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美育教育的“短板” 忽视了美育对于塑造心灵
2020-10-15 14:39:3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长期以来,美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美育课的现象屡见不鲜,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等问题长期存在,忽视了美育对于塑造心灵,展现中国“文化自信”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近年来,加强和改进美育成为教育界的呼声。从中央到地方针对美育“短板”采取了不少举措: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与各省区市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进一步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

可喜的是,部分艺术特色校以艺术特色发展为契机,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美育实施途径。比如,北京交大附中东校区就在实现“艺术特色校”转型后,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管理、学校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提升。

须看到,“艺术特色校”不是一个名头,而是一份责任和使命。不让“短期速成”的填鸭式、机械式训练成为高考的“敲门砖”,而是转变艺术学习的技术化和功利化倾向,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形成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方案,按照艺术培养规律,让绘画训练更规范化、系统化,让艺术教育最终浸润心灵。

“艺术特色校”不是只重专业课,放弃文化课。在北京交大附中东校区,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开发美术与各学科融合的融合课程,融合课程由学科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备课,共同执教。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不是相背而行,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应是美育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其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因此,“艺术特色校”应放宽眼界,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北京交大附中东校区从相关知名艺术院校、社会艺术团体聘请高水平专家,定期到校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赴意大利罗马美院、俄罗斯列宾美院附中等开展游学交流活动,不仅使学生拥有开阔的视野,更是培育其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本报记者罗鑫)

关键词: 美育教育
责任编辑:zN_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