住在容积率6.0-10.0的小房子,有个50平米就要住4-5口人,甚至更多人;他们买不起汽车,因为所住的屋苑5户才有一个车位,每个车位售价至少250万港币;他们出门是坐地铁,就连从九龙到港岛也都不舍得打车;他们行走在狭窄的人行道少,没有任何退距的石屎高层建筑遮挡了马路上的阳光。

我这样说这群人,可能大家还没有什么直观的体会。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个细想来比较恐怖的事情。香港整个城市700万人口,除开公共运营车辆,私家车只有50万台。而由于极高的拥车成本,这里面有大量一户富裕人家拥有多台车的现象。香港的私人汽车渗透率,是排在大陆的末尾的,比最穷的甘肃省还要低很多。这其实还不够恐怖,真正恐怖的是,香港的出租车,全部都是90年代款的皇冠,车况极差,坐起来完全不是正常私家车的体验,是非常不舒适的。而且这个价格也不便宜,我从湾仔到西九龙,基本上都是170港币左右。这说明一个什么事情呢?那就是有非常大数量的一部分香港人,如果他们没有离开过香港,可能从小到大,是没有体会过“正常的家用小汽车”的乘坐是什么感觉的。

如果这样说还不够恐怖,那么我可以再讲一个事情。比如我们做地产开发,产品方案报总部评审,看着香港公司报上来的设计图,产品的同事们一言不发。为什么,怎么评呢?没法评啊!容积率已经爆表了,整个小区就没几个空地了;两个电梯十几户人家,整一个筒子楼造型;50多平米做三房,主卧6平米,次卧4平米;还有一个次卧叫做store,面宽1米5进深2米多点,所谓的阳台也就能站两个人了不起了。对面的人还要跟你说这个是改善定位,我们的产品已经比竞品有多大的优势了之类的,你也只能不说话了。

我一直认为,一个工业社会,他所能提供的关于生活相关的品质类的产品,最重要应该就是住房和汽车,这两个在任何国家都是最大的消费市场来的。但是如果你看香港90%的人所消费的这两个产品,都是第三世界水平,甚至低于第三世界水平的。说的实在点,我个人认为这种人均环境和汽车保有量,充其量相当于我国房改前后的水平,也就是98年到2002年左右水平。如果我说得不客气一点,是贫民的水平,贫穷的水平。

所以这样一来,形势就很明了了。香港就是一个由10%的舒适精英和90%贫民组成的两极化社会,10%生活在天堂,90%生活在住房拮据且没有私家车的第三世界。而且这里面最诡异的是,正是因为贫民被分配到的生活条件和水平十分拮据,所以更加保证了他们对精英服务的水平和热诚。

所以香港就是这么一个香港,如果你要去香港,一定要知道自己是哪一种人,否则你就会如同本文中主人公一样的迷茫。对于我来说,香港就是一年跟着领导去开两次会的地方,在会后吃饭的时候,可以跟香港的同事们吹下水,邀请他们下次来大陆到我新买的大房子做客,顺便体验下我500匹马力的新能源汽车。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