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小学“减负”了 禁止中小学生联考、月考
2021-08-09 09:44:19 来源: 华夏时报

“双减”政策下达后,上海作为试点城市,上海教委也紧随其后出台了相关减负政策。

8月3日,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要严格按照中央和本市有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工作、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加强教育管理。

记者了解到,通知中明确规定了,严禁对小学一至三年级进行全学区、全区范围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严禁对四至八年级进行全区范围的学科统考统测;严禁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联考或月考;不得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国家或上海市审查通过的书本资料等内容。

“上海发布的新课程计划,是保障‘双减’政策有效落地的重要举措,是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等工作的同时,从教育内部课程建设、评价指挥棒变革等更高维度、更深层次,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等,从校内减轻学生学习和课业负担。上海的举措有着很强的示范价值和意义,也能更好促进‘双减’目标的实现。”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清林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禁止中小学生联考、月考

通知显示,严禁对小学一至三年级进行全学区、全区范围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包括学业质量监测)。严禁对四至八年级进行全区范围的学科统考统测;区若要进行学业质量监测,每学年不超过1次,且只能随机抽样监测,随机抽取的学生比例不超过本年级的30%。严禁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联考或月考。

通知认为,学校内部的过程管理性考试应严格按照市教委颁发的中小学课程计划规定实施,并由所属区严格加以规范和科学指导。

根据市教委有关文件的要求,小学生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小学一、二年级可进行期末考查(一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查);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严格执行等第制。

初中除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可举行期中、期末考试以外,其他学科只进行期末考试或考查;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学科采用开卷形式(或以开卷、闭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学科应加强动手实验能力考查;信息科技、劳动技术、体育与健身、艺术、音乐、美术学科只进行操作、应用和实践性的考查。

对此,王清林表示,“双减”的落地,很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在校课堂学习效率问题,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水平,提高课堂效益。同时,落实“双减”,需要家校社三方协同努力,要采用“堵疏结合”的治理策略。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通过改变家长认知,让家长和学校形成一致。

记者注意到,通知中强调,各中小学要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小学、初中、高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要作为必修内容。

此外,《通知》还要求,不得挤占体育与健身课时和体育活动时间。各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小时,认真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同时,2021学年全市小学阶段进一步全面实施“快乐活动日”,鼓励各区在总结小学“快乐活动日”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初中学校实施“快乐活动日”的试点工作。

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综合研究部副主任张家勇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长期来看,素质教育与升学率没有矛盾,在教育评价改革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应试教育的短期性、功利性和有效性将大大削弱,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招生改革、社会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将成为支撑和保障。

张家勇认为,伴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普职融通、中高职贯通、职教本科、职教高考等中职毕业生的上升通道越来越宽阔,未来中职毕业生可能会比普通高中毕业生发展路径更宽更广更诱人,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焦虑中考分流的影响。

强化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7月24日,两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落地,全面限制从学前到高中的课外补习业务,并要求现有机构改制为非营利组织。

事实上,在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方面,早在2017年年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工商局等部门,便推出了针对民营教培机构的管理文件,设置民营教培机构的从业门槛。2018年2月,国家教育部联合民政局、人社局以及工商局,正式颁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整治校外补习。

2019年,上海又连续出台《关于加强本市培训机构管理促进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上海市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深入推进包括校外培训机构在内的全市各类培训市场综合治理。

对此,王清林表示,校外培训机构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曾经起到了不小的补充作用,从业人员群体较大,因此,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要采取“堵疏结合”的策略,不能一关了之、“一棒打死”,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回归到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轨道上了,减少学科类培训内容,严厉打击贩卖焦虑、夸张宣传等行为,扶持素质教育类培训机构的成长,使之继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7月20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王平在教育部官网“‘双减’在行动”专栏中刊文表示,上海市已实现公民办小学100%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约78%的小学在校生接受校内课后免费看护服务。下一阶段,对于提升学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质量方面,上海将以落实“三个提高”为重点,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校作业效能、提高校内课后服务质量。

王平认为,上海作为全国首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试点单位,下一阶段将从三个方面强化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一是实施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专项行动,以查促建、以查促发展,多角度、多举措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

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制定出台《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立与管理实施办法》《上海市培训机构培训资金管理规定》《上海市民办培训市场信用管理办法》、培训机构分类设置标准等规章制度,探索推进地方立法和市政府规章制定。

三是构建共治机制。成立校外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行业互助等方面的作用;依托教育、财务、法律等专业机构力量,构建形成社会共治机制。

针对未来校外教培行业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向本报记者表示,长时间以来,校外教培行业其实鱼龙混杂,处于一个低水平、重复竞争的状态之下,在“双减”政策的压力之下,能够使教育资源更集中,使教培行业更加合规,对行业整体发展来说,也许是未来转型发展的一个契机。记者 赵奕 胡金华 上海报道